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脱贫奔小康】刘千武:绘制扶贫“作战图”,点亮群众脱贫路

提示点击上方"重庆检事儿"↑ 精彩随时关注




资料图


位于重庆东南边缘的武隆区,曾是名副其实的国家级贫困县,由城区向东北方向出发,翻越67公里的山路,便来到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之一——武隆区后坪乡。
2019年9月3日,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副巡视员刘千武来到这个苗族土家族乡,担任重庆市委政法扶贫集团驻乡工作队队长。大半年来,在这个平均海拔1100米以上靠“实力”得来的深度贫困乡里,曾经的“天之骄子”、特级战斗机飞行员出身的刘千武用军人独有的气质和毅力,带领后坪乡的群众积极转变思想、大力发展产业、严抓教育管理、改善人居环境,不仅使村民摆脱了物质上的贫困,更摆脱了精神上的贫困,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破除“以贫为荣”
从“没盼头”到“有奔头”,注入致富新力量



扶贫先扶志,要破除后坪的贫困问题,首先就要拔掉当地人思想中的“穷根”。刚到后坪乡的刘千武,拿出了“说干就干”的劲头,一把行李放置好,他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下乡走访。
白天,刘千武穿梭于各村村委会了解情况,晚上,他深入农户家与他们拉起家常。在走访调查中,刘千武深切感受到,阻碍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不仅有当地山高路远、地处偏僻等客观因素,更有因长期贫困而带来的“等靠要”思想。 

资料图

“有的贫困户觉得吃低保、领救济是无本万利的事情,因此滋生了‘争当贫困、不愿脱贫’的不良风气。”刘千武意识到:“如果不能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不能让贫困户自己主动想脱贫,那我们做再多的产业扶贫也无济于事。”


为扭转贫困户的消极思想,刘千武带领驻乡工作队成员包村包社深入农户,给百姓讲政策、摆事实、说道理,让群众明白不能“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不断提高他们脱贫的积极性。


发生在该乡中岭村谭兴明身上的故事,正是后坪乡转变“以贫为荣”风气的一个缩影。


“如果你要找谭兴明,不要去地里找,要到牌馆里找。”说起谭兴明,当地村民曾有这样的调侃。


作为后坪乡的建卡贫困户,谭兴明没有稳定收入,但牌瘾可不小,长期不务正业,不愿劳动,虽然扶贫干部努力帮扶,但谭兴明一直没有脱贫,是个十足的“贫困钉子户”。


“人心都是肉长的,再硬的钉子,也能被真情感化。”为了改变谭兴明的懒惰想法,刘千武主动到谭兴明家做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鼓励他发展产业致富、戒掉恶习。


“天天打牌,你难道想靠打牌来改变生活吗?这么多年下来,你看看自己给家里留下了什么?以后小孩怎么办?你不会希望他和你过一样的日子吧!”望着空空如也的屋子,想着孩子的未来,刘千武的话让谭兴明的内心第一次产生了动摇。


资料图

几番开导下,谭兴明终于有了劳动致富的意向。刘千武得知后,根据其家庭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养牛+养蜂”的致富脱贫规划,并自己垫资为谭兴明购买了5只牛犊和40个蜂箱。除此之外,刘千武还积极与乡上协调,修通了谭兴明门前的道路。


“为了让牛犊有更好的养殖环境,同时也为了节约修缮牛圈的经费,刘队长还带领扶贫工作队帮助谭兴明建造新牛棚。”据扶贫工作队队员龙厚朋回忆,当时谁也没有修过牛棚,刘队长就带着大家去请教修牛棚的农户,“我们那时完全是边学边修,几次遇到返工,刘队长都带领大家咬牙扛过去了。”


和泥、砌砖、架梁,看着大家在为自己的生活奋力,谭兴明深受感染,主动加入到牛棚建造工作中。这名曾经以懒散闻名乡里的汉子不好意思地对扶贫工作队说道:“自己的事情,怎么好意思推给别人干呢。”


经过近1个月的努力,牛棚正式完工。看着宽广敞亮的棚子,谭兴明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这棚子修得真好,我都舍不得让牛住了!”尝到了劳动的甜头,谭兴明脱贫致富的精气神被提了上来,日子是越过越有劲儿。

资料图

现在,他通过养殖肉牛和中华蜂群,预计年收入将达5万余元,下一步还准备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也许不久的将来,这位曾经的“贫困钉子户”将成为高质量脱贫的典范。


