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在重庆洪崖洞重逢旧时光
当年,我还在沙坪坝工作时,解放碑是我与一众小姐妹向往的时尚“圣地”。我们会定期相约去扫货,入手那些眼热了许久的“时装”。至于仅隔几步之遥的沧白路,不过是解放碑的“后脑勺”,偶尔路过的偏街背巷——这街不长也不宽,路面坑洼不平,沿街灰扑扑的楼房,不起眼的小铺面,看上去更是乏善可陈。在一个不谙世事的女孩眼里,它像极了解放碑盛世容颜的另一面,寡淡、单调、局促,满是无人问津的寂寥。
没料想,若干年后,我的人生轨迹竟与这条路发生了交叠。那年,因工作调动,我从沙坪坝来到市中区——也就是今天的渝中区。向往已久的“迁徙”令我欢欣,尽管新办公地点位于都市“背巷”沧白路。
虽然这里不比解放碑,但好在烟火气足,生活便利。每天,当晨光穿过树木楼宇洒向宽阔江面,我就已坐在某条支巷的小摊上,用一碗热乎乎的稀饭唤醒休眠一夜的肠胃。小摊条桌上,大搪瓷钵一溜排开,脆嫩的萝卜线、咸鲜的榨菜、回甜的大头菜,还有熟到流沙的香葱胡豆……各种下饭菜随便吃、随便打包,只花两三块钱就能吃得心满意足。
一日中午,闲来无事,遂逛进单位旁边的窄巷,听一群“老渝中”摆龙门阵。一位戴眼镜的“老板凳”笑着对我的孤陋寡闻表示遗憾:“妹儿你不是土生土长的老城人吧?你莫看这沧白路灰扑扑的,但是绝对资格哟!”他把“资格”(重庆方言,形容正宗、地道)二字拖得很长。
原来,路名中的“沧白”二字取自重庆名人杨沧白。他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元勋,一生跌宕起伏,历经磨难不改高风亮节。尤其是他拒绝与汪伪政府合作,甘愿隐居于市,峥然风骨令人景仰。杨沧白还是一位诗人,可惜时逢乱世,许多诗作已如尘埃飘散,留存于世的不多,其中就有一首《佛图关春莫闲居》:
清绝空山叫子规,荒城过雨落花时。
量篙野水分烟艇,隔竹人家露酒旗……
此后,我便换了一种眼光打量这条路,这才知道其貌不扬的它其实颇有内涵。说它,绕不开杨沧白,更绕不开洪崖洞。
洪崖洞在沧白路下段,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靠嘉陵江一侧,素有“悬崖上的吊脚楼,记忆中的老重庆”之说。在近2300年悠悠岁月中,这里几经兴衰:从古时的“神仙洞”玄幻传说,到倚仗江边的盐纸码头兴盛一时,再到渐沦为穷苦下力人聚居的“棚户区”……几度灯火辉煌,又几度风雨飘零。然无论世事如何更迭,因了依山傍水外带70余米高差的大起大落地势,极富山城特色的“洪崖滴翠”景观在明末清初便已声名远扬。巴县知县王尔鉴吟之“珠飞高岸落,翠涌大江流”;清道光年间重庆知府王梦庚咏之“拍肩怀古仙,徘徊不忍去”……看来上苍早就赋予洪崖洞以大器天成之美。
除了高低起伏的自然景观,吊脚楼可谓洪崖洞最鲜明的人文特征。清乾隆时期,这里聚集了搬运工、纤夫、引车卖浆人,他们在两侧悬崖下依山就势搭起了吊脚楼。山水间、坡壁上,一排排杉木、楠木吊脚楼野蛮生长,层层叠叠,参差错落,以历经风雨而不倒的气势叠出了重庆城特有的传统民居群落,叠出了重庆人坚韧刚强的性格——任你悬崖硬邦邦,我也敢生生“咬”出一条路!任你几十米峭壁,我也能“叮叮当当”搭起遮风避雨的“江景房”!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沿江码头水运日渐衰落,这里的住户开始另谋出路,一间间失去主人的吊脚楼终成危房。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拆迁,本已寥寥的原住民彻底云散。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当城市开发浪潮席卷大地,偏居都市一隅的洪崖洞渐行渐远,眼看着只留给城市一个萧索背影……
巧的是,我调来时正逢洪崖洞重建工程拉开序幕,往后每天在办公楼进进出出,总能看见一群头戴安全帽的建设者在挥汗忙碌。脚手架从崖壁上“嚓嚓”长高直插半空,各种大型机器隆隆进场出场,巨大的喧嚣声穿过云霄响彻大江两岸。那些年,我与洪崖洞,似乎在冥冥中悄然见证着彼此的悲欢喜乐与奋然成长。
我在变。那陡崖上,又会发生怎样的蝶变?
