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榆林视角④】大漠蔬菜:农业提质增效新支撑
聚焦榆林四版
陕西农村报“现代农业看榆林”活动,本期推出四个整版、22个视频,从全市蔬菜、羊子、农业园区和整体农业产业的角度,重新解读榆林农业产业的现状、面临问题、发展前景以及在全省、全国的影响,以期更多的人关注榆林农业、正确认识榆林农业、支持并投身榆林现代农业发展事业。
至此,陕西农村报“现代农业看榆林”全媒体采访采访团8人,从4月21日至29日,连续出行9天、深入榆林市7个县区的生产一线采访,并于5月8日、10日、13日、15日连续出版4期16个整版的深度稿件,以及其他6个小版独立稿件,总计在报纸上刊发了不同类型稿件40篇,在多个新媒体平台制作发布视频及其他新媒体产品80多个,圆满地完成了本次主题采访活动。
现代农业看榆林-综合篇四(主稿)
大漠蔬菜:农业提质增效新支撑
陕西农村报记者 黄敏
把摘下的新鲜草莓放满一个小纸箱后,45岁的刘巧华直起腰身,用手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黝黑的脸上绽开了开心的笑容。
刘巧华是榆林市榆阳区鱼河镇许家崖村人,从5年前开始种植大棚蔬菜,到今年首次种草莓,她走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惊喜。她开心地说,种下的是绿苗,结出的是“钱串串”。
在榆林市,像刘巧华这样靠种植大棚果蔬脱贫致富的农民数不胜数。设施农业正成为农民致富和农业转型的一大产业,为榆林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新动能。
榆林浩淼公司负责人拓喜东查看葡萄
设施农业打造产业新格局
4月22日,在榆阳区鱼河镇许家崖村,村民许子厚正在自家棚内采摘西红柿。他栽的是新品种西红柿“金梯301号”,产量比较高。捧着鲜红的西红柿,许子厚笑得合不扰嘴:“第一次种这种西红柿,长势很好,个大味甜,按现在的市场价,一个棚就能收入两三万块钱呢!”
许家崖村地少人多,曾经是榆阳区的贫困村。2014年开始,许家崖村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建成500亩、总计116座的高标准大棚,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第一年,该村实现了大棚种植单项产业收入300万元,人均增收6000元。这一下村里炸开了锅,村民从开始的不想种,到后来抢着种,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
“现在许家崖村民有事干、有钱挣,生活富了,民风好了。大家聚在一起聊得是种菜卖钱,再也不会闲谝找事。”鱼河镇党委书记贺志军直言,截至4月中旬,许家崖村蔬菜产值已突破350万元。
鱼河镇距榆林市区30公里,发展起榆阳区规模最大的设施农业。该镇采取“集中规划、统一建设、到户实施、自主经营”的模式,开荒复垦,整合分散土地,以每年1-2个村的进度整村推进。现在,鱼河镇13个行政村中,有10行政村建立了大棚,累计发展高标准温棚7000亩,种植品种达84种,保证季季有鲜果、月月能采摘,天天可销售。
靖边鸿丰蔬菜合作社理事长刘友东介绍情况
科研创新拓宽发展新渠道
把温室大棚扩宽增高,与有机肥、沼气等农村能源联通,探索稀植葡萄种植,打造进园采摘、休闲观光一体化的特色设施农业,是神木市农业局退休干部李海岗的主业。
2016年,李海岗承包了神木市西沟街道办四卜树村沃禾生态农业园区内的9个温室大棚,种植果蔬,不断试验新品种、新技术。
4月24日,虽然榆林风雨交加。可在李海岗的大棚内,几排稀植高架葡萄长势旺盛、果实累累,主枝下是两层立体种植的草莓,中间走廊宽大,间隔栽种着青菜、韭菜,一片生机盎然。
“为了研究稀植葡萄,我多次外出参观学习,上百次试验,甚至睡不好觉,吃不下饭,现在总算看到了希望。”李海岗说,稀植葡萄很受青睐,前来采摘的人络绎不绝。目前,李海岗还在试验设施栽植、枝条下垂的新品种红枣,已有初步成果。
目前,像李海岗一样,在榆林从事从农业科研的共有326人。他们在榆林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上,勇于钻研,敢于尝试,为“三农”工作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推动着现代农业高效健康的发展。
榆阳区许家崖村民在大棚内劳作
龙头引领成立产业联合体
4月28日,记者来到靖边县东坑镇鸿丰蔬菜专业合作社大棚种植基地,所见果蔬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合作社总经理刘友东指着一颗桃树说:“这一棚是矮化早熟桃,皮薄肉厚,脆嫩香甜,而且生长期短、耐储存,顾客有的买桃子,有的买桃树。”
鸿丰蔬菜专业合作社地处靖边县东坑镇黄家峁村,2007年成立,是榆林市优秀示范社、全国百强示范社。为了对外联系业务方便,刘友东在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了靖边县鸿丰农产品有限公司,并发展成为省级龙头企业。
2018年春,鸿丰蔬菜专业合作社牵头,组建了榆林市鸿丰蔬菜产业联合体,包含7家合作社、11家家庭农场、2家深加工企业、1家农资供应站,总计21家农业经营主体。
“联合体的成立,进一步实现了规模效应,降低了生产成本,统一了种植品种、管理技术、包装规格标识以及销售价格,增加了市场话语权,也提高了种植户的利润。我们的联合体已成为省级示范联合体。”对于联合体,刘友东说了一连串的好处。
目前,榆林市鸿丰蔬菜产业联合体种植果蔬面积达12000多亩,有冬暖棚96座,科技示范基地600亩,示范拱棚500个,双膜加棉被式大钢架温室100亩,并建有保鲜贮藏冷库和蔬菜交易大棚各一座,农民技术培训学校一处等设施,是省级示范联合体,进一步带动了周边农民增收致富。
伊当湾村的殷海桢就是受益者之一。在合作社的示范和指导下,2016年殷海桢建成10个拱棚,种植胡萝卜和芹菜,年收入在20万元左右。
“合作社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并回收产品,既降低了成本,还省时省力。”殷海桢说。
正是有鸿丰农业公司这样的龙头企业引领,才使榆林蔬菜产业形成功能多样、高效生态、多产融合的新格局,加快了榆林设施农业市场标准化、生产科技化、管理规范化和产品品牌化发展步伐。目前,榆林市蔬菜总种植面积达到56.4万亩,总产109万吨。其中设施蔬菜11万亩,形成了定边白泥井辣椒、靖边东坑胡萝卜、榆阳绥德无定河沿岸芝麻香瓜等产业带,大漠蔬菜已成为榆林市农业产业的拳头产品。
转自陕西农村报5.15四版
http://epaper.sxncb.com/sxncb/20190515/html/page_03_content_000.htm
视频链接:
https://live.xinhuaapp.com/xcy/reportlist.html?liveId=1555820530329338
点击二维码观看更多采访视频
往期回顾
塞上陕农 权威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