【微课堂】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17《跳水》(图文讲解+知识要点+同步练习+教学视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为了帮助学生们预习新教材,凤凰教师推出全新栏目——“统编教材微课堂(包括知识要点、课文朗读、视频教学和图文解读)”,希望对老师教学和孩子学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分享+收藏哦~
电子教材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课文知识点
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故事蕴涵着这样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课文叙事清楚,情节紧张。按事情的发展变化,可以分四部分来理解,也可以根据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分析。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起因。地点在帆船的甲板上;船上有成人和孩子;因为在返航途中,又是一个风平浪静的天气,水手们没有工作负担,心情也比较愉快,才有兴趣拿船上的猴子取乐,这是人与猴子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钻来钻去”、“模仿人的样子”、“做出可笑的鬼脸”,写出了猴子的活泼与聪明。“放肆”,是任性、一点也不受约束的意思,这是事情发生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把他的帽子摘下来,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用牙齿和爪子撕”,冲着孩子做鬼脸,这是猴子“更加放肆”的具体表现。猴子的放肆使孩子生气了,于是他“吓唬”、“大声叫喊”。水手们笑起来是因为猴子速度快、动作滑稽。“哭笑不得”说明孩子被戏弄得生气也不是,笑也笑不出来。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它是这篇文章的高潮。先写猴子戏弄孩子,展示了事情的进一步发展。“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强调了孩子走上横木的客观原因。接着讲走上横木后,孩子和水手们的表情和行为变化。水手们先是“吓呆了”,接着有人“吓得大叫一声”,这一方面说明水手们对孩子遇到生命危险的担心和害怕,也侧面反映出孩子已处于难以挽救的危险境地。
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在这万分紧张的时候,船长急中生智,意识到只有跳到海里才是唯一解救的办法。于是果断地用手中的枪逼迫孩子往海里跳。“跳到水里,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进一步展示了父亲的果断,也说明了情况的危急。孩子的得救,主要是由于船长当机立断,措施正确,同时也由于孩子及时明白了爸爸的意思,跳到了水里;水手们在短短的四十秒里就把他救上了甲板。孩子的得救,是几个方面的条件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通过对船长在紧急关头,果断命令处于危险之中的孩子跳水,使孩子化险为夷的描述,表现了船长急中生智,当机立断处理问题的能力。告诉我们,遇事不能任性,要沉着冷静,善于分析。
【作者介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列宁对他的评价是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高尔基对他的评价是“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识字
图文解读
同步练习
17 跳水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正确选择读音。(用横线标出正确的读音)
桅杆 (wéi wěi) 一艘 (shōu sōu) 放肆 (shì sì)
吓唬 (hǔ hu ) 龇牙 (zī cī) 模仿(mó mú)
二、读一读,看拼音,写字词。
狂风sī( )扯着巨大的海面,海面上波涛汹涌,巨浪此起彼伏犹如万马奔腾,巨大的海啸声音又如万马sī( )鸣。一sōu( )巨大的军舰在缓缓前进,他们在sōu( )救陷入危险的渔船。
三、填空。
1.选择合适的量词填在括号里。
一( )帽子 一( )帆船
一( )早饭 一( )爪子
一( )横木 一( )绳子
一( )猴子 一( )步枪
2.因为 因而
(1)( )猴子显然知道水手们拿它取乐,所以它就更加放肆起来。
(2)猴子的放肆和水手的哄笑激怒了孩子,( )引得孩子爬上了桅杆去追猴子。
只要……就…… 即使……也……
(3)( )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 )很难回转身来。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 把船长 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 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 急中生智,命令儿子 ,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 转危为安。
【答案】
一、桅杆 (wéi wěi) 一艘 (shōu sōu) 放肆 (shì sì)
吓唬 (hǔ hu ) 龇牙 (zī cī) 模仿(mó mú)
