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萨里传(十六)

2016-05-28 瀚歌 瀚歌


      


安萨里传(十六


〔叙〕萨利赫•艾哈迈德•沙米  著

瀚歌  译


第二章    安萨里的苏菲行知


没有谢赫的苏菲


安萨里在《迷途知返》中记述,他于伊历488年7月开始了苏菲生活。当时他辗转于尘世的欲望与后世的召唤之间,不断犹豫徘徊、莫衷一是,最后终于下定决心走后世之路,一如安萨里所述,这种困惑持续了近6个月。之所以如此漫长,是因为这是他物质和精神上大迁徙的第一步。


没有人去指教他,帮助他;这完全是他个人的举措。他对苏菲的认知成为动力,唉醒了他自我反省的意识。


有资料称,安萨里师从法尔麦迪,由他那里接受了苏菲行知,并按他的指教履行功修、恪守副功。 这种说法有待商榷。因为法尔麦迪去世于伊历477年,而安萨里于488年晚些时候才开始苏菲历程,即比法氏去世晚10多年。


或许法尔麦迪是安萨里在苏菲知识(而非实践)方面的导师,因为伊历477年以及在那以前的时间里,安萨里的主要倾向是贪爱名誉和地位-——这与“太萨伍夫”的内涵格格不入。


因此,我们可以说,安萨里借自己的努力走上了苏菲行知,而没有依靠任何谢赫。他在《圣学复苏》中强调了这一点,认为兼具若干必要属性的谢赫当时并不存在。


这对于安萨里来说并非不可思议,安萨里具有举重若轻、大事化小的惊人意志。我们在前面已经看到哲学如何在他面前威风扫地,土崩瓦解。

 

安萨里的“太萨伍夫”


安萨里原先过的是思想生活,而如今转入实践与实干,一如安萨里所言,知易而行难。


第一件事是分发自己所拥有的财产。他说:“我分发了自己的财产,只留下基本生活所需和孩子们的食品。我把我在伊拉克的财产转为穆斯林大众的不动产,用于公益事业。我觉得,一个学者用于家属的财产没有比这更适宜的了。”


就这样,安萨里放弃了名誉、地位和财产,开始了他的旅行,从一个倍受敬重的地方转移到远离人群、不为人知的地方。


在那以后的工作便是“隐居、自省、制欲,纯洁性灵,陶冶道德,净化心灵,专记真主,一如我所学到的苏菲学理。 我在大马士革寺里坐静一段时间,整个白天上到宣拜室内,闭门自省。”


这一知识的实践历时很长,但他终究还是走了出来。这时的安萨里已脱胎换骨,前后判若两人。这一变化没有造作成分,他所追求的新属性甚至已成为他的个性。


阿卜杜勒•阿菲尔为我们描述了安萨里的这一变化。他说,他数次去探望安萨里,在此之前他想象着安萨里旧有的形像:骄傲自大,目中无人,自迷于所独具的健谈、敏思,以及既得的名誉、地位……但他设想到,事实与想象相反,安萨里的那些浊迹已荡然无存。


阿卜杜勒•阿菲尔继续描述安氏的形像:我原以为他裹着做作的长袍,对自己走到这一步沾沾自喜。然而,经过思考和斟酌,我发现事情恰恰相反:以前疯癫的他已经完全清醒。


阿卜杜勒•阿菲尔谈述安萨里入苏菲之后在尼扎姆学院的行知时说:“安萨里立意以自己的行知引导走正路的人,而不让他们重蹈自己的覆辙——追求名誉地位,与同人争辩,与愚者斗强。多少人引诱他,想把他拖入分歧之中;多少人中伤、诽镑他的行为举止……但他不为所动,既不理睬他们,又不为他们的诽议而伤感。”


安萨里不屑于反驳中伤者,他的兴趣只在于把自己的知识传送给人们。在他看来,时间已十分宝贵,不值得把它花费在无聊的事务中。中伤者的目的何在?他们的目的无非是尘世生活方面的,而安萨里已经完全背向尘世了。


阿卜杜勒•阿菲尔所描述的情况肯定了安萨里自己的记述。安萨里谈到重返尼扎姆学院执教的过程时说:


“我知道,尽管我重返教育,其实并非‘重返’,因为‘重返’就是回到过去。我过去传播的,用自己的言行倡导的,是赚取各种地位的知识。那是我全部的举意和目的。而现在我倡导的却是旨在抛弃各种地位的知识,借知识懂得各种地位之渺小。这现已成为我的举意、目的和愿望——真主全知我的一切意念。


“我期望改善自身与他人,我不知道我会达到自己的目的,还是中途归真?……”