“楼下开街了!走啊!”2006年金秋的一天,一群同事兴冲冲地邀约去看新建成的洪崖洞。说“楼下”,真就是下个楼那么近,坐电梯从12楼下去,跨过公路走几步,双脚就踩在了洪崖洞的顶层——11层观景台。
整日忙乎从未顾上多看这里一眼,洪崖洞像一个与我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我却第一眼就喜欢上了它——一尊十几米高的雕塑兀立眼前:山顶、石梯、悬崖、吊脚楼……活脱脱的原生态吊脚楼群落!黄铜质地,厚重,凝然,《记忆山城》雕塑,果然是记忆里的山城。不远处,巨大的“海盗酒吧船”以狂放之姿与崖下大江遥遥相望,似乎准备随时起锚远航。江风阵阵,顺着翘起的船头所指望去,嘉陵江浩浩汤汤奔流远去……古老与现代,民俗与时尚,就这样混搭得天衣无缝!
在重庆,无论在楼顶还是楼底,都能出门坐车,并非戏言。洪崖洞也不例外:11楼观景台可望江,转身就能坐公交招的士。坐扶梯或观光电梯下行到一楼,出来照样扬手叫车,而公路对面就是大江。
吊脚楼,还是吊脚楼,依旧是熟悉的穿斗结构,但木条变条石,竹墙变砖壁,墙面与支柱变成钢筋水泥。它,神形皆在,只是现代科技赋予它一身新装,赐给它更坚固的身架骨骼,让它不再于尘世风雨中飘摇,瑟缩。飞檐翘角、雕龙画凤、红漆门窗、青砖石瓦……一路从纸盐河酒吧街到天成巷巴渝风情街,到盛宴美食街,到异域风情城市阳台……古老的洪崖洞原地复活,将巴渝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风情集于一身。惊艳之下,我爱上了这里。它成了我和同事们的工余“打卡”地。尤其夜晚加班后饥肠辘辘,华灯之下,一杯咖啡、一碟小食、一把串串,抚慰着疲惫的身心。
然而,真正领略到洪崖洞的另一种惊世之美,是在离开之后。
数年后,我的工作地点又从沧白路迁往渝北区,不得不与洪崖洞依依惜别。直至某晚,我与家人去位于江北嘴的大剧院游玩,伫立大剧院门前空坝上,不经意地抬眼望向江对岸——这一眼,除了“震撼”,我已找不到更合适的词语来概括此时的心情!
天梭造型,跨江而过的千厮门大桥如一只橘色巨手伸向对岸,直指远处那片璀璨灯海。黛青色夜幕浩瀚无际,渝中半岛鳞次栉比的高楼如星辰闪烁于夜空,洪崖洞流光溢彩似天上宫阙,吊脚楼高低错落熠熠生辉。绝壁之下,车船游弋于星河,轻轨拉拽出光带,两江与灯海交相辉映,有夜航船从幽蓝江面悄然滑过,立体,绮丽,迷离、缥缈。
有人将街巷比作城市的主动脉。街巷的命运关联着时代的脉搏,关联着城市的命运走向。值得欣慰的是,尽管经过了几轮大规模城市改造,渝中母城的主街道和老巷子的骨架仍旧基本保留完整。我们守住了老祖宗留下的遗珍。
对于重庆,余秋雨曾经这样描述:“重庆是一座站着的城市,她的存在是对‘江山’一词最好的注解。”多么形象生动的比喻——站着的城市,站着的巴渝文化,站着的重庆人。记忆一旦唤醒,便成为黑夜里一束光,照亮城市前行的方向。
来源:《城市地理》
作者:程华
图片:Adam
主播:刘一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