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向智能制造研究院执行院长赵敏:纵论工联网与智能制造的底层密码

2017-10-22 工业4俱乐部



 

导读:

10月15日,中国管理 全球论坛: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分论坛在上海举行。清华大学特聘课程教授、中国发明协会常务理事、走向智能制造研究院执行院长赵敏发表演讲,纵论工联网与智能制造,以新联接、新动能、新规则、新方法、新路径、新定义深度剖析新业态、新制造。



01

从“人造系统”到“软件定义”

我们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代,整个制造业的发展,大家都非常关心,对智能制造以及相关理念、技术落地都非常关注。制造无非是根据市场需求,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把原材料(制造资源)加工成用户满意的产品的过程。能量、信息、材料、信息、技术、知识、资金、人力、软件、 芯片等等这些有形无形的东西都可以归类为制造资源。我们今天所有智能制造的对象、产品都可以统称为人工制造物,也可以叫做人造系统。从古老的石器、木器等材料发展到今天,千百年来,其实关于制造内涵并没有什么不同,无非我们把相互关联的那些元器件组合在一起,让它正常的运作,实现某种功能,这就是我们要的人造系统。而制造资源与过程在变化,产品和工具日趋复杂。



在历次工业革命中,我们可以看到人造系统的进化过程。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我们有了机械转换为动力,蒸汽机,它是一个钢铁+蒸汽作为动力的时代;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我们有了钢铁,并且加上了电,源源不断的电能提供了非常稳定的能源;发展到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有了电子,有了软件作为制造要素加入了我们的产品要素当中,加入到了我们人造系统当中。我们今天所面对的机器,只要修改几段代码,只要换一个不同的版本,这个机器的功能就开始变了,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于是软件现在更多的被引用到机器设备当中来,成为这样一个设备的思想者、定义者、统治者。


软件作为运行在芯片当中数字化指令和数据的集合,是一系列按照预定的逻辑和代码写的代码。不管怎么样写的代码最终都将变成机器码,它来驱动我们的工业设备,它来输出某种指令,最后让我们底层的芯片去执行预定的功能。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软件封装了工业知识,建立了数据自动流动规则体系,这才是智能的根本。


在历史上,技术经过了三次的解放,历经了三次革命之后,软件从过去单独写一个程序,发展而成一个在今天非常具有某种目的性,带有某种专业技术去集成的。当大量的工业软件都嵌入到工业设备当中,让设备变的更加好用、更加有技术含量、更加智能。在嵌入的方式上,从过去一个分离的计算机放在设备边上,通过接口做一些事情,后来逐步发展到专门做一个控制柜,把工业电脑放在上面,再往后我们可以看到逐渐交汇融合一体化,现在很多的机器人或者集团当中直接把嵌入系统做到里面去。软件与物理机器的关系经历了分离 → 交汇 → 融合 → 一体的过程。

02

从工联网到智能制造

德国是工业4.0的始作俑者,德国国家工程院院长孔翰宁讲的关于德国工业4.0最基本的四条特征:


1.在智能工厂中,人、机器和产品如同在社交网络一样进行交互;

2.智能工厂与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建筑等的接口,是未来智能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3.以分布、联网的自治系统应对与日俱增的复杂性和灵活性;

4.智能工厂生产智能产品 。


讲工业4.0,如果不谈工业4.0组件架构模型,没有谈到实质。工业4.0组件使我们可以从标准、框架、方法论的高度把一个实体变成工业4.0组件,我们搞智能制造完全可以参考这套标准。具体的做法很简单,把集成层、通讯层、信息层构建一个叫做管理壳(一种管理软件),管理壳承上启下,下接物理组件,上接功能层或商业层,任何“物件”加上“管理壳”后就变成“工业4.0组件”。组件与组件的联接,最终形成物联网。


从管理壳到CPS很简单,管理壳通过信息层、集成层与通信层,用软件定义了一个“物件”所应该具有的一切必要的信息和功能,形成了必要的“软件定义”。基本逻辑是把人的隐性知识(思想、算法、推理)显性化,沉淀为显性知识;把知识嵌入软件,软件嵌入芯片,芯片嵌入硬件,硬件嵌入物件(物理设备)。按照这样一个CPS的基本架构来进行构建,从过去解放人的体力,发展到解放人的脑力跨越。逻辑就在于从一套赛博和物理空间的闭环赋能体系,也就说刚才按照讲的,人可以离开,智力仍在,因为我们的知识已经提炼出来了,然后嵌入到软件,软件到硬件,硬件到设备当中,以P融C,实现以C控P,这样才是真正的CPS。把物理世界的运行规律化,规律模型化,模型算法化,算法代码化,代码软件化,以软件优化物理世界运行。这个就是我们讲到的物理实体、意识人体、数字虚体这样的一个基本含义。


