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正的“开学第一课”,应是公民常识课

刘青松 点遍青山船头直 2019-05-29


四十二年前,大地震后的唐山,残垣断壁上刷着各式标语,比如“人定胜天”,比如“一次地震就是一次共产义教育”。防震棚里的“开学第一课”是: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一年前,五岁女儿就读的私立幼儿园,“开学第一课”是一场红歌会。娃娃们穿网购的红军服上台,摇头晃脑唱《打靶归来》《我爱北京天安门》。国庆前的升旗仪式,同样让家长们观摩,同样红歌鲜嫩,娃娃们在老师引导下齐呼:“祖国妈妈”生日快乐!

 

在现场,我很难受。我自私地希望,在这样的活动中,自己的孩子是最不出彩的那一个。我在朋友圈写了几句:“作为家长,能说什么,能做什么呢?我会慢慢给孩子讲些常识。”

 

常识就是,“祖国妈妈”没有生日,国家才有。

 

常识就是,人并不一定能胜天,多难并不一定能兴邦。

 

孩子们没法获得健全的常识,“祖国妈妈”不会快乐。

 

两百多年前,托马斯・潘恩在他那本小书《常识》的开篇说:“社会是由我们的欲望所产生的,政府是由我们的邪恶所产生的。”

 

一百年前,中华书局出版了“我国最早的公民教科书”——浙江人方浏生编辑的国民学校用《公民读本》,其“编辑大意”说明,该书主旨是教授“公民所必需之知识及道德”,并列出八个要点:民国组织之大要;民国立法、行政、司法之大要;国民与国家之关系,及其权利、义务之大要;国家财用与国民生计之大要;法治国之精神;自治制之大略,及其能力之养成;国际竞争及现世界之趋势;民主国立国之元气。

 

第一课《中华民国》,说明中国两千年来“君主专制,不足图治”。

 

《政体》一课对比立宪与专制,说明分权制衡机制:“立宪与专制之别,即在主权作用之有限无限。盖立宪之国,既有宪法,以定政权所属。又设国会以立法,设法院以司法。政府失政,国会得弹劾之。诉讼裁判,法院主之。行政官不能干涉。故政治趋于正轨,人民无所冤屈。专制国则反是。政权无限,威福自专,人民冤苦,末由陈诉。积久溃决,必起革命。现代各国,或由人民请求,或由君主自动,均已改为立宪政体。否则人民革命,变为民主国体,而行立宪政体。”

 

《选举》一课说:“自大总统以至各级官吏,皆为国家之公仆。故人人皆治人者,人人皆治于人者,人人自由,人人平等。”


民国时期的几种公民课本

 

1945年,燕京大学毕业的李慎之,做了一学期公民课教员。晚年,因《风雨苍黄五十年》等文声名大噪之后,李慎之说,如果有来生,仍想当一名公民课教员。

 

学者李泽厚赞赏李慎之的这一想法,他认为公民课比《三字经》重要。“不以现代生活为基础和依据,不通过现代法治和现代社会性道德,而想以某种宗教性道德来整顿人心、安邦定国、惩治腐败,认为这是中国模式,那就无论学雷锋还是学孔子,无论提倡共产主义道德还是提倡儒家道德,我看都不能解决问题。”

 

可惜,如今的孩子们,在课堂上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却不知“公民课”为何物。

 

可惜,如今的孩子们,被强制要求在电视上看的“开学第一课”,成了名利第一课。




“让孩子做一个清醒理性的人,是教育之初。”一年前那条朋友圈后面,一位朋友留了这么一句。


当天,我给女儿讲,祖国,就是几千年来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说的话,读的书,写的字,发出的笑,流过的泪,对自己的约束,对别人的爱,对社会的理想。和这些比起来,任何人、任何组织都只是祖国很小的一部分,都不会万岁。

 

后来,我问她:“你懂了吗?”

 

她想了想,点了点头。


(图片来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