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澄院士:人工智能带来了智能制造热

2017-09-03 工业4俱乐部





吴澄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智能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与人工智能等学科互相渗透、互相交织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技术。其具体表现为:智能设计、智能加工、机器人操作、智能控制、智能工艺规划、智能调度与管理、智能物流、智能装配、智能检测、智能维护故障诊断、新制造模式等等。


和人工智能一样,智能制造并不是新的提法。上世纪80年代,智能计算机曾经带来一波人工智能的高潮,智能制造也随之走热。但由于当时的线宽、通讯网络等方面的限制,加上制造业本身也更关注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等方面,日本、欧洲等地的智能制造项目并没有实现理想效果。


如今制造业本身已经扩展了全生命周期,从产品创新设计、加工制造、装配、测试,到管理营销、售后服务、客户关系、仓库物流供应链、报废处理,智能制造面临着快速发展的前景,大家对它寄予厚望。


信息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智能制造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比如80年代的智能制造注重专家系统,包括模糊计算、神经网络,但当时的神经网络只有单层或者两层的网络,如今,神经网络已经发展到152层以上的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翻译等方面接近了人类的水平。


人工智能向着“计算机+人”的混合智能发展,人的回路向着计算机加网络的群体智能发展,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和大量的无人系统都在为智能制造的发展带来机遇。




智能制造既可“顶天”,也可“立地”





2016年美国白宫发布了两份报告制定美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路线和策略。2016年12月再次发布报告《人工智能、自动化与经济》,考察了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将会给经济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国家的应对策略。中国的国情和美国不完全一样,但这显然也是我们新的经济增长点。


知识型工作自动化的应用将非常有前景。比如,智能感知和认知将在制造业广泛深入应用。通过安装在装配上的各种新型传感器,能够远程监控设备的健康状况和运行状况,实现感知。再进一步,可以通过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在早期发现设备的异常,以尽早进行保养和维修,甚至“自愈”,实现认知。目前传感器、服务器、客户端组成的设备监控系统,已经在我国的高铁和一些城市基础设施中落地应用。


智能制造不只是“高、大、上”,制造业的各个层面都可以有所作为。“这就是‘立地’,智能制造就在我们身边。”


不过,智能制造在我国工业系统的应用中,仍存在高能耗的问题,因此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要实现“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这其中,企业引领是关键,因为智能制造最终要落到产业化上,根本还是看能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并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任何技术只是手段,目标决定了选择。


因此,实施智能制造的方针应该是:企业引领、效益驱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创新发展。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智能巅峰》,本文工业4.0俱乐部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


李德毅院士最新演讲:“人工智能在奔跑”,兼论AI的内涵和外延



新一代人工智能中五大智能方向院士谈



GTIC | 李德毅院士:人工智能正在加速汽车向轮式机器人转变



【灼见】李德毅院士:人工智能应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 | 人工智能将迎来大爆发



中科院院士张钹 |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有三大任务



【院士报告】谭铁牛院士人工智能论坛报告全文实录








“创新驱动”全国创新创业大赛智能制造大赛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和中国创业创新发展委员会等主办,工业4.0俱乐部承办,大赛目的在于贯彻落实国务院相关指示精神,以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发展,使创新创业项目更好地与资本方对接,并在园区落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事业进一步发展。


工业4.0俱乐部在此诚邀参赛合作单位,点击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活动专题!










  工业4.0俱乐部为国内第一家为工业4.0和智能制造为主题的聚合共同体。秉承集聚、分享、共创、发展的理念,联合产、学、研、政等打造工业4.0产业生态联盟,为区域及企业产业升级转型提供一站式服务。





 (长按二维码,关注工业4.0俱乐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