人体离开,智力沉淀。知识和算法都嵌入软件,软件嵌入硬件,软件可以为我们的研发活动去赋值、赋能、赋智。因此我们可以做到研发手段信息化,大家用了很多东西去开发了很多产品,这些都是研发手段、生产手段、管理手段。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产品本身的数字化,只把研发手段和数字手段做好还不够,智能产品本身没有数字化的话,它还不是一个智能产品,还是一个没有通讯的、没有信息输出的东西,所以产品本身的数字化也很重要。我们有很多嵌入云的系统,有很多的把智能化的东西放在物理设备当中。


软件定义我们的设备,软件定义我们的产品,软件定义我们的制造这已经是一种现实。在这样的基础上来去充分理解智能制造,什么是智能制造?


确定性是工业界的追求。制造的本质就是降低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但因为我们所面对的这个世界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而且我们是没有办法的,比如说现在产品本身复杂,就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因为我们的产品本身非常复杂。第二是定制化生产的复杂性带来的不确定性,标准化产品逐渐失宠,用户趋向于个性化、多元化、常变化产品。供应链的复杂性带来的不确定性:复杂的产品构型导致供应链复杂、制造过程复杂、项目管理复杂。


关于智能制造的定义五花八门,美国国家标准语技术研究院他们对智能制造的理解,他们认为智能制造作为下一代制造范式,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差异性更大的定制化服务、更小的生产批量、不可预知的供应链变更和中断。


我认为基于CPS(赛博物理系统)与软件定义技术构建‘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学习提升’的数据闭环,以软件形成的数据自动流动来消除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在给定的时间、目标场景下,优化配置资源的一种制造范式,这个是真正的智能制造。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智能机理: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学习提升;

操作对象:数据(信息与知识的数字化载体);

使能:软件中的算法、规则与知识,形成“软件定义”;

本质:数据自动流动,并因自动流动而形成知识泛在;

目的:消除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

约束:给定时空下的工作场景;

价值:优化配置制造资源,价值最大化。


最后,“新业态,新制造”可以用几个“新”来表述:

 

新联接:给任意物件加管理壳,成为智能制造组件,形成物联网;

新动能:软件定义,赋值、赋能、赋智;

新规则:在数字虚体中构建企业数据自动流动的规则体系;

新方法:以P融C,以C控P。C与P协调发展;

新路径:软件是将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的最优路径;

新定义:消除系统的不确定性,实现制造资源最优配置。


最终,从工业互联网走向智能制造!


本文根据赵敏先生在10月15日,中国管理 全球论坛: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分论坛上发表的演讲整理,内容有删减。  



推荐阅读


名家 | 软件定义制造 融合驱动创新



名家 | 多元智能,逐级进化,协调应用



CPS专家宣讲团 | 赵敏谈CPS技术演进及应用落地(附完整下载)



【好文!】从物理实体、意识人体到数字虚体 中国人自己的三体智能理论



名家专栏 | 三体视角的智能制造与软件定义制造



三体智能理论:智能技术融合将驱动新工业革命



《三体智能革命》:激荡第四次浪潮——朋友圈万人直播图书发布会实录(下)








“创新驱动”全国创新创业大赛智能制造大赛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和中国创业创新发展委员会等主办,工业4.0俱乐部承办,大赛目的在于贯彻落实国务院相关指示精神,以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发展,使创新创业项目更好地与资本方对接,并在园区落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事业进一步发展。


工业4.0俱乐部在此诚邀参赛合作单位,点击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活动专题!









  工业4.0俱乐部为国内第一家为工业4.0和智能制造为主题的聚合共同体。秉承集聚、分享、共创、发展的理念,联合产、学、研、政等打造工业4.0产业生态联盟,为区域及企业产业升级转型提供一站式服务。





 (长按二维码,关注工业4.0俱乐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