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规划眼:掠过万州古城话兴替(下)
3.3城商托文
万州,因盐而生,因水而起,因水陆两通而兴,因文人推介而名。
唐宋以来,万州作为水陆交通要塞,“商业之盛不亚于重庆”。清末,“许多外省工商业者,尤其是南方各省的,都迁来万县开业”,有人描述万州景象是“灯光闪烁,台榭参差,商贾云集,桅樯缘岸,排二里无隙处,喧声潮涌,梁嘉米船多聚焉”。即是入夜的万州,满城灯火,星星点点从高低错落的楼台亭榭透出,如银河流转,倒映着江水缤纷荡漾。
城里郭外,行商坐贾招幌拥塞逶迤绵延有生意;
江中河边,大船小舟桅杆林立连排数里无尽头。
船舶集结拥塞航道
只听这边划拳吆喝大呼小叫声混成一片,还有那边聚集待发装了梁山(今梁平县)优质大米船的川江号子声响起。
渝东地区(含渝东北、渝东南)盐泉数量多、分布广,为全国之冠。因地质与地貌的偶合,盐泉或自山麓流出,或从溪河旁地面渗出。先民逐鱼盐而居,聚而后立城置县。盐的输出主要通过水运,流通则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城邑功能完善。渝东地区因盐而置县达十多个,如今天的云阳、奉节、忠县、彭水、巫溪、万州、开州、城口等区县(自治县)。
万州借长江黄金水道和数条古道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网络,成为川鄂陕湘黔重要的交通枢纽。范成大《吴船录》写道:“然泝江入蜀者,至此即舍舟而徙,不两旬可至成都,舟行即须十旬。”即:自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方向来的旅人逆水乘船入川峡四路(今四川省),到南浦县(万州)下船起旱(注:应该是骑行),不到二十天就可到达成都,要是继续乘船至少一百天。成万二邑衙门所在地几乎同处于北纬一个度数的分位(成都30度40分29秒,万州30度49分4秒)上。万州有一条古道经梁山至成都,就是著名的西大路。双城之间大山不多,旅人进入四川盆地后便可快马加鞭,不日就能望见“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的芙蓉城(指成都)。
旅人要是走水路,万州上水行船经重庆至泸州(万泸水路1182华里)后,下大船换小船,再逆着沱江(长江支流)往北继续行船。要是还想乘船,还得从泸州走水路到叙州(今宜宾市。泸宜水路262华里),又迎着岷江(长江支流)水往北走。从万州走陆路到成都的旅人,应该是一些走马上任的官员和奔丧丁忧的孝男,或是急于打点以求关照的商贾。从万州到成都走水路,比陆路不知多出好长的路、好久的日子。不过,当李白再次碰见杜甫、高适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三人邀约乘一叶扁舟,微风南起,船欲北向成都驶,吟诗焦虑无琼浆。还好,顺风“忽闻岸上踏歌声”,原来是汪伦领着一拨人拎着酒肉送船来了。
万州是个水码头,又是东奔西走南去北往几个方向大路的“零公里”,此地不繁华则无理由可言。所以,万州正因水陆两通而兴。
万州,山形水胜,景城共生,车水马龙,繁华无比。因此,引来了一拨拨文人墨客来此采风,他们当中有初唐的陈子昂、盛唐的李白、杜甫……杜甫在聆听“石琴响雪”后离开万州,在云安(今云阳县)因病住上半年后来到了夔州(今奉节县),时值唐大历元年(766年)。好像是刚刚住下来就面对夔门,激情讴咏《长江》律诗,起句就是“众水会涪万”,回忆起在万州那短暂而美好的时光。杜甫生前并不出名,未曾想到的是在过世后被后辈元白(即元稹、白居易)等粉丝追捧出来。也许,正是因了“众水……”这一诗句而让他扬名立万。另外,诗圣杜甫和诗仙李白谁的名气最盛,难分伯仲的争论直到今日还在继续。
古万州八景之一石琴响雪
唐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游历万州“西山夕照”之地西山,留下“谪仙笑乘金凤去,大醉西岩一局棋”的传说故事。传说虽然传世,但让人存疑的是,他在万州没留下一个字儿。其人作秀?笔者作题《七绝·留名无迹问谪仙》,以寻答:
青莲居士访仙山,
舞剑擎杯醉上颜。
明月高悬思故里,
题诗掩没草荒间。
李白在万州流连忘返,“思故乡”时“长鲸吸百川”;“邀明月”间“对影成三人”。在西山,酒中仙挥毫而就“诗百篇”,却被他给隐藏在荒草丛中,留待后人去搜寻……于是,中唐的白居易跑来了,北宋的苏洵携轼、辙二子寻来了,苏(轼)门弟子黄庭坚也跟来了,南宋的放翁先生陆游、成就大业做模范的范成大找来了……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登上万州四望楼,感叹吟出“江上新楼名四望,东西南北水茫茫”的诗句。书法“宋四家”之一黄庭坚泼墨“林泉之胜,莫与南浦争长者也”西山题记,为古万州“制作”出最早的城市推销广告词!