二、撕 嘶 艘 搜
三、1.顶 艘 顿 只 根 条 只 支
2.(1)因为 (2)因而 (3)即使……也……
四、1.猴子 孩子 船长 跳水 孩子
第二课时
一、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 )的大海 ( )的猴子 ( )的桅杆
( )的孩子 ( )的水手 ( )的船长
二、填写关联词语。
1.猴子( )不理,( )撕得更凶了。
2.( )孩子不会失足,拿到帽子,( )难以回转身走回来。
3.猴子( )知道大家拿它取乐,( )更加放肆起来。
4.孩子( )一失足,他( )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
三、修改病句。
1.这一天校园里风平浪静,同学们都在树荫下看书。
2.一只大猴子果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3.游乐场里,小明不但不听妈妈的话,所以把小朋友打哭了。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1.在原文上标出孩子追赶猴子时的动词,并从中挑选三个写一句话。
2.给选段中描写水手们的相关的语句在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选择正确的答案。
(1)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
a.引出对孩子处境的危险的描写。
b.引出对船长果断行为的描写。
c.引出下文对孩子害怕心情的描写。
(2)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a. 水手的大叫惊动了船舱里的船长。
b. 水手的大叫使孩子意识到自己出境的危险。
c.水手的大叫把猴子吓跑了。
【答案】
一、风平浪静的大海,放肆的猴子,高高的桅杆,哭笑不得的孩子,勇敢的水手,沉着的船长
二、1.不但......还 2.即使......也 3.显然......因而 4.只要......就
三、1.这一天校园里非常安静,同学们都在树荫下看书。
2.一只大猴子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3.游乐场里,小明不但不听妈妈的话,还把小朋友打哭了。
4.桅杆顶端只有孤零零的一根横木,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5.我心惊胆战地走在摇摇晃晃的索桥上。
四、1. 追赶 喊 放开 张开 走 取 望
示例:妈妈一边追赶走出家门的小明,一边大喊:“天气不好,你带雨伞了吗?”小明停住脚步,望了一眼黑沉沉的天空,转身回家去了雨伞,急匆匆地向学校走去。
2.(1)a (2)b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一艘 放肆 桅杆 撕扯 吓唬
扭头 瞄准 海鸥 船舱 挑逗
二、比一比,再组词。
艘(一艘)律(规律)撕(撕扯)逗(挑逗)描(描述)
瘦(瘦弱)肆(放肆)斯(斯文)豆(豆奶)瞄(瞄准)
三、多音字组词。
zhā 扎实 mó 模仿
zhá 挣扎 mú 模样
zā 扎辫子
四、近义词。
模仿—(仿照)放肆—(放纵)吓唬—(威胁)灵巧—(灵活)
五、反义词。
灵巧—(笨拙)勇敢—(懦弱)风平浪静—(惊涛骇浪)摇摇晃晃—(四平八稳)
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眼巴巴)地望着 (摇摇晃晃)地走 (勇敢)的水手 气得(脸红) 吓得(大哭)
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突兀 突出
1.她的一双手很大,骨节(突出),颜色发灰,手掌全是茧子,看上去像满是锈斑的铁耙。
2.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漆黑 乌黑
3.她的头发(乌黑)油亮,好像黑色的瀑布一样泻下来。
4.内洞一团(漆黑),什么也都看不见。
八、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放肆)
2.形容非常害怕。(心惊胆战)
3.到各地游历。(环游)
4.轮船上分隔上下各层的板。(甲板)
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请给文章进行分段,并写出段意。
第一部分(①):写人们拿猴子取乐,猴子放肆起来。这是故事的起因。
第二部分(②~④):写猴子挑逗孩子,孩子走上最高的横木,遇到了生命危险。
第三部分(⑤⑥):写船长命令孩子跳海,孩子跳海后水手们把他救了上来。
2.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3.文中第④段有对旁观者的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属于侧面描写,突出了孩子危险的处境。
4.文中第⑥段中“四十秒钟”与“时间太长了”矛盾吗?
不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每一秒都决定着孩子的安危,此时人们心里非常紧张,他们迫切希望孩子能够被早点打捞上来,所以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表现出了人们对孩子的关心和担心。
5.想象一下,孩子得救后,水手们会说些什么?
幸好船长当机立断就下了孩子。
教学视频
教学视频一
教学视频一
声明:本公众号尊重原创,素材来源于网络,特殊时期,公益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节课的内容你学会了吗?
你有什么收获,写在下面留言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