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于坚:这一百年也真了得,连老人的生活方式都几乎消失了

2017-12-05 于坚 文学批评

  

  

    



少年中国



前久,70多岁的老母亲过生日,想给她买件衣裳,走遍了昆明的最繁华的商业区,没有一家经营老人用品,或者说老人风格的用品的商店。几乎所有的商店崇尚的都是“分分种出炉,秒秒钟新 34 25888 34 8987 0 0 2530 0 0:00:10 0:00:03 0:00:07 2531”“更新、更快、更某某”,所有的商品都朝气蓬勃,刚刚换代,刚刚进行了新一轮的装修。经人指点,才在僻静街道上找到中老年人专卖店,确实有些老掉牙的衣裳挂在里面,其实也都是三十年前的流行于大街上的青年服装,底了是男女军装,颜色变变成了平民服装,因为已经被时代抛弃,才成为老人家的衣服。老人穿着不伦不类,老不起来,倒给人感觉他们思想僵化顽固坚持着某种非人性的生活方式。但要给老母亲穿什么衣服,既不是做大不尊的老来俏,又有老人的正常、美感和尊严,我也实在想不出来。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跟着年轻人玩酷,要么穿那种被抛弃了的丑陋衣服。我想到去订做,但作为成长于20世纪的新青年之一,我母亲肯定也不喜欢穿《红楼梦》里面老太太们的衣服,那些衣服系列倒是丰富,长幼有序,风格鲜明,穿这种衣裳的如今是新潮的艺术人士。我最后敷衍了事,给母亲买了一件式样偏新颜色厚重的衣服。



这个国家其实已经很多年没有创造过老人穿的衣服,何止衣服,连老人的生活方式都几乎消失了,他们似乎只是一群守着电视机冲瞌睡的怪物。在这个国家,你要正常积极地生活,你就必须或轻或重的过一种年轻人的生活。衰老、没落、孤家寡人、老气、陈旧作为一种自然状态,在经历上世纪六十年代青年主导的摧毁古老中国的革命后,已经成为根深蒂固的贬义词。老,就像一个人人躲避的魔鬼,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会老,大家喜欢的是“青春万岁”,“你越活越年轻”。在普遍崇拜青春畏惧衰老的文化风气影响下,今日中国,老人追求的也是维新、时髦,装润,老来俏,老当益壮、不服老,再次开始“新长征”的老人何其多也。老人说起话来,比年轻人还年轻,看看电视台那些与老人有关的节目,有哪一个会肯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那些红光满面,美容有加、声若洪钟、“越活越年轻”、使用最新潮的普通话侃侃而谈的老人,真令人觉得“老”在这个国家简直就是耻辱。虽然在广大中国生活世界里,也有无数的老人就像古代的老人那样安静地呆着,守旧、但他们那种“没落”“静止”“陈旧”“一潭死水”“无用”的生活被文化视为不正常,主流文化不尊重人生的秋天状态,不为“秋天”提供安身之地,导演说,没戏。文化只崇拜朝气蓬勃的“春天”。在我们时代的“唯新”文化中,环绕着“老”的大都是贬义词,除非它们与老来红、老当益壮、人老心不老什么的联系起来。这国家时兴的是老人在老迈之年,刚刚搬进装修一新的房子,在充满油漆味、亮堂刺目的新房子里坐在新款的沙发上翘着脚,看刚刚进口的好来坞电影。送一台大彩电或者“新某某”给80岁的老人被普遍视为孝顺。对此,老人们也许并不舒服,但他们无可奈何,这个国家的方向是“日日新”,没有人会尊重落日下的生活世界。



上世纪,中国无数先锋派知识分子的理想是摧毁古老的中国,建立一个“少年中国”。采取了无数的措施,什么古老摧毁什么,老子孔子古文八股律诗京剧宣纸画栋雕梁自不必说,极端措施甚至包括废除汉字,取消中医。各派知识分子政治信念不一样,或左或右,但憎恶摧毁古老中国是完全一致的,这已经成为20世纪新文化的一个传统,经文革发扬到极端,古老中国一切都是反动、落后、腐朽必须改造摧毁蔗几近乎于常识。今日各地拆除古城为什么势如破竹,除开经济利益,文化上也是理直气壮,旧中国么,何足惜哉。今日,以维新为方向的“少年中国”已经不是理想,而是我们时代的思想方式、是非标准、价值所系、社会风气和日日新的现实。焕然一新的城市、焕然一新的乡村,焕然一新的家庭,焕然一新的大自然,如果贺知章回到故乡,恐怕要反过来问父老乡亲,“笑问客从何处来”吧?



当年有感于古老中国暮气沉沉,五千年只看见“吃人”,鲁迅呼吁救救孩子,为少年中国的未来而呐喊。如今已经是满世界都在喊“青春万岁!”了,这一百年也真了得!我最近在网络上看见写文章的“80后”新青年说到鲁迅,口气是那么轻蔑,“过时了”,人家只是随便用了中学生的口头禅。


2005年


往期阅读:




阅读原文 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