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台独”?最好先看完这三组数据
首先祝各位假期快乐!无论在家、旅游,还是回家看望父母,都要注意安全!
台湾是个好地方,汇集了很多好吃不贵的美食,人文底蕴和自然景观很棒,社会空间也精彩多元,用“宝岛”来形容这个地方,实在非常恰当。
但是在台湾,政治多元释放的空间,让“台独”开始在蒋经国宣布“解严”后落地生根,并在这些年渐成尾大不掉之势,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对这个宝岛来说实在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我理解台湾人想当家作主的愿望,因为四百年来,这个地处帝国边缘的岛屿就像传统帝国和西方帝国的拉锯场,荷兰人、西班牙人、明郑成功家族、大清朝廷、日本人等几番换手,好不容易等到二战结束回归祖国,却又被在内战中退败的蒋氏政权统治,某种程度上沦为美国的保护地。
《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条款
李鸿章领衔签署的《马关条约》中文版本
更悲催的是,美国在冷战期间为和前苏联进行地缘争夺需要和中国大陆建交,又毫不犹豫的将之丢弃,弄了一个语焉不详的《与台湾关系法》和口头上的“六项保证”应付了事。这种命运无法自主的悲情,不是台湾人恐怕无法有真切感受。
但是,为“当家作主”而将自己定义为一个独立族群,自外于中国地域版图,发展成“台独”,就否定了两岸同属一国的事实,切断了两岸历史、文化、地域和感情联系,挑战了两岸中国人的认知。
“当家作主”有多种方式,唯有这种分裂国土的方式,对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大一统传统的国家来说无法容许。特别是对一个具有强烈历史传承,而且又长期经受了日本殖民侵略的有着骄傲历史的大国来说,这一诉求不存在任何谈判余地,而且越是国家主体强大,越不容许。
签署《马关条约》的春帆楼内景,位于日本山口县马关市门司港地。《马关条约》谈判,日方在台湾问题上坚决不让步,就此出现一个历史性的经典对话——李鸿章说:“台湾已是口中之物,何必如此着急?”伊藤博文恬不知耻地答道:“尚未下咽,饥甚!” 而李鸿章不仅在谈判期间被日本浪人枪击头部眼下一寸严重受伤,自己亦明白从此将被钉在了民族历史耻辱柱上,哀叹“七十老翁,蒙汉奸之恶名,几有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之势”。
《马关条约》签署现场及中日签约人员
所以,我经常说,我理解台湾人的心情,但是搞“台独”却没有任何出路,也找不到任何可以被接受的历史及法理依据,同时台湾也应该理解当时中国被日本威逼割让领土的无奈,并不是说就不想要台湾这个孩子。
我为此经常批评“台独”,希望他们能正视历史和现实,即便和包括绿营在内的台湾朋友聊天,也从来不掩饰这个观点——当然,这反过来就要感谢台湾的政治多元和言论自由了,否则的话,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上台执政,我到台湾就只能闭嘴了。
相应的,有不少台湾人,特备是对两岸历史缺乏正确认知的“天然独”和已经“台独”入脑的深绿,是不认同我的观点的。比如,新上任的“行政院院长”赖清德,就不同意我的观点,他强烈认同“台独”,或许在理论上还不能为“台独”找到一套能自圆其说的论述,但要他和他的同道者放弃“台独”,基本上完全不可能。另外还有那些在“台独”诉求上更激进的年轻人,让他们扭转意识可能更难。
赖清德在接受“立法院”质询时明确表态支持“台独”
所以,统独问题,除了可以作为一个政治和媒体话题讨论,在改变群体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层面,我觉得其实并没有太大意义。
我当然希望两岸能在统独之间的模糊地带找到一条出路,维持和平稳定,就像在马英九时期,以“九二共识”作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持续沟通,向前发展,最终用和平方式达成统一。但问题在于,国共在统独问题上不存在争议,二者的争议仅在于对“一中”的表述,这个可以各说各话,找到模糊空间,而横亘在民、共两党之间的是二元对立的统独问题。
因为统独是一对根本性矛盾,没有可以协调的灰色空间,所以我们看尽管蔡英文上任后提出要“维持现状”,实际上现状根本无法维持,两岸间的“现状”每一天都在改变,而且越变越坏。
我几个月前在台湾提出,希望民进党能在今年召开的“全会”上废除“台独”党纲,为两岸良性互动创造前提,但遗憾的是并没有什么卵用。所以,两岸在统独问题上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我觉得还得服膺于基于实力对比的现实主义。
说到现实主义,我手头正好有三组数据,可以和大家分享。这三组数据,是1990年以来两岸的经济规模、军费投入和台湾的“邦交国”数量变化,它或许能起到一点“清醒剂”效用。
