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比战败更可耻的宣传

刘青松 点遍青山船头直 2019-06-23

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的“得胜”宣传画。


日本不过是蕞尔小国,与大清开战,无异于螳臂当车。1894年,甲午战争开打前,这样的论调在中国的报纸甚嚣尘上。


清廷没把媒体放在眼里。出兵朝鲜时,清军拒绝了所有中外媒体的随军报道申请,甚至在开战后将两位误入清军阵地的记者杀害。


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日本方面随军报道的媒体有数十家,一百多名记者深入前线。日方还发动驻外使臣大造舆论,将侵略行为美化为正义之举。而一些中国驻外使臣甚至不懂英语,在外交公关方面毫无作为。


战争开打,清军节节败退。中国的报纸仍然沉浸在意淫中。丰岛海战,北洋水师“操江号”被日军俘获,《字林沪报》讽刺日本人拿清军又小又破的旧舰艇当宝贝。清军在朝鲜溃逃,中国报纸又开始编造假新闻,将惨败粉饰成大捷。“牙山大捷”的假新闻,路透社转载后,传为国际笑话。


更有甚者,有些报纸编故事充新闻,比如《点石斋画报》的一则“报道”:有娘子军为夫报仇,编队扛枪赴朝鲜抗日。皇帝不忍:“何必使妇人从军,为外邦见笑耶?”


假新闻既媚上,也迎合民众。当时,《申报》如实报道战况,许多读者难以接受天朝的失败,指责《申报》“助敌”,有人甚至以广告方式出钱要求《申报》刊出“胜倭确信”的文字。和《申报》竞争的《新闻报》主事者见读者喜胜厌败,便编造出清军获胜的假新闻,如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所说的向群众“供应幻觉”,报纸销量居然大增。


从上到下,天朝需要胜利。


当清军在陆地战场失利,《字林沪报》刊文《恭拟圣主亲征议》,请求光绪皇帝效仿亲征契丹的宋真宗,“亲统六师,东征日本”,乃至一鼓作气,直捣东京老巢。


当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慈禧传下密旨:全面封锁消息,大力宣扬大清军队的“战功”。


日本人拍摄的黄海海战中被击沉的北洋水师战舰。


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的“得胜”宣传画。


租界里的英文报纸不受朝廷管辖,报道了海战真相。朝廷派人沿街高价收购,不让一张报纸流入市场。


种种努力下,当局控制了主流舆论。杨柳青年画里出现了《倭国投降图》《李中堂镇倭图》等。一时间,全国一派胜利氛围。


如此一来,连日本政界也蒙了,他们甚至开始怀疑日军是否真的获胜,经过一番调查才弄明白,清廷玩了一出愚弄百姓的把戏。


这出比战败更可耻的把戏,让清廷的公信力破产。当时,世界主流媒体关于甲午战争的报道,几乎全是日本的声音。日军进入旅顺进行大屠杀时,伪装的优待战俘、爱护百姓的摆拍照片,占据了西方大报的版面。


午战争期间日本国内的侮辱性宣传画。


1895年,李鸿章在日本签订割地赔银的《马关条约》。一年后,他在访美之行中对《纽约时报》记者说,中国的编辑们讲真话的时候十分吝啬,只讲部分的真实,“由于不能诚实地说明真相,我们的报纸就失去了新闻本身的高贵价值,也就未能成为广泛传播文明的方式了”。


李中堂抱怨的中国编辑们也有一肚子怨气:到底是谁更不愿讲真话?


变法图强之声,在中国的报纸上越来越多地出现。编辑们意识到,中国之败,是制度之败。《新闻报》认为,制度上应彻底革新,“虽不能行民主之法,然君民共主之政似亦可以仿行,如设立上下议院,听民间公举贤才,议论政事,多开报馆代陈民难”。


可惜,制度革新,仍是一场幻觉。


(图片来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