一拨又一拨“食人”“吃客”(即诗人词客)来了万州,去了“都历摩天”挂着“岑洞水帘”的风景地涂鸦打卡(题字刻石)。走后,人还在“轻舟已过万重山”旅途中,忍不住地踏浪而吼:“高歌一曲唱万县(注:“县”发音“先”,音长宜短促)!”从此,万县先人一步,引得万客来游,不日扬名立“万”。
3.4城装故事
万州近代,笔者认为起于1902年,讫于1949年,以1902年9月5日中英在上海签订《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为开端。条约中有英国迫使清政府增辟万县为通商口岸的条款。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侵略重点转向长江上游地区,万州成为下川东地区的首要目标和基地。列强入侵,首先夺取川江航行权和海关主权;其次是通过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垄断川江航运业,攫取巨大的超额经济利润;再就是冲击农业和手工业结合的自然经济,使其渐趋解体。
万州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斗争历史的城市。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萧楚女、恽代英等革命先辈在此播撒革命火种。当英国军舰炮击万县,制造震惊中外的“九五”惨案,朱德、陈毅亲赴万县,组织发起抗击英军暴行的民族革命运动……
万州占据黄金水道,陆路交通直抵成都。川东桐油、梁山大米、云安盐巴和本地外县大量的柑橘、山货在这里集中外运,洋油、洋火、洋布等舶来品在这里归拢后再分销发往各地。古城头枕长江臂弯,迎水接财,风水极佳,真如天赐之地、天生之城。较早的对外开放,“西风东渐”较容易吹醒具有开拓包容精神“湖广填四川”移民的后代。富有传奇色彩的川军将领——杨森,最是敢为人先、开明前卫。驻防万县时,以自己理解的文明教化民众,大兴埠政,城市发展跳出古城南门口跨河(即苎溪河)扩展,城市功能完善以“东方巴黎”上海为标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天两头零突破。在很短的时间内,万县城市面貌大为改观,知名度、美誉度大大提升。
杨森1928年改万县商埠局为万县市政府,自任市长。但是,万县设市没有走完最后一个程序,即未呈中央政府立案(注:应是杨氏自己不愿也不敢呈报,按当时设市条件标准,万县每项指标都远远达不到)。1935年10月13日,万县市政府奉四川省政府明令撤销;10月16日省府令市府月底撤销;11月25日又令坚决撤销。直到这时,市府吊牌才被摘下,市区重归万县管辖。市民不服而集会,请求省府收回成命。后又推出乡贤达人代表组团,自备盘缠,赴成都上省府请愿,最终无功而返。
万州经历了对外开放、首次设市和杨森大兴埠政,以及抗战时期沦陷区大批人员进驻,城市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四川省内重要的通商口岸和转口城市,一时地位和声誉陡升,时人称为“成渝万”。
近代万州,城市大力向苎溪河以南地区发展,城内南来北往日益增多的人和车过河成了麻烦事,尤其是长江夏秋两季涨大水和苎溪河春天发洪水时,市民更是叫苦连天。1926年,杨森为根治过往苎溪河的交通难题,决定兴建一座大桥。杨氏崇洋却素恶洋人,便不给其建桥发财的机会,遂通知本土一位留日归来的工程师限十日内完成桥梁设计图。“海龟”虽有理论知识,但缺实践经验,更无修桥经历。不过,他也是敢为人先之辈,昼夜赶办,绘成图纸后呈交杨森审核。杨氏紧接着召开参谋长联席会议走程序,大家认可后就动起手来,开工建设万州城建史上最大的项目——万安桥(注:1929年建成,2003年5月30日爆破拆除)。