在帮扶贫困户的同时,刘千武也十分重视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忧心事。“只要是群众的事,那都是大事。”为了及时回应群众的各类诉求,他将张军检察长提出的“七天程序性回复”制度运用到扶贫工作中,切实做到“件件有回复,事事有回应”,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以真心换真心,以真情感真情。正是在这些“走心”的帮扶下,刘千武与工作队感染了一户户贫困户,在后坪乡掀起了一股争相脱贫的热潮。


为了让乡里的产业更丰富,刘千武还积极奔走,成功引进了刺葡萄酒产业园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在后坪乡中岭村种植示范园区近50亩,后续还将拓展至5000亩。


该项目将利用村民的闲置农舍和宅基地,联合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建设30个酒庄民宿,为当地打造100个农产品品牌,在后坪乡形成“葡萄酒+康养+旅游”的特色康养项目。


资料图

“这些项目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达数千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50个以上,让当地村民收入提高一倍以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景融合新模式。”望着大片茁壮成长的刺葡萄树,刘千武欣喜地介绍到。



扭转“读书无用”
从要我上学到我要上学,播种教育新希望



扶贫不仅要扶志,更要“扶智”。
又是一个忙碌的夜晚,布置完工作的刘千武回到驻乡工作队办公室,从随身提包里取出刚拿到的成绩单。


资料图


“熊清华,提高8分;王子涵,提高11分……”拿着前后两次的测验成绩,他细细比对,看到红笔标记的几个“小皮猴”的成绩不断进步,刘千武欣慰不已。原来,今天是后坪乡中心小学出成绩的日子。
“别看只是十几分甚至几分的提升,这背后,是村民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改变。”谈起后坪乡的教育问题,刘千武感慨万千。
 “作为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之一,后坪乡长期依靠劳务输出,全乡7000多人,有近30%的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问题十分突出。”刘千武介绍,这里的孩子多由爷爷、奶奶照料,只负责吃饱饭,不过问学习,许多家庭认为学习没用,随便学学等年龄到了外出打工就行。
“教育才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最根本途径。如果不把教育重视起来,后坪乡即使整体脱贫,未来的发展也没有根基。”刘千武意识到,必须转变当地村民的教育观念。


资料图


 “知识是能改变命运的。我有个朋友小时候家里也很穷,但是父母非常重视教育,砸锅卖铁让他读书,成绩优异的他毕业后找到了一份好工作,现在一家人的生活是红红火火,越过越好。”每次下乡,只要遇到家里有孩子读书的村民,刘千武都把这样活生生榜样的例子讲给村民们听。
“刘队长把这叫做‘榜样激励法’,他还要求扶贫工作队的每一个人一有机会就给村民讲这样的事例。”扶贫工作队队员蒋云强说。
这样的例子,一传十,十传百,榜样的力量让村民看到了教育带来的巨大改变,也逐渐改变着村民“读书无用”的观念。
“刘队长经常到我们当地的两所小学与老师召开谈心会,共同商讨教育问题,共同探索提高教育水平的方式方法。”说起刘千武对教育的重视,后坪苗族土家族乡中心小学校副校长刘溜印象深刻。
而作为一名检察院出来的扶贫干部,“娘家人”也为他的教育事业贡献着力量。据武隆区检察院“莎姐”徐红介绍,刘千武会定期邀请检察机关的“莎姐”们走进学校,为孩子们带去丰富多彩的法治课程和心理疏导。“刘队长还让我们多多讲述大山以外精彩的世界,以此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去学真本事。”


资料图


多管齐下,整个后坪乡的学习氛围得以焕然一新。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村民们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许多村民还放弃了外出打工的机会,选择在后坪乡务工或者创业,为的就是更好地陪伴孩子的学习。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虽然后坪乡的教育基础比较薄弱,但只要把‘重视教育’的种子种入家长和学生们心中,我相信,这里的孩子成绩会越来越好,后坪乡的未来也会更加光明。”刘千武信心十足地说。


