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研论文在疫情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

2月23日,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对破除论文“SCI至上”提出明确要求,要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净化高校学术风气。在规范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时规定,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职称(职务)评聘和人员聘用的依据和条件,并扭转对个人和院系考核奖励的功利化倾向。无可厚非,这是一项回归学术初心,优化学术生态的有效举措。

疫情期间啊,SCI牵扯出的话题真不少。之前的中国疾控中心论文事件和最近有关科研专家不积极抗疫而只顾发论文是争议的焦点。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SCI?SCI的全称是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SCI论文即指被收录在此类刊物中的论文。

由于英文期刊是最早被索引的,加上英文的通用性,导致目前进入SCI索引的期刊大致都是以英文的方式呈现。因此,对于母语非英语的中国科研工作者不失为一个难题。然而SCI论文的发表尽管很难,但仍然有许多人一次次争取,为什么呢?

举个例子,在世界著名刊物如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一篇重要文章,对于某一学科而言,其意义不亚于在国际体育比赛中取得一块金牌。

回溯之前的中国疾控中心论文事件,有人提出专家为发表论文而置公众的生命安全与不顾,以及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许多学者陆续发表论文也引发了相关争议。

对此,我们应该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论文事件。论文虽不是必须,但是的确必要。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可谓是关乎全世界人民的安危,然而尽快控制疫情绝不是仅仅依靠治病救人,还要依靠科研人员背后一遍又一遍的数据分析,共享,总结。

因此我们需要尽可能做到数据共享,而科研论文恰好是一个有效且严谨的途径。

有关消息显示,许多权威学术期刊都加入到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队列当中,特殊时期特事特办,对相关研究成果都优先审稿,出版,加速了数据分析研究的进程,这也是为什么优先发布在了国外期刊上的原因。

对于每个人来说,防控疫情都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科学的强大力量。发表论文不是目的,只是途径。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