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控告申诉检察业务能手】何彦林:做一个有“司法温度”的检察官

 提示:点击上方"重庆检事儿"↑ 精彩随时关注



★ 开栏语 ★

9月22日至9月27日,第一届全国检察机关控告申诉业务竞赛在武汉举行。经过初赛业务知识笔试、初赛案例面试、复赛8小时刑事申诉审查报告制作、复赛汇报答辩四场比赛的角逐,重庆市检察院李宝建、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何彦林、沙坪坝区检察院贾晓楠三名干警均荣获第一届全国检察机关控告申诉检察业务能手。
即日起,本微将陆续推出这三位全国检察机关控告申诉业务能手们的先进事迹,敬请关注。


人物档案


何彦林,男,1983年6月出生,201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检察八部副主任,2021年6月荣获“重庆市检察机关第一届控告申诉检察业务竞赛业务标兵”称号,9月荣获“第一届全国检察机关控告申诉检察业务竞赛业务能手”称号。



2021年9月22日至27日,第一届全国检察机关控告申诉检察业务竞赛在武汉举行,来自全国检察系统的92名选手同场角逐。最终,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以下简称:五分院)的何彦林凭借扎实的理论实践功底,荣获了“全国检察机关控告申诉检察业务能手”称号。
“很多年没有这么轻松的过十一假期了。”何彦林说。据了解,何彦林从今年6月份备赛以来,几乎没有正常休过节假日,他除了加班加点处理手上的工作外,还认真备战九月份的竞赛,无论是工作还是备战,他时刻没有忘记13年前入职时的初心与使命。
与想象中的粗犷不同,这个河北汉子的脸上架着一副金属边框的眼镜,显得斯斯文文,其幽默风趣的谈吐,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


沟通:要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



2008年,何彦林大学毕业后进入了渝北区检察院刑事检察局。2012年8月,从事了4年侦查监督和审查起诉工作后,他被遴选到五分院,成了一名控告申诉检察干警。从此,他便与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虽然自己之前有四年办案工作经历,自我感觉能‘得心应手’,但当从事控申工作后也曾屡屡碰壁。”“控告申诉工作是防止冤假错案的最后一道防线,它关系着公平正义能否得到真正实现,容不得丝毫马虎。”何彦林坦言。


“控告申诉检察工作是检察院的‘窗口’,是检察机关和老百姓直接打交道最多的部门,涉及到信访、举报、刑事案件复查、赔偿监督、司法救助等方方面面的业务,做好此项工作任务并非易事。”看得出,何彦林深感压力巨大。


之前在基层院工作时,何彦林每天面对最多的是案卷,考虑最多的是案件事实、证据认定、法律适用是否准确等问题,很少和群众直接面对面打交道。但从事控告申诉检察工作后,他发现检察官不能只会跟案件卷宗打交道,不能只会讲“法言法语”,还要会说、能说让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更要学会如何跟来访群众打交道的方法与技巧。这对只会说普通话、不会说重庆话的何彦林而言,将是一大考验。  


但是,何彦林没有轻易认输。他鼓足干劲,一边学习一边总结,在单位跟同事学、在家跟妻子学说重庆话。渐渐地,他也能说上一口“蹩脚”的重庆话了。“虽然不地道,但还好关键时刻能用得上。”何彦林笑称自己。与此同时,他还虚心向同事们请教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与技巧,学习储备大量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等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为了能更好地与申诉人沟通交流,解开申诉人的“心结”,何彦林还认真学习心理学知识,顺利取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



解结:既解"法结"  又解"心结"