甩掉“以脏为乐”
从脏乱差到新风尚,勾勒乡村新景象



资料图


五月的后坪天朗气清,大清早,家住中岭村的张远发就拿起扫把开始清理自家院坝。
“张大爷,又在扫坝子呢,这地上都能照出人影来了。”还未走进小院,刘千武就开着玩笑说。
“这不正好没事儿嘛,也算活动活动身子。”老人家热情地打着招呼,返身就要进屋拿水果来招待。“快进来,现在我这院里收拾得可干净了!”
这可不,整个院坝刷了一层水泥,干干净净,柴火、饲料被整齐地码放在墙边,院坝边上还摆放了几盆兰草。谁又能想到,这里半年前还随处可见家禽粪便,曾是个十足的脏乱差场所?
受地势偏远和高寒山区生活习惯的影响,长期以来,后坪乡群众的卫生意识差,患病率高,又因医疗条件落后,群众患病后外出就医的成本高,导致因病致贫比例居高不下。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村民形成了“以脏为乐”的风气。某次走访入户时,老乡的话让刘千武至今印象深刻:“扫什么扫,农村脏一点不是很正常的嘛,没有鸡粪还叫农村吗?”
“一个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不仅能有效减少疾病的传染,还能潜移默化地提升村民的精神面貌,助推大家脱贫致富。”刘千武下定决心,要让后坪乡的人居环境来个“大变样”。


资料图


根据实际情况,扶贫工作队首先制定出了《卫生治理测评表》,对全乡农户的院坝、客厅、厨房、厕所及个人等方面提出了基本卫生要求,按并其作为“环境综合治理”的考核要求纳入每户的月考评当中。
同时驻乡工作队积极与各村委协作,加强卫生知识的宣传,从思想层面提升群众的个人意识。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头戏,刘千武和驻乡工作队还掀起了一场“院坝革命”,集中整改卫生问题突出的农户。
一开始,出于旧生活方式的习惯,群众不理解、也不愿意改变,活动的推行遭遇了许多阻力。前文提到的张远发大爷所在的农业社,就是典型的卫生困难社。
该社村民多为苗族、土家族,受山高坡陡的地势影响,大多住房还是传统的吊脚楼结构。这种建筑通常分成两层或三层,底层饲养家畜,上层住人。由于人畜混居,家畜排出的粪便臭气极易影响到村民的起居环境。
年过古稀的五保户张远发就曾居住在这种环境中。常年单身、性格懒散的他卫生意识淡薄,家中卫生环境问题极为突出。
然而在入户宣传时,不管刘千武怎么讲解,张远发只是木木然地看着他,然后侧耳问一句:“你讲的啥子哟?我老了耳朵听不见。”刘千武后来询问其他群众,得知张远发虽有耳疾,但近距离对话还是能听见。后续相处中他才逐渐明白,张远发这是“选择性耳背”——只听想听的话,不想听的话就装作听不见。刘千武知道,这种时候继续宣讲也毫无作用,必须转变方法——打好感情牌,经常到老人家里走动,借此加深印象。
在得知老人常年单身,较为孤独后,刘千武多次来到张远发家帮助打扫卫生,过程中还时常打趣到:“你看,清理干净后住着不是舒服多了嘛”。张远发因阑尾炎发作被送进医院治疗时,刘千武还前去看望,祝福他早日康复。


资料图


正是这种润物无声的关怀下,老人逐渐放下了成见,愿意改变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张远发重新规划了家禽养殖区,做到人畜分离,同时进一步硬化了院坝,坚持每天打扫,整个家居环境得以焕然一新。
看到张远发家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户受到感召,加入到人居环境整治中来,形成了一股新风尚。
现在,后坪乡的各家院坝已然成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不少农户还在院坝边种上了观赏性的鲜花,香气扑鼻,人居环境更是得到了极大改善。大家都说,习惯了现在干净整洁的环境,再也不愿意回到以前那种脏乱差的环境中去了。


资料图

“你可以空域巡航,又可以基层示范,共和国扶贫干部,该像你践行誓言。你可以胸怀广宇,你可以无私奉献,检察人勇挑重担,该像你立地顶天。”正如采访他时,重庆市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曹建红写诗赞誉的一样,在未来的日子里,在海拔1200米的大山深处,刘千武将继续挥洒着初心与誓言,把后坪乡百姓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扛在肩上,坚定前行……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猜你喜欢”

↓↓↓


猜你喜欢


【重庆日报】重庆广安两地检察机关签订协议 突出四个检察协作重点 建立七项检察协作机制

【莎姐大普法】动漫里的民法典:守护头顶的安全

【脱贫奔小康】奉节:不是“和稀泥”,而是促和解防返贫



来源 | 重庆检察一分院、合川检察、长寿检察文字 | 潘强、蒲昌迅、李瑞丰
视频 | 李瑞丰、张培森图片 | 龙厚朋、张培森
校对 | 张典斌    编辑 | 张博
排版 | 周雪    审核 | 马弘主编 | 侯映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