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读经典·谈心得】陈伦双:《红岩家书》——甘之如饴的精神食粮
提示:点击上方"重庆检事儿"↑ 精彩随时关注
★ 开栏语 ★
为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形式和促进党员学习成果互动交流,汲取经典好书红色力量,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市检察院机关工会开展了“阅读经典好书,争当新时代工匠”读书推荐活动。为营造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本微特别推出“读经典·谈心得”专栏,持续刊发在本次活动中评选出的优秀读书心得,敬请期待。
本期推出的是来自市检察院机关党办副主任陈伦双的读书心得《红岩家书》——甘之如饴的精神食粮。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最近读到一本红色书籍《红岩家书》,翻阅了一遍,细品了其中的文章,我竟被那一封封家书和家书背后的故事泪目。与《红岩家书》的见面,就像遇到了一个挚友,恰似"众里寻它千百度”。
在历史长河中,家书其实是蔚为大观的,已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读《曾国藩家书》,会明白“困心横虑,玉汝于成”的人生修炼;读《梁启超家书》,会感悟为人父母望子成龙的良苦用心;读《一生的忠告:一位外交家写给孩子的80封信》,会感到学识品格交际事业等等都关乎人生成长的高度。而读《红岩家书》,则有一种血与泪、生与死的力量,催促着你向上向善。
其实,红岩的书籍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尤其是那本罗广斌的《红岩》。小学时,就听大人们讲它的故事,读它的课文;中学时终于买了一本,连更连夜地读完,被许云峰、江姐、小萝卜头的斗争故事感动,哭得泣不成声。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还有那“狱中八条”的振聋发聩,可以说,从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人的英勇战斗中彰显出来的红岩精神,很早的时候就在我心里刻下了铬印。正因为这份执念,我一直在关注和留意红岩题材的作品。
《红岩家书》由著名红岩研究专家厉华老师领衔完成,共计23万字,图片60幅,选取了车耀先、蓝蒂裕等20位红岩英烈的家书,既展现了珍贵的烈士家书手迹影印件,又有感人肺腑的解读,给人震撼心灵的教育。
那一封封饱含深情的家书,是向死而生的绝笔,是力透纸背的寄语,展现的是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体现的是共产党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家国情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其实在这里已有答案。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是的,我从《红岩家书》里读到了忠诚。正因为这种红色的基因代代相传,才有今天无数热血男儿守卫边疆、世界维和、抗洪救灾、脱贫攻坚,为党旗增辉,为国旗添彩。
今天的中国,已以她傲然的雄姿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人们说:“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面对《红岩家书》,我在想,共产党人到底特殊在哪里?
诚然,我们与烈士们的处境已不同了,但对信仰的坚守有同样的意义。我们不会面对敌人的酷刑、刺刀、枪口,没有时刻可能牺牲的危险。但是,我们面临着更多的诱惑。在这些诱惑面前,我们共产党员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否坚定,我们的志气、骨气、底气是否从容,我们的忧患意识、斗争精神是否依然保持?这不仅检验着每位共产党员的党性,也关系着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学习党史,不妨把这本《红岩家书》作为重要的一课,时刻用书中的坚定理想信念补我们的精神之钙。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猜你喜欢”
↓↓↓
猜你喜欢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读经典·谈心得】邹红箭:《红星照耀中国》——寻找中国共产党必胜的密码
【读经典·谈心得】管世奇:《觉醒年代》——历史转折中的新青年
排版 | 岑欣颖 审核 | 马弘
主编 | 侯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