“处理案件的最终的目的是要案结事了人和,本质上就是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何彦林表示,控告申诉检察工作是终极意义上的法律监督,有错就要纠正,没错在维持判决和决定的同时要给当事人做好释理说法。“无论纠正与维持,虽然看起来结果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我要尽自己所能,用法、理、情为来访群众解疑释惑,让他们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王女士丈夫去世得早,多年独自带着女儿在重庆打零工,家中老屋一直搁置。几年前,邻居修房子时候因为没跟其沟通,推倒了王女士家一部分老屋土墙,在这部分宅基地上扩建了自家房屋。为此,这两家多年的邻居一时间反目。
案件清晰明了,邻居的行为在刑事方面涉嫌故意毁坏财物,但毁坏财物涉及到确定涉案金额,需要专业机构做价格鉴定。可农村这种老房子,因年代久远,鉴定部门无法鉴定其价值,金额是否达到定罪标准也就难以确定。为此,当地检察院对此案作了不起诉决定。这让王女士很不淡定,“自家房屋被人损坏,怎么能不起诉呢?”
如果不能确定房屋损失的话,走民事赔偿程序也行不通。何彦林了解情况后,耐心地跟王女士一家及时进行沟通,尽力做好释法说理工作。至此,该案本可以办结了。
“王女士一家挤在窄小的出租屋里,仅靠才参加工作的女儿微薄的工资支撑全家人开销度日,实在于心不忍。”经进一步仔细了解情况,何彦林发现王女士一家符合司法救助的情形,便为其申请了司法救助金。同时,他还多次和同事一起做王女士邻居的工作。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后,邻居同意与王女士达成调解协议,自愿给予一定数量的赔偿。
在何彦林看来,他特别在意的是如何帮助当事人既解开“法结”又解开“心结”,这才是他工作中最大的成就感。
2017年7月,二十多岁的张吉跟同伴在江边玩耍,跟何勇打闹时,不慎掉入江中,虽然何勇及其他同伴立即跳入江中营救,但因水流太急未能成功。经鉴定,张吉系溺水死亡。为此,何勇因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被侦查机关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检察机关经审查后认为,该案认定何勇致张吉死亡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遂对何勇作出不起诉决定。张吉父母不服该决定,开始频繁到各部门信访。
去年,何彦林接到上级交办的这个案子。在五分院检察长杨平的带领下,经过全面复核证据、询问申诉人、讯问被不起诉人、补充调查取证、委托技术部门对DNA鉴定进行文证审查等,发现原不起诉决定并无不当。之后,通过市司法局给张吉父母指派了法律援助律师,检察官们一同耐心地向张吉父母说明了不起诉决定所适用法律依据的正确性。
“法结”解开了,“心结”怎么办?何彦林发现,案件虽然解决了,由于双方家庭均不富裕,特别是张吉的父母受到丧子的严重影响,没有精力外出打工,家庭生活都成了问题。
经过办案组检察人员的努力,何勇给予了力所能及的赔偿,还认了张吉父母为干亲,并表示愿意以后照顾他们。根据其家庭的实际情况,何彦林为张吉父母争取到一笔国家司法救助金。
“希望你们早日走出阴影,尽快开始新的生活。”一场持续近三年的信访案,信访人的“法结”“心结”被打开,矛盾也终于被化解了。
这些年,何彦林接待群众都是从他一张笑脸、一杯水、几句暖心话开始的。“伸手不打笑脸人。不管来访者是满腹怨言,还是一腔愤懑,多一些微笑、多点耐心去倾听来访群众内心的诉求,都是可以沟通好的。”何彦林自信地说。


评查:破解摩托车安全治理难题




去年底,在对案件质量评查时发现的一个问题引起了何彦林的注意,在辖区院办理的多起醉酒驾驶摩托车案件中,都出现了因犯罪嫌疑人是否明知所驾驶的车辆是机动车的问题,作出存疑不起诉决定。
“会不会有商家将摩托车当助力车买卖,钻这个空子来经营?”这个念头在何彦林心里一闪而过。为此,他利用休息时间走访了部分商家。果然不出所料,不少商家将摩托车当助力车卖,并以这个为噱头,称不用办驾驶证也不用上牌可以直接上路来误导消费者。
相关情况上报给院领导后,检察长杨平对此高度重视,明确要求何彦林及其他检察干警对辖区近三年所办理的700余件醉酒驾驶摩托车案件进行专项调研。
何彦林与同事还实地走访调查了30多家摩托车、电动车销售点,包括二手车市场、门店维修点等。当被问及走访的意义时,何彦林说:“摩托车生产、销售企业违规使用助力车标牌标识,在合格证书上错误记载车辆的属性、参数,将摩托车混淆为非机动车,扰乱了摩托车行业市场秩序,且造成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
经过梳理发现,一些摩托车生产、销售企业存在着“在摩托车身上喷涂或悬挂‘助力车’标识标牌,假借燃油助力车的名义销售摩托车,甚至错误诱导消费者不用上牌办证,在合格证书上错误记载车辆的属性、参数,以及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强制性认证不一致”等严重的违法违规问题。
2020年12月25日,五分院向市场监管部门送达了检察建议书,并抄送相关职能单位,督促其开展专项检查整治,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强化法治宣传引导,加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产品综合治理和监管工作,维护摩托车行业市场秩序,守护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
检察建议发出后,市场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对发现的虚假宣传、未经认证销售、强制性认证不一致等违规行为及时查处,有效净化了摩托车、电动车市场环境。何彦林积极跟踪问效,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建立完善信息沟通、行刑衔接工作机制,形成联合监管合力,助力破解摩托车治理难题。国庆节前夕,他还与市交巡警部门积极沟通,加强摩托车交通安全的监管。
“这次国庆假期路过销售点,我又去店里看了看摩托车销售是否还存在不法行为。”何彦林坦言,自己性格就是如此。无论是隐患还是案件,他总是不希望矛盾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恐怕只有到了真正‘案结事了’的这天,我才能真正将心放下!”。
(本文所涉当事人均为化名)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猜你喜欢”

↓↓↓


猜你喜欢

重磅!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检察人员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禁业清单》
【全市第二批检察队伍教育整顿应知应会·学习卡㊼】

来源 | 市检察院检察九部、重庆检察五分院

文字 | 张柳妞、张衍路、彭静、甘健

图片 | 饶果等

校对 | 张典斌       编辑 | 晏晶、刘嘉欢
排版 | 岑欣颖       审核 | 宋能君、马弘
主编 | 侯映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