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年】用世界第一织机做龙袍的夫妻哪里去了?

嘉兴小新 嘉兴小新 2021-02-14

上图为推广信息



嘉兴小新微信号:JXTVSS


国庆8天长假中,《小新说事》栏目推出系列特别报道——《十年回访》。记者回访十年前被报道过的新闻人物,看看这十年大家的变化,记录下嘉兴这座城市的快速发展。


皇帝穿的衣服叫龙袍,织龙袍的地方,肯定是皇家指定的织造局。在乌镇有一个历史悠久的织造局叫“益大丝号”。虽然皇家没有叫它织过龙袍,但“益大丝号”也掌握了织龙袍的工艺。十年前,我们曾经去采访过一对盐城夫妻,在乌镇景区织龙袍的料子,做成旅游产品卖给游客。十年过去,这对盐城夫妻还在不在乌镇,我们再去看看。


十年回访系列报道:

嘉广集团新闻综合频道《小新说事》2010年7月6日报道:



在乌镇西栅的一条弄堂里,创建于1875年的光绪年间,100多年来,丝号的建筑和设备基本上被保留下来。里面是缫丝车间,20台手工缫丝车,经过修复以后,还能转动。外面就是织龙袍的车间,这种机器叫大花楼机,上下两层,上面一个人提经线,下面一个人织花纹,整部楼机由1974个部件组成。   


乌镇居民  邵云: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就怎么样从蚕茧到抽丝,乃至到织锦,整套的全过程。皇宫的一些龙袍,官服的一些蟒袍等等,都是江南一带织出来的。



做龙袍离不开真丝。生茧子烧熟以后,再倒进铁锅加温,然后找出茧子上的丝头。钟阿姨是"益大丝号"的传人,她告诉我们,找丝头的时间必须掌握在十分钟以内,如果时间长了,茧子上的丝头就找不出来了。 

 

“益大丝号”技术员  钟珊珊:锅的温度呢要求是98度到100度,放进去以后呢,用那个“稻草帚”,顺着一个方向,轻轻地这样搅动,那么这个茧子呢,表面的丝就沾在这个"稻草帚"上面,这样就可以了。


丝头找出来以后,就到缫丝车上摇丝。龙袍跟其它丝绸面料不一样,比较厚,需要25颗茧子拼成一股丝线,一个工人摇一天,最多摇一两斤茧丝。


“益大丝号”缫丝员  孙杏英:跟缝纫机一样的踩。


茧丝摇出来,拿到厂里染色。清朝皇帝的龙袍上有朱红,枣红,桃红,藏青,青铜色等好几种植物颜色,染色以后就可以织锦了。张师傅是织龙袍的行家,老家在江苏盐城,祖上在扬州开过一家“锦绣丝号”。据说锦绣丝号给乾隆皇帝做过龙袍,这门手艺一代一代传到了张师傅,前两年,乌镇搞旅游开发,在全国招收做龙袍的高手,张师傅带着老婆孩子来了。   



“益大丝号”织锦师傅  张金喜:这个是以前皇帝穿的龙袍这种织造方法,我现在织的这个就是龙袍拼料。织一件龙袍需要三,五年。它这个丝啊,每天最多织5厘米到6厘米。最起码要四年至五年才能学会,学会它还有一个悟性要好,要肯吃苦这种精神。


做衣服,一般认为是女儿干的事情,但是给皇帝做衣服就不一样了,皇帝的东西,称为御品,极其高贵,在封建社会,女人上不了台面。皇帝用的东西绝对不允许女人碰。所以张师傅的祖传手艺,只传男不传女。


“益大丝号”织锦师傅  张金喜:因为以前这种工艺,他是给皇帝做龙袍的,龙袍,他皇帝是不希望女人给他做的,都是男人给他做的。



一件龙袍,有一万一千根丝线组成,有个成语叫“千丝万缕”,就是从这里叫出来的。龙袍有强烈的立体感,几毫米的厚度里,有15层丝线组成,上面7层,下面8层,有个成语叫“七上八下”,就是从这里来的。织锦跟织布的道理一样,手动,脚也要动,所以也叫手忙脚乱。一件龙袍要织9条龙,再加上其它复杂图案,什么地方织龙眼,什么地方织鳞片,什么地方织龙爪,配什么颜色,都是有规矩的,靠的是成千上万个结,每个结都记录着龙袍的编织程序。


张金喜的老婆:我们那个画本呢,程序都编织好了,就相当于你们那个电脑程序一样。


现代纺织技术可以交给电脑编程序,而在古代,那么复杂的程序就全部存在师傅的大脑里,这个过程当中,不能错掉一个程序,否则编出来的图案就歪了,皇帝一发脾气,那就不是杀师傅一个头了。


“益大丝号”织锦师傅  张金喜:皇帝一看,那还不是一个人的人头的事情,是全家子的事情了。

   

