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对不起,我的孩子不赛跑

刘青松 点遍青山船头直 2019-05-29

《像自由一样美丽》(林达编著,三联书店,2007)中的犹太人集中营遗存儿童画作


女儿今年幼升小。非京籍。父母煎熬中。她问过我:“我在北京出生,为什么没有北京户口?”我不晓得怎么回答,只是说,虽然没有北京户口,但你不比任何一个有北京户口的孩子差。有时候,户口只是个笼子。

 

女儿从小喜欢和我玩一句对话:

 

“笼子里的鸟有好吃的,为什么不开心呀?”

 

“因为它没有自由。”

 

孩子拥有自由的心性,独立的人格,健全的常识,这是我成家时的心愿对我来说,这是教育的真义。

 

我从来不对女儿说“听话”两个字。家长的话就一定是对的吗?凭什么要孩子必须听你的?长期“听话”,哪来的创造力?多少中国孩子,被这两字误了一生。

 

“听话”,是集体主义的温床,专制的滥觞。

 

我只是对女儿说:“爸爸说的,你觉得不对,可以用道理来说服我。”

 

教育,不过是让孩子懂道理。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人格的养成,远比学习知识技能重要。

 

各种课外辅导班的销售人员打电话来,总喜欢说一句话:“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回答:“对不起,我的孩子不赛跑。”

 

童年本该快乐地玩,凭什么要扎堆在发令枪催逼下气喘吁吁跑向扭曲的领奖台?

 

扭曲的社会评价机制,把孩子异化为小大人,把成人异化为巨婴。

 

流行的一句话是:“今天不逼孩子学会‘七十二变’,日后谁能代他承受‘八十一难’?”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在某种焦虑状态下,带孩子学英语,学画画,学钢琴,学乐高,学各种知识技能,却忘了在孩子的人格培养上倾注同样多的心血。

 

作为一个固执的父亲,我从来没有强迫女儿学东西。只是在她自己的要求下,带她学了围棋和舞蹈。

 

我甚至没刻意教她学认字,背唐诗。只是在聊天的时候,跟她讲起扔垃圾、过马路、灾害逃生、做客、与陌生人交往的常识,讲起“梵高叔叔”,讲起“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一对急性子的父女,偶尔怒目相向,高声争执,却也能在心平气和时向对方道歉。

 

女儿长大后,会怪我没在她小时候带她学英语学画画学各种知识技能吗?

 

应该不会。我对她有信心。

 

一次上完围棋课回家的路上,我给她讲了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后来,她跟小伙伴聊天时,一本正经:“你知道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吗?爱和自由。”

 

(图片来自网络)


延伸阅读:

真正的“开学第一课”,应是公民常识课

中国巨婴,源于“女人是老虎”式恐吓教育

十八岁出门远行,带上三只有关尊严的锦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