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莫洛亚:读书的艺术

2017-06-15 〔法〕莫洛亚 文学批评

  


莫洛亚:读书的艺术

〔法〕莫洛亚



读书是工作吗?瓦莱里·拉尔博称其为“不受惩罚的罪恶”,而笛卡尔却恰恰相反,称之为“与最为高尚的前人的谈话”。二者各有道理。


坏书对于沉溺其中的读者来说,无异于鸦片,使他们深陷于空幻的境地,超越了现实世界。这类人对什么书都爱不释手,即便偶尔翻开一本百科书,读起水彩画技法的词条也跟读有关火力机械的词条一样有强烈的兴趣。他们独自关在房中,径直奔向堆满报刊杂志的桌子,埋头于干巴巴的铅字之间,却从不冷静地想一想,动动脑筋。他们并不注重书中的思想内容和主题,只是一味地读下去,看不出字里行间的现实世界和思想实质。他们绝少从书中获益,对丰富的信息资料,也分不出其价值的高低。他们读书完全是被动的,虽是在看,并不理解,不动脑子,更谈不上吸收。


相比之下,娱乐性的阅读还较为积极。爱读小说的人,在书中寻求美的感受、情感的复苏和迸发以及人间难遇的传奇。对他们来说,读书是一种乐趣。伦理学家和诗人喜欢在书本上重新找出自己过去的观察和感受。对他们,读书也是一种乐趣。最后一种以读书为乐的人,虽是没去研究某一确定的历史阶段,却也能认识到历史进程中人类的共同苦难。这种娱乐性的阅读是有益的。


最后是工作性阅读。当某项工程设计在头脑中已有一条主线,需要加以完善和补充的时候,人们便到书中去找寻所需的某些特定知识和材料。这种工作性阅读,倒不需要惊人的记忆,手里有支铅笔或钢笔就可以了。每本书读过之后,当再想回味一下思想主题的时候,也没必要把整本书重读一遍。请允许我举我个人的例子.当我读一本历史书或者其他类似严肃的书籍时,我总要在扉页上记上一些概括思想主题的词句,并在每个词的后面标好页码。这样,在需要时,我不必重读全书,而可以直接找到要找的地方。



读书,同所有的其他工作一样,也有其规律可循。这里我们提出几条。首先,最好是具体熟知一部分作家及作品。而对大部分作家,只做一般性了解。初读一部作品,常常领略不到其精华所在。年轻时,泛舟书海,如同步入尘世一样,应去寻朋觅友。当发现知音,选择、确定之后,就要携手并进。一生中能与蒙田、圣西门、雷斯、巴尔扎克以及普鲁斯特交上朋友,那就很充实了。


其次,阅读时,在众多的作品当中,要给伟大的作品一席显赫之地。当然,应该对当代作家感兴趣,这也是必要的。正是在他们之中,我们才有幸找到了与我们有着共同的忧虑与需求的朋友。但是,不要把自己淹没在一般性书籍的海洋中。名著之多,我们已经无暇一一问津。要相信前人的选择。一个人兴许看错,一代人也兴许看错,而整个人类不会看错。荷马史诗、塔西佗、莎士比亚、莫里哀等都肯定无愧于他们的荣誉。对于那些还没有来得及经受时间考验的作品,我们留待将来再去偏爱吧。


第三,认真选择精神食粮。各人的思想都有适于我们自己的养料。学会辨认哪些是适合我们的作者。我们的朋友也将大相径庭。读文学作品,也跟谈恋爱一样,对别人的选择总是感到吃惊。忠于我们自己的作者吧。在这方面,自我才是最最公正的法官。

 

第四,读书要尽量聚精会神,沉思冥想。如同亲临一场美妙的音乐会,一次神圣的礼仪。凡是一目十行、断断续续、心不在焉者都不能算是读书。真正的读书应该是通宵达旦;应该是为了某个特别喜爱的作家,贡献出冬天星期日的整个下午;应该是庆幸有时机在火车上重读巴尔扎克、司汤达的小说中的某个片断,或者是《九泉下的回忆》。当他发现了某个自己喜爱的句子或段落时(如普鲁斯特的《山楂花》《小玛德兰点心》或托尔斯泰的《勒维纳的婚礼》),便会欣喜若狂,就像音乐爱好者在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鲁什卡》中等来了魔法师主题音乐的出现。


第五,赋予伟大的作品以伟大的称号。因为,这些作品无论是描写西班牙客栈也好,描写爱情也好,读者在书中发现的只能是书中所有的。对富于情感的场面感兴趣的人,只能是对此已有感触的人,或者是年纪尚轻,抱着希望和焦虑的心情等待感情发展的人。一个去年读书还只是好猎奇的青年,今天突然对《安娜·卡列尼娜》和《多米尼克》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为什么?因为从今天起,他领略到了什么是爱的幸福和烦恼。再没有比看到这些更感人的了。伟大的社会活动家都是吉普林的忠实读者;伟大的政治家都是塔西佗和雷斯的忠实读者。非常有趣的是,在非法政府推翻摩洛哥政权的第二天,利奥泰就扎进了莎士比亚的《科利奥兰》。读书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书中重新发现生活、更准确地理解生活的艺术。


选自《生活的艺术》,安德烈·莫洛亚著,

王辉等译,胡晓校,三联书店1986年版




觉得不错 就点个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