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铁血 | 兵之初,在身体与心灵打好军人烙印

2016-11-04 范文涛 焦斐龙 黄埔一号v军校资讯



当水泡磨成了血泡,再变成老茧,在疼痛中他们拔节成长。

当汗水和泥水交织,再掺入雨水,在坎坷中他们破茧成蝶。

深秋的江苏镇江,当万家灯火熄灭,街道上走过一支势如长龙的行军队伍。镇江船艇学院数百名学员风尘仆仆但依旧精神抖擞。这群“95后”新学员,翻过崎岖山路、穿过密林小道、涉过泥泞沟壑,完成了300多公里的行军及实弹射击、手雷实投、露营野炊等实战化训练科目。


这个去掉头,全身都能吃,蛋白质含量是牛肉的N倍,鸡肉味、嘎嘣脆……如果看过贝尔的《荒野求生》,你一定对这段经典的口头禅印象很深。


这次野外训练,新学员也体验了一把现实版“荒野求生”。他们用所学知识,自行选择露营地域,寻找水源、挖设灶台、组织野炊,完成了持续48小时的野战生存训练。


露营、   舍营、宿营……一串名字听起来就过瘾,短短10天时间,学员搭帐篷、挖水沟、铺睡袋、打地铺,克服蛇虫横行、昼夜温差等种种困难,挪了三次“窝”,换了四个“铺”。


战地黄花分外香,战地野炊香更浓。不少“95后”学员第一次做饭就在野外,从灶台挖设、收集柴火到材料准备、食物加工。米饭“一回生二回熟”,经过整整一天的忙乎,快来看他们的成果!


定向越野,是这次野外训练的重点科目之一,官兵要在陌生地域完成急行军、夜行军等等科目,每天20公里行军成了家常便饭,看着自己脚上的水泡、血泡、连环泡……不少刚入伍的学员感慨,只用十天就把以前一年的路走完了。


行军途中,还时常穿插遇敌特袭击、防敌机侦察、通过染毒地段等“加餐”科目。


手雷投掷,新学员依次走向投弹区,他们各个沉着冷静,撤步、引弹、挥臂、扣腕……整个动作一气呵成,投出的手雷大都在前方40米左右的落弹区炸开了花。


战术训练场杂草丛生、乱石满地,很多学员手被划破、腿上撞伤、脚底血泡,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教员一动一动教,学员一招一式练,没有一人叫苦喊累。


巍峨茅山脚下,高耸的新四军纪念碑前,一堂微型党课正在进行。


“1938年,陈毅、粟裕等人率领新四军东进抗日,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华中敌后最早创建的根据地之一……”新四军纪念馆杨馆长用朴实的语言再现了当年革命斗争情景。


这是参演官兵到驻训地附近开展现地教学的一幕。活动中,他们走进新四军纪念馆,感受当年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场景;伫立在纪念碑下,聆听讲解员讲述先烈不畏牺牲的故事;召开主题班会,抒发传承革命事业的决心。


条件有限,并不代表难有作为。该院从野外训练地附近红色景点中就地取材,训练间隙,组织学员参观新四军纪念馆,瞻仰韦岗烈士纪念碑,走进全军先进典型工兵“红一连”,采用战地集体生日、野外篝火晚会、战地简报等形式,把教育“大餐”做得鲜活可口。





编余有感

松柏经霜,愈见其直;刀剑淬火,愈显其坚。

野外训练,不仅是对新学员军事素质、体能技能的再淬火,也是对政治品格的再升华;不仅是对新学员精神意志、血性胆气的再加钢,也是对责任担当的再培塑。

军事不过硬一打就败,政治不过硬不打自败。

物质的刀尖和精神的锋刃,都须磨砺得削铁如泥、无坚不摧,才能在未来的战场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镇江船艇学院  范文涛 焦斐龙
编辑:长城  震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