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城】南昌故事:千年古城的红色记忆


江西南昌,一座拥有上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一座具有英雄情怀的红色之城。八一起义在这里打响,人民军队从这里走来……“红色”成为这座城最闪亮的底色。很多年后的今天,这些印记依然散布在南昌城的大街小巷,记录着一段段动人心魄的革命往事。


友竹路上的铁军往事


在南昌市西湖区友竹路上,静静矗立着一座灰砖灰瓦的小楼,这里便是有着“新四军摇篮”之称的新四军军部旧址,一段红色之旅从这里开始。


小楼始建于1915年,原是北洋军阀张勋的公馆,内有两栋砖木结构楼房和一栋平房,属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小楼,整体建筑古朴雄浑,庄严大气。那些古朴的灰色砖瓦,宛如一个历经沧桑的老者在无言地诉说,纵然无声,却也扣响我们的心扉,斑驳的旧日点滴便浮现眼前。


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从汉口移驻于此并正式对外办公,新四军正式诞生。说到新四军的人员构成,就不能不提多年前那个英勇的抉择。1934年10月,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主力被迫进行长征。就是在这样危难的时刻,部分红军战士和干部毅然选择留在危机重重的江西地区,在同中共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陈毅、项英率部队一路风餐露宿、披荆斩棘,坚持了长达三年的游击战,开辟出了广大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抗战爆发后,项英代表南方红军游击队与国民党当局在南昌谈判并取得成功。


1937年9月28日,蒋介石正式任命叶挺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即新四军)军长,标志着南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也宣告了新四军组建的开始。自此,这些由红军游击健儿组成的军队成为华中抗日的中流砥柱,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


部队开展整编的同时,南昌城一度成为我国东南地区抗日救亡活动的中心。1938年2月起,新四军各部陆续开赴抗日前线,部队从南昌出发时,数千名南昌市民自发赶到车站为将士们送行。“冒着黑暗奔去,祝福你,在黎明之前,加入战斗的行列。”留存在陈列馆里的往日诗篇,生动再现了当时人民群众与新四军官兵依依惜别的场景,其情其景慷慨悲壮,可歌可泣。这支由中国共产党组建并领导的钢铁劲旅,在辞别南昌的父老乡亲后,以猛虎下山之势,深入华中敌后战场,驰骋于大江南北,与日寇展开顽强战斗。被毛主席誉为“华中人民的长城”,更是被友邻部队的广大官兵和百姓盛赞为“铁军”。


如今,漫步在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内,伫立于陈列馆展厅英烈墙前,凝视着那些为国捐躯的新四军先烈名录,追忆起一段段催人泪下的英雄事迹,撼人心魄,令人肃然起敬。



波诡云谲的伟大起义


从新四军军部旧址所在的友竹路走到象山南路,一路向北到中山路口左转,路边赫然耸立着一幢小楼,这里就是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我们的人民军队也诞生于此。


时间拨回到1927年4月至7月,蒋介石和汪精卫两个反动集团悍然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事变。在这段黑暗的历史中有无数党内投机主义者和右派背叛革命,革命运动从大革命的高潮瞬间跌入到前所未有的低谷,革命前途似乎一片渺茫。


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人渐渐意识到“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这一真理。于是,部分党内有识之士决心要将“枪杆子”抓在我们自己手里,一场关于人民军队的起义在南昌城内悄然展开。


出人意料的是,起义前后的南昌城意外的平静,7月30日,起义部队中的一个团2000多人黑压压地坐在南昌大校场上,高声唱起了《国际歌》,而他们的隔壁就是国民党江西省主席朱培德的主力团第79团。起义部队不仅能唱歌,还能“大摇大摆”地探查敌人的营房,有的起义战士以逛街为名,转了好几个地方,将敌人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除了在敌人眼皮子底下查探敌情外,朱德将军还摆了一次“鸿门宴”。7月31日夜,时任南昌市公安局局长的朱德在城西宴请朱培德手下的军官,驻守大校场的团长肖曰文也在其中。南昌的敌军大多来自滇军,同样出身于滇军的朱德在他们中有着极高的声望,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当晚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再搓上几圈麻将,耍得不亦乐乎。但他们万万没想到,此时朱德早已让警卫员收缴了他们的枪械,起义的枪声一响,几个军官束手就擒,两个团的武装就这样轻轻松松地被解除了。


起义定于8月1日凌晨举行,可随之而来的另一件事,又打乱了大家的阵脚——副营长赵福生神秘失踪,意味着起义消息很有可能泄露。


此时距起义已不到10个小时,前敌委员会紧急商议决定提前起义。8月1日凌晨2点,随着砰!砰!砰!三声枪响,南昌城内各处起义军应声而起,新营房、老营房、贡院、大校场、天主堂、匡庐中学、省银行、棕帽巷……南昌城内捷报频传。凌晨6点,城内守军被全部肃清,下午,聂荣臻、周士第部也起义成功,并于次日抵达南昌城,“八一南昌起义”圆满结束。


今天,站在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外,望着眼前的四层小楼,往事一幕幕仿佛浮现在眼前。人民军队从这里走来,一路上筚路蓝缕,开启了中国革命伟大征程的动人篇章。



街头巷尾的红色密码


时光荏苒,有如江河;英雄飞逝,有如花落。南昌,这座有着无限荣耀的城市,在时间的洗礼后,渐渐成为了我国中部地区冉冉升起的新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没有忘却革命先辈的浴血奋战。如今,行走在南昌城的街头巷尾,处处可见深藏着爱国记忆的红色密码,这是南昌人民对革命先烈的热切怀念。


南昌八一大道,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堪称“新中国第一宽”,这是邵式平省长力主修建的江西第一大道。几十年来,南昌城在飞速发展,但八一大道依然担当着主干道的重要角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的江西饭店、南昌百货大楼、江西艺术剧院、烈士纪念堂等南昌市标志性建筑,今天依然巍峨屹立在八一大道两旁。


八一广场赫然而立。广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是南昌市的心脏地带,也是江西省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包括以纪念塔为标志的纪念区、南端的追忆区、以8块浮雕为载体的怀念区和北端的市民休闲区等四大功能区,广场中央还矗立着由叶剑英元帅题写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以纪念塔为核心,广场向南、北两端拓展,从广场南端历史景墙、中心纪念塔、革命雕塑、军史长廊到北端万达商业中心,在时空上形成串联,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至今发展历程的穿越之轴。


今天的八一广场,已成为南昌市和江西省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休闲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市民们在广场上惬意地休闲娱乐,享受着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广场上的汉白玉题刻上有毛主席手书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间或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发出稚嫩的询问,这时候,骄傲的南昌人民总会回答说:“这是梦开始的地方。”在这座千年古城中,深邃而悠远的红色记忆正影响着一代代的南昌人。



----------

来源:《城市地理》

作者:火烧

图片:韩豆 Adam

主播:刘一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读城】南昌故事:千年古城的红色记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