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农村 | 农村“空心村”该如何治理?
利用国庆假日走亲戚,去了一趟河北泊头农村一个有1700多人的村庄。而现在的这个村庄,青壮年大部分都外出打工或创业去了,剩下老人和孩子留守;村中多数房屋年久失修倒塌,院子灌木杂草丛生……
10月4日,我将在这个村拍摄的照片发上了我的微信朋友圈,引起一些朋友的热议。今天,我将有关内容发上我的微信公众平台,以引起大家对农村“空心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关注。
《“空心村”该如何治理》 新宝制作
部分文字来自微信朋友
音乐《蓝色的梦》来自中国轻音乐(一)
【编后】农村“空心村”的治理是一个大的课题。10多年前,重庆创新地票制度,允许农户宅基地以流转方式入市,为唤醒沉睡的农村宅基地,治理“空心村”开辟了有效途径。
农户宅基地制度无论是产权制度还是管理制度都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和现实的需求,都需要完善和改革。无论是农民集体的宅基地所有权利,还是农民个人的使用权益,都应通过完善和创新制度加以保护。
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的用益物权”。
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护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这为农户宅基地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重庆的做法是,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将闲置、废弃的宅基地复垦为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指标,以地票形式由农村土地交易所在全市范围进行交易,收益归农户和农村集体,按85%和15%分配;复垦为耕地等农用地的土地所有权仍归原农村集体所有,可由原宅基地农户承包耕种。
重庆地票制度,不仅使农民有途径将自己已不居住的宅基地转化为地票交易出去,获取进入城镇或农村新社区所需资金,农民在没有失去土地的同时增加了财富,而且也使农村的“空心村”得到了有效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