乌镇居民  邵云:因为它还是全手工织锦的,不像现在电脑操作,所以我想,像这样织下来的时间呢,我估计总要三年时间。



一件龙袍的分量大概六七斤,图案里闪闪发光的东西全部由金丝银丝编出来,一件龙袍,金线要20两,银线要10两。


“益大丝号”织锦师傅  张金喜:金碧辉煌的,看到吗?所以很富丽堂皇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人家经常说,这个寸锦寸金,寸金寸锦,它都要有黄金勾边的,它没有勾边,它就不叫锦。



制造一件龙袍,过去要多少工钱,一下子算不准。不过现在就好算了。两个师傅,一个月的工钱总共5000块,一年6万,四年24万。20两黄金,现在每克239块,也是将近24万,工钱加上材料费,接近50万人民币,买一辆5系的宝马轿车绝对没问题,说它是世界上最贵的衣服也不过分。当然,现在织的龙袍不是给皇帝穿的,皇帝早几十年就已经是绝种动物,现在的龙袍是传承一种文化,一种手艺。


“益大丝号”织锦师傅  张金喜:只要能够把这个乌锦发扬光大的话,流传下去,那么就是我最荣幸的事情,最开心的事情。


十年:盐城师傅回老家

十年回访系列报道:

嘉广集团新闻综合频道《小新说事》最新报道



2013年,张金喜夫妻合同到期,之后就回了江苏盐城老家。张金喜的徒弟,今年45岁的乌镇人全建慧成了大花楼机的掌门师傅。十年前,全建慧还在普通的布机上织围巾面料。老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全建慧脑子活络,跟盐城的张金喜师父学了三年,学会了乌锦的织法。


“益大丝号”织锦师傅  全建慧:这个乌锦的话,要学的话,要两三年,开始慢慢地体会一下,我们上手的话,大概三年左右,开始慢慢地上手会做了。


“益大丝号”织锦师傅  姚丽娟:全建慧是教我们的,应该她是我们的师父,她肯定要比我们聪明一点。


大花楼机,是中国最古老的木结构织布机之一,长5.6米,宽1.4米,高4米,差不多一层房子的高度,所以号称世界最大。全建慧在地上织,她的同事姚丽娟坐在3米高的地方,相互配合,才能成功,上这个机器,不但要有技术,还要有胆子。



“益大丝号”织锦师傅  姚丽娟:第一次爬上来,两个脚都抖的,都不敢上来,爬到上面,坐进来也不敢坐过来,这两个脚都是发抖的,现在做习惯了,爬上来很流利了。


全建慧说,织一个图案,少一点,要用100多种颜色的蚕丝线,多一点,要用200多种,刚学会的时候,一不留心就拿错了颜色,这是最不好掌握的技巧。


“益大丝号”织锦师傅  全建慧:最难学的,一个是颜色。我们手工做的话,颜色有一两百种都可以做上去的。织错了,我们就镜子里看一下,拆掉,就是这样的。


全建慧手里正在织的乌锦,是十二生肖的马,一匹面料的总长度是150米,全建慧自己也算不清楚,一共要织多少匹马。


“益大丝号”织锦师傅  全建慧:从开始到完工,基本上一年多,150米可以完得成的,图案我们是不一定的,不一定要织生肖什么的,我们任何图案都织的,龙凤呈祥,牡丹,任何产品都织的。



在布机上干活,要全神贯注,不能听音乐,不能玩手机,从早坐到晚,屁股痛不说,腰酸背痛眼睛花。


“益大丝号”织锦师傅  全建慧:有时候像黄金周什么的,游客很多的话,我们一停不停地做,做到下班,腰酸背痛很累的,那个眼睛都很疼的。



既然这个活太吃力,为什么不干脆换个工作呢?全建慧告诉我们,因为从姑娘家开始,一直在吃织布这碗饭,换个工作不习惯,所以做到退休算了。


“益大丝号”织锦师傅  全建慧:我学这个,我刚开始小姑娘的时候,厂里机器做的,后来公司里开了这个手工的,我就来报一个名,我觉得这个文化的传统工艺挺好的,我就报了这个名,来学这个,刚开始做的是那个平机(普通织机),后来领导让我们学这个,我很喜欢。



前道织出来的面料,到了后道就加工成了十二生肖的装饰摆件,还有龙凤呈祥,富贵花开等装饰性产品。这些东西到了旅游的旺季那是很抢手的。



“益大丝号”乌锦专卖店  许金建:图案的话,它都是以传统吉祥的图案为主,像龙、凤、牡丹,或者像以前官服前胸后背的那个补子,都是传统吉祥寓意的图案。小幅的可以挂装饰,像这种牡丹都是非常有吉祥寓意的,然后还有我们做的一些包包,都是很有女人味的。





嘉兴小新有奖征集


嘉兴本地独家爆料(特别是视频、图片),一经采用给予50到500元的奖励。


公众号欢迎留言!点击右下角“写留言”,说说你的看法。留言获点zan最多的,不定期抽奖。

你可能感兴趣

【十年】上对花轿嫁对郎  嘉兴媳妇和英国老公的“生活经”

【这些地方免费却很好玩】嘉兴各大景区迎客流高峰 疫情防控仍不放松!

【十年】种田老汉竟身怀绝技   专在敬老院 看守所等地“行侠仗义”

 点亮在看 点击点赞 和小新保持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