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19年4月3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民营企业家的“有伤风化”原罪

刘青松 点遍青山船头直 2019-01-15

2018年6月,延安,刘强东。(图片来源:百度贴吧)


“保守的大清国正在觉醒。”这是1896年11月29日《纽约时报》一篇报道的开篇语。这篇关于中国丝绸工业的报道说,江苏镇江新建了两家缫丝厂,现代化厂房内安装了最新型的机器设备,高达90英尺的烟囱,坚固地竖立在厂房附近。“烟囱对清国人的封建迷信是个重大打击,是对所谓‘风水’观念的极大挑战。此前,清国民众是多么崇尚迷信和风水呀!毫无疑问,他们连句抗议的话都没说。”


是啊,他们曾经说过很多抗议的话,陈启沅的机器缫丝厂就曾被他们的口水淹没。


1872年,在越南做生意发了财的广东南海人陈启沅回乡创办机器缫丝厂,他的心愿是“还哺祖国”。此时,洋务运动已兴起十年。


陈启沅(1834-1903),“少孤贫而好学,凡诸子百家、星学舆地诸书, 无不涉猎,尤精易理”。(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十年间,对于洋务派的修铁路、开矿山、办工厂等事业,顽固派像是被扒了祖坟,总喜欢拿“破坏风水”说事,处处反对,扒铁轨、毁机器之事时有发生。洋务派张之洞出来当和事佬,他说筑路建厂只是手段,是为咱们的“圣教礼治”服务的,要说学问,还是咱老祖宗的好,比如洋人的地理学,不过是中国的风水理论发扬光大而已。


对于国人面对新事物的心态,陈启沅可没有张之洞揣摩得那么深,他满腔心思都在实业救国上。1873年,他的继昌隆机器缫丝厂在南海西樵乡简村创立。陈启沅从国外购入先进的缫丝机,招收工人(女工占多数)数十人,向他们传授“仿西人缫丝之法”。工人培训完成后,投茧开工。“继昌隆”成为近代中国第一家民办机器缫丝厂。


继昌隆缫丝厂老照片。陈启沅死后,企业终衰败。(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继昌隆缫丝厂生产的生丝,称为“厂丝”、“洋庄丝”,同传统的手缫土丝相比,更加精美光洁,畅销海外。建厂后的头三年,到厂里来学艺的多达上千人,有人照葫芦画瓢,也办起了机器缫丝厂。到1881年,当地已有机器缫丝厂十家。


继昌隆缫丝厂火了,风言风语也来了。简村附近的一些乡人议论纷纷:男女在同一厂内工作,有伤风化;机器那洋玩意儿容易伤人;厂房的高烟囱破坏风水。


陈启沅开始捐资办学、兴修水利,对乡民施米赠药,来换取老乡的支持。不过,有些人心底的敌意,始终挥之不去。


1881年南海县蚕茧歉收,当地众多绸缎织造作坊因缺土丝而停工。作坊主们怪罪新兴的机器缫丝厂夺走了他们的饭碗,心怀怨恨,聚在一起商量,要“捣毁缫丝机器以夺回生路”。他们冲进裕厚昌机器缫丝厂,捣毁了缫丝机器,又向继昌隆缫丝厂进发。幸好有地方武装的保护,“继昌隆”才免遭破坏。


接到报告后,维稳心切的南海县知县徐赓陛立即发布禁止机器缫丝厂生产的公告,派人查封了当地各家缫丝厂的机器,并勒令厂方签署“永不复开”的保证书。徐赓陛给机器缫丝业定了几条罪状:一是“擅制机器缫丝,并未禀明立案”;二是各家缫丝厂的工人“男女混集,易生瓜李之嫌”;三是各家缫丝厂“共有机器十一座,应用四千四百余人,以一敌十较之,实夺四万四千余人之生业”。因此,“自应永远勒停,以安民业”。以“继昌隆”为首的当地十家机器缫丝厂惨遭腰斩。


1881年底,无奈之下,陈启沅把缫丝厂迁到澳门续办,改厂名为“复和隆”。


1887年夏,清政府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承认:以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为开端的民办机器缫丝业“有益于贫户之资生,无碍于商贾之贸易”,而且“自用机器缫丝以来,外销丝斤价增一倍,足证办有成效,亦属兴利之一端”,所以“仍准照旧开设”。至此,民办机器缫丝业才算是洗脱罪名,得到官方认可。


陈启沅把缫丝厂迁回简村,规模更大,用工一千五百多人,并在广州设“昌栈丝庄”,自办外销业务。


陈启沅的缫丝厂带活了当地经济。外界的闲言碎语渐渐少了。


然而,对陈启沅来说,新的烦恼接踵而至——《纽约时报》那篇报道说:“这些公司雄心勃勃的经理们可能没考虑到一个严重问题,即政府对他们的勒索!”


(原载于《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1年第13期,原题为《缫丝厂的风化和风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