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说吃】嘉兴滋味:因家庭矛盾而生的美食
嘉兴小新微信号:JXTVSS
古代社会,很多人的脑子还没有进化完全,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普遍,当然,现在也有人家是这样的,总觉得传家宝呀、财产呀、秘方呀都是什么传男不传女,这也是脑子没进化的表现,在桐乡乌镇,有一道点心,却是因为旧社会重男轻女而发明的,这道著名点心就是“姑嫂饼”。今天的嘉兴滋味,我们就来讲讲姑嫂饼。
2014年,桐乡的这支戏曲队,把《姑嫂饼》唱上了央视的舞台,主创来荣祥在戏中扮演重男轻女的阿爹方老板。
桐乡市文化艺术服务中心主任 来荣祥:花鼓戏是浙江省的一个非遗项目,然后就做了这个《姑嫂饼》,为什么做姑嫂饼,因为姑嫂饼也是我们浙江省的一个非遗项目。
姑嫂饼,是桐乡乌镇的特产小吃,以前叫小酥饼,据说在清朝的嘶吼,有个小姑,因为看不惯父亲只把秘方传给哥哥,就偷偷往配料里撒了把盐,结果阴差阳错,甜腻的小酥饼有了一丝咸鲜,反倒更加好吃,从此这一行就改了规矩,小姑、阿嫂一起做饼,取名叫做姑嫂饼。
桐乡市文化艺术服务中心主任 来荣祥:我到那边一发,他们说那么好吃的东西,后来等到我们比赛结束以后,他们都还来要来吃。
现在的姑嫂饼制作技艺,是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作为乌镇旅游特色产品,深受游客的欢迎。
游客 李先生:主要是太远,本来想多买点,只买了两盒。
游客 谢阿姨:我们进来的时候品尝过,好吃,回家去一个人拿点尝尝,亲戚朋友来家里坐坐就吃。
“嘉兴小新”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不得篡改标题与文章内容,不得裁剪图片与水印,否则视为侵权。
这姑嫂饼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浙江省老字号“泰丰斋”的第六代传人王美芳说,传统的制作工艺,在这座姑嫂饼博物馆里还能见到。
传统姑嫂饼的用料比较简单,有面粉、芝麻、糖和少许盐,筛选好原料,将面粉、芝麻分别放入锅内翻炒。
“泰丰斋”第六代传人 王美芳:炒制的话要受热均匀,炒制的熟度也要掌握好,不能炒得太老,也不能炒得嫩了,如果太老了,有焦味,口感不好,太嫩,又达不到香味。
20分钟后,面粉呈微黄色,散出香味,接着是炒芝麻,芝麻要炒到用手能轻易捻开。炒好的原料,加糖和盐,放进特制器皿内搅拌均匀,。
拌好的粉还要通过石磨研磨,在一圈一圈的转动中,磨出最细腻的口感,这是王美芳二十年来第一次用石磨磨粉,因为从她接班的时候起,就已经用上机器了。
“泰丰斋”第六代传人 王美芳:很累,吃不消,也出不了量(刚刚这十来分钟,您估计十几分钟的量能做多少)也就做两三个饼吧,而且说实话,石磨磨出来,也没机器磨得那么均匀。
磨好的粉,加油调和,散发发出了浓郁的芝麻香,也使得干粉增加了黏性。
压粉、刮粉、敲打、脱模,整套动作,一气呵成,只有快,成型的姑嫂饼才不至于粘在模具上。到了现在,每一道工序都可以用机器取代,唯独包装还是要靠人工。
“泰丰斋”第六代传人 王美芳:因为姑嫂饼比较柔软,比较容易散,机器包有空隙,运输途中,碰一下,容易碎掉,所以手工包能把它包得结实一点,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太紧会把它勒碎,太松的话,颠的时候有空隙就会把它颠碎。
乌镇是江南鱼米之乡,当地居民的生活向来富庶,不过在以前,姑嫂饼也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
“泰丰斋”第六代传人 王美芳:那时候从长辈手里接过一块,平时吃不到,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能吃到,觉得吃到一块姑嫂饼是很幸福很开心的事情。
现在机器取代人工,不仅产量提高,价格也更加亲民,6块一卷的姑嫂饼,只卖一两块钱。
嘉兴小新有奖征集
嘉兴本地独家爆料(特别是视频、图片),一经采用给予50到500元的奖励。
公众号欢迎留言!点击右下角“写留言”,说说你的看法。留言获点zan最多的,不定期抽奖。
你可能感兴趣
【滴滴公司要不要赔钱?】英国豪车被司机开进水里 十几万发动机报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