首先看经济数据:
两岸经济总量规模对比 | |||
时间 | 大陆 | 台湾 | 比重 |
1990年 | 3,903 | 1,647 | 42.2% |
1991年 | 4,092 | 1,849 | 45.2% |
1992年 | 4,882 | 2,200 | 45.1% |
1993年 | 6,132 | 2,315 | 37.8% |
1994年 | 5,592 | 2,527 | 45.2% |
1995年 | 7,280 | 2,747 | 37.7% |
1996年 | 8,561 | 2,879 | 33.6% |
1997年 | 9,527 | 2,988 | 31.4% |
1998年 | 10,195 | 2,751 | 27.0% |
1999年 | 10,833 | 2,990 | 27.6% |
2000年 | 11,985 | 3,262 | 27.2% |
2001年 | 13,248 | 2,937 | 22.2% |
2002年 | 14,538 | 3,011 | 20.7% |
2003年 | 16,410 | 3,108 | 18.9% |
2004年 | 19,316 | 3,400 | 17.6% |
2005年 | 22,576 | 3,648 | 16.2% |
2006年 | 27,135 | 3,764 | 13.9% |
2007年 | 34,957 | 3,931 | 11.2% |
2008年 | 45,218 | 4,001 | 8.8% |
2009年 | 49,905 | 3,775 | 7.6% |
2010年 | 59,312 | 4,301 | 7.3% |
2011年 | 73,011 | 4,669 | 6.4% |
2012年 | 82,622 | 4,740 | 5.7% |
2013年 | 92,867 | 4,822 | 5.2% |
2014年 | 103,565 | 5,296 | 5.1% |
2015年 | 109,828 | 5,236 | 4.8% |
2016年 | 113,913 | 5,400 | 4.7% |
从图表一数据可以看出,在1990年,台湾相对于大陆的经济规模,达到了惊人的42%,之后两年,最高时甚至达到了45%!
以台湾只有大陆3.75%的面积和1.5%的人口,这一数字比例是惊人的!
当时一个台湾人创造的年产值,相当于23-24个大陆人的产值。1990年时,台湾的人均GDP已经超过8200美元,中国大陆当时还只有344美元!
到2000年,随着中国大陆持续改革开放,经济快速膨胀,台湾的经济规模已经萎缩到大陆的27.2%。
时间继续,到2008年陈水扁卸任,已经只有中国大陆的8.8%。2016年,进一步萎缩到只有中国大陆的4.7%。
今天,虽然中国大陆经济增长减速,年增长率只有6.5%左右,但因为其庞大的基数,仅是每年的经济增量,就相当于1.5个台湾。
如果这一势头得到延续,或者即便说中国大陆的经济继续减速到只有6%,到2020或2024年蔡英文卸任,两岸的经济规模对比又会如何?
其次是两岸军费投入数据:
两岸军费投入对比 | |||
时间 | 大陆 | 台湾 | 比重 |
1990年 | 61 | 78 | 127.9% |
1991年 | 62 | 85 | 137.1% |
1992年 | 69 | 95 | 137.7% |
1993年 | 74 | 96 | 129.7% |
1994年 | 64 | 92 | 143.8% |
1995年 | 76 | 88 | 115.8% |
1996年 | 87 | 89 | 102.3% |
1997年 | 98 | 88 | 89.8% |
1998年 | 113 | 77 | 68.1% |
1999年 | 130 | 82 | 63.1% |
2000年 | 146 | 110 | 75.3% |
2001年 | 174 | 70 | 40.2% |
2002年 | 206 | 65 | 31.6% |
2003年 | 231 | 66 | 28.6% |
2004年 | 266 | 74 | 27.8% |
2005年 | 302 | 77 | 25.5% |
2006年 | 374 | 73 | 19.5% |
2007年 | 467 | 78 | 16.7% |
2008年 | 601 | 90 | 15.0% |
2009年 | 725 | 88 | 12.1% |
2010年 | 786 | 87 | 11.1% |
2011年 | 933 | 96 | 10.3% |
2012年 | 1062 | 102 | 9.6% |
2013年 | 1143 | 97 | 8.5% |
2014年 | 1320 | 96 | 7.3% |
2015年 | 1450 | 99 | 6.8% |
2016年 | 1472 | 96 | 6.5% |
从图表二可以看出,在1990年,台湾的军费投入是中国大陆的127.9%,最高峰的1994年,甚至达到了大陆的143.8%!