万安桥
然而,建桥的同时也在损毁城墙。因施工经费短缺、建材运输紧张,桥础就“借”用了一部分古城墙石。还好,不久被杨森亲眼所见,于是急忙找来工程总监“海龟”,当着众人面亲切而严厉地批评:“城墙石已风化,不坚固,必须换掉,否则负一切后果。多用钱可以,如果(桥)垮了,要受严厉惩处!”庚即,桥础一律改用青石建设。尽管不再“借”用城墙石建桥,但为缓解银两短缺的燃眉之急,还是拆了一些城墙砖石卖给修房的市民。更有市民就在拆毁的城墙上建房,以省去打基础的花费。万州古城墙就这样遭到很严重的破坏。
古城及古城墙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来,遭遇了早于北平(今北京)等著名古都的严重(建设性)破坏。民国初期,万州城区街道既狭又窄,非土路即石板路,宽不超过一丈(即3米),最窄处只能一人通行,根本无法通车。杨森1926年至1928年驻万期间,大力推进新政,加快商埠和市政建设,重视发展文教体育卫生事业。拆城垣,筑马路,建桥梁,修公园,辟市场,办学校,设读报栏,创通俗图书馆和通俗演讲所。短短几年中仅建成的马路就有12条,路宽均为9米。民国十五年(1926年),古城同时开建环城路和文明路2条马路。环城路绕古城一周,长774米。环城的马路如其他城市,后退城墙一定距离进行修建,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古城的格局。
尽管古城格局被修筑的环城路和文明路打破,但现代城市规划出的新布局、新骨架等则在古城中一一予以实施,直到本世纪初三峡工程建设淹没前未发生变化。行政机关、居住、商贸、工业(手工业居多)、仓储等功能有一定合理分区的摆布,但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混合夹杂的也还不少。道路交通中环城路和文明路两条马路起着重要的作用,两侧规划建设的多是3层的一间挨着一间砖混结构的连排建筑,街道尺度宜人,房屋底商楼住,白粉墙,坡屋瓦顶用女儿墙遮挡。以中西混搭的集仿式构成元素塑造建筑形象,门楣、窗框、檐口等细部装饰做工精细,浸透着“西风东渐”多元文化的痕迹。
环城路西门“西风东渐”建筑
4.跋
讫1949年,万县建置历时一千七百三十三年,万县古城筑城一千三百九十六年。
2003年6月1日,三峡工程正式下闸蓄水,库区最大移民城市万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万县古城,缓缓沉入江底,175米淹没线平静水面将其永远封存。从此,古城成了人们永远的回忆。
耸立在江畔——曾在古城外、今是城中心的西山钟楼,依然在为古城敲钟报时,也呼唤着谪仙人归来给古城泼墨歌咏;古城墙幸存下来的砖石,公元2014年戏剧性地跨过大江回到公元553年前江南岸边,竖起一片儿墙体,隔江向北遥望着水下的古城:
长江东流入大海,“万川毕汇”化平湖。
诗仙醉酒撑落日,“万商云集”望归途。
西山钟楼
江南岸复建城墙回望江底古城
来源:《城市地理》
作者:杨洪露
图片:张敏 向和平 骆仁新 孟学箴 冉孟军
主播:刘一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