安萨里已立下决心,远离名声、地位与称颂——它是产生得意、傲慢的根源,是最危险的心灵厄难。资料记述:有一天,安萨里身着穷人的衣饰,坐在倭马亚大寺的院里。碰巧一伙学者也在院里散步,这时一个乡下人走上前来向这伙学者请教一个问题,学者们未能作答。安萨里先是在沉思,但当他发现没人回答这个问题时,他感到有必要指点这个乡下人。于是他把乡下人叫过来,对他的问题作了回答。这个乡下人却嘲笑他说:“学者们都无法回答的问题,一个普通穷人却来回答!”那伙学者把目光转向他。当他与乡下人谈话结束时,那伙学者把乡下人叫过去问:“这个人对你说了些什么?”乡下人如实相告。他们就来到安萨里面前,认识了他,环绕着他,要求他为他们办一个讲坛。安萨里许诺改日再说。当天晚上就启程了。


有一天,安萨里进入艾敏学院,正巧教师在讲:“安萨里说:……”原来,教师把安萨里的话作为授课内容。


这时,安萨里担心自己会因此而得意,就离开了现场。

 

安萨里隐居的时间


安萨里说:“然后我恪守隐居生活,近10年时间……” 我们或许会问:为什么需要这么长时间?在此期间他如何解决自己生活问题?


回答问题之前,我们宜用一个例子来说明问题:古兰诵读学可用数小时学完并背记,但是,实践这一知识需要多长时间呢?学习了古兰诵读学的人十分清楚,为更正“奉普慈特慈安拉之名”一句,他们下过多少功夫!而全部工序不过是发音纠错而已。


安萨里的隐居行为意在改变自己的不良属性,如骄傲、自满、动怒、贪欲、自私等等。


或许下列事实可以对我们的问题作出诠释:伊本•赛姆阿尼说:“我读到安萨里写给艾布•哈米德•本•艾哈迈德•本•赛拉麦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至于劝教,我发现自己是不够格的;因为劝教类乎‘泽卡特’(天课),其起征点是‘自悟’。而不具备起征点的人,如何出天课呢?自己没有衣服,怎样为别人遮体呢?棍子弯曲,影子怎么端直呢?安拉启示先知尔撒:你当劝化自己,自悟后再去劝化众人。否则你应该内疚。”


至此,以健谈著称的安萨里竟然觉得自己无法胜任劝教工作。其实,这是由于他的一切动机已今非昔比了。劝化他人的人理应对劝化的内容有所实践才行。


至于第二个问题,伊本•昭齐(愿主慈之)回答说:安萨里以替人抄录为生。


在这段时间,安萨里写出了他最伟大的著作《圣学复苏》和其他一些著作。

 

安萨里的苏菲观


安萨里向我们展示了他历经研究、陶冶、自制锻炼所获得的苏菲认知:“……我确已认识到:苏菲是专行真主道路的人;他们的品德最优秀,他们的道路最正确,他们的道德最纯净……他们的表面举止与内在意念都取自先知明灯之光。大地上,除了先知之光,无光可照。


“总而言之,一种修行道路,它的‘清洁’(托哈尔)便是洗净心灵,使之远离安拉以外的一切;它的起点(相当于入拜)便是全身心地记念真主;它的终点便是全然为主寂灭。对于这样一种道路,人们应如何评说呢?”


综观安萨里的苏菲思想,它的内涵与安萨里在《圣学复苏》中提出的“非格亥” 十分接近。安萨里说:“‘非格亥’一词起初指称后世道路,认知心灵厄难,破坏善功的种种因素,洞彻尘世之卑微,渴望后世之幸福,内心充满敬畏。其证据是如下古兰节文:‘以便留守者专攻教义,而同乡者还乡的时候,加以警告……’(古兰九:122)


“这里,用来‘警告’‘威慑’的正是上述非格亥(理解),而不是有关‘太拉格’、‘依塔格’、‘逊来姆’、‘依加勒’的细则律例。后者不会产生‘警告’和‘威慑’,而且长期钻研这些细节会使人心变硬……


“从前,法尔格德•赛卜希请教哈桑•巴士里一件事,得到回答后法尔格德说:‘福格哈(法学家)与你的看法相左。’哈桑说:‘唉!法尔格德啊!你亲眼见过福格哈(理解者、法学家)吗?福格哈只是具如下属性的人:不贪尘世,渴求后世,深谙教义,长期拜主,畏主守法,不伤大众,不贪财产,忠告集体。’哈桑在这里没有提到‘熟记细则律例’。


“这并不是说‘非格亥’一词不涉及表面律例,而是说它从广泛的意义上涉及法律……”


根据“非格亥”的这种内涵,我们不难发现它与“苏菲”几乎没有多少区别了。

  



往期文章阅读:(点击可阅)

安萨里传(十五)

安萨里传(十四)

安萨里传(十三)

伊斯兰权威——安萨里传(十二)

伊斯兰权威——安萨里传(十一)

伊斯兰权威——安萨里传(十)

伊斯兰权威——安萨里传(九)

伊斯兰权威——安萨里传(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