在武器装备上,双方的现代化水平差距更大。老实说,以当时中国大陆的老旧军事思想和武器装备水平,如果当时李登辉宣布“独立”,要打下来可能还真不容易。
然而,这一数字随着中国大陆经济膨胀所带来的军费增长,到2000年的时候,就已经下滑到只有大陆的75.3%。
2008年,陈水扁卸任时,又进一步快速萎缩到只有大陆的15%。2016年蔡英文上任前又被腰斩,只有大陆的6.5%。
从以上数字变化可以看出,为什么李登辉当时能和大陆对抗。因为当时无论是经济规模还是军力投入,台湾都能够和大陆匹敌,军事上的投入和现代化水平,甚至还远远高过大陆。
但是在今天,以不到大陆1/20的经济规模,不到1/15的军费投入,怎么和大陆对抗?怎么“独立”?
再看台湾“邦交国”数量变化:
台湾“邦交国”数量变化 | ||
时间 | 台湾 | 领导人及外交理念 |
1990年 | 29 | 李登辉“务实外交”,“银弹外交” |
1991年 | 30 | |
1992年 | 30 | |
1993年 | 29 | |
1994年 | 29 | |
1995年 | 29 | |
1996年 | 29 | |
1997年 | 30 | |
1998年 | 27 | |
1999年 | 29 | |
2000年 | 29 | 陈水扁“烽火外交” |
2001年 | 28 | |
2002年 | 27 | |
2003年 | 27 | |
2004年 | 26 | |
2005年 | 25 | |
2006年 | 24 | |
2007年 | 24 | |
2008年 | 23 | 马英九“活路外交” |
2009年 | 23 | |
2010年 | 23 | |
2011年 | 23 | |
2012年 | 23 | |
2013年 | 22 | |
2014年 | 22 | |
2015年 | 22 | |
2016年 | 21 | 蔡英文“踏实外交” |
2017年 | 20 |
从图表三可以看到,李登辉时代,台湾搞“银弹外交”,和中国大陆争夺邦交国,数量还基本上能稳定在30个。
为什么?因为当时台湾有钱!
“有钱能使鬼推磨”,李登辉甚至还买通了美国国会议员,促成在1996年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演讲,引发了严重台海危机;他同时还买通了法国国会议员,从法国买了一票“幻影”飞机和军舰,招致中法关系在当时遭到严峻考验。
但时间到了2000年之后,陈水扁搞“烽火外交”,和大陆拼抢的结果,是几乎每年丢掉一个国,到2008年卸任,已经萎缩到只有23个。
马英九上任后,因为两岸以一中意涵的“九二共识”为政治基础,找到了合适相处的模式,北京释放善意,两岸“外交休兵”,台湾“邦交国”数量稳定在23个。
但蔡英文上任后,因为不承认“九二共识”,才短短一年时间,就连续丢掉了圣普和巴拿马两个邦交国,“踏实外交”变成了让台湾人心里最没底的外交!
而且有很多消息还指出,如果大陆真要进一步发力,台湾的“邦交国”数量归零不敢说,降到个位数是没问题的。
这里尤其要强调的是巴拿马,硬是不顾“老大哥”美国的多番劝阻和北京建交,而且还如台湾政要所言“骗台湾到最后一刻”,搞的台湾极为被动。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冈比亚,2013年就和台湾断交,希望能和大陆建交,但是直到2016年4月蔡英文“5.20”上任前,中国大陆才同意建交,可以说即给足了马英九面子,也给蔡英文释放了警讯。
从上面三组数据,我们可以看两岸的实力对比在过去近三十年已经发生了颠覆性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两岸关系的主导权从两岸共享变成了大陆单方主导,台湾的筹码大量流失。
现在的情况是,大陆还在进一步崛起,在全球已形成了中美两强博弈格局,美国在海峡事务的影响力也在急速消退,而台湾还在继续停滞。
在这种趋势下,因为大陆还没有给出统一时间表和路线图,我不敢说统一指日可待,但是就“台独”,我觉得实现的可能性已经彻底归零了。
长按二维码,关注杭子牙的公众号
欢迎转发或分享,谨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