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6年,挣了130多万,再见北京,这辈子都不来了。
大家好,我是轩辕。
五一期间,我在脉脉上刷到了一个帖子:
北漂6年,挣了130多万,身心俱疲,想回老家了。
帖子下面有很多来自各种大厂员工的回复,有不少人都表示也想离开了。
看到这篇帖子的时候,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北漂生涯。
2013年秋招结束,面试我的leader让我去实习,我也没多想傻乎乎的就去了,没想到这一去寒假都没了,这可是人生中最后一个长假啊。
第一次坐上T8次列车从成都到北京,开启了我的北漂之旅。那时候没有高铁,这一坐就是二十多个小时的硬座。
当火车进入北京地界的时候,心情不自觉的就激动起来,作为一个农村小山村的孩子,活了二十多年,从来只在电视机里看到过北京。这份激动的心情随着火车缓缓驶进北京西站变得越发的强烈。
终于到了站,下了火车,一股冷空气扑面而来,好家伙是真冷。
辗转换了地铁,最后坐上13号线,终于到了我的目的地,西二旗旁边的回龙观。
那一年,回龙观还很荒凉,刚刚修起的新楼盘还没什么人气。
接下来就是找房子,然后熟悉上班路线,正式开始了实习。
然而去了以后才发现,其实远没有面试官说的那么急,来不来实习都是可以的。不过实习工资+房补一天有两百多,一个月好几千,在那个时候,已经赶上成都这边很多应届生正式工作的工资了。
从小过惯了穷日子的我第一次可以自己上班挣钱了,还是非常激动的。
接下来的这个冬天,我每天骑着自行车穿行在西二旗和回龙观之间,两点一线,每天迎着朝阳出发,虽然是寒冷的冬天,但却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在北京工作的这段日子里,生活比较单调,没有认识的朋友,女友也不在身边,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住的地方是群租隔断房,十几个平方的小房间,关起门来谁也不认识谁。
就这样,在北京工作了一年多之后,因为女朋友的原因,离开了北京,去到了上海,成为了一名沪漂。
在上海又待了两年,在这两年里,日子就比在北京舒服多了。
一方面两个人的日子总比一个人要精彩许多,另一方面工作中随着经验积累也越来越驾轻就熟,和同事相处也越来越融洽。
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在我看来,上海是一座有生活的城市,而北京,只有工作。
北京特别冷,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都很冷,而且因为纬度的关系,天黑的特别早,所以基本没有什么夜生活。有一次出去看了个电影,才下午四点出来,外面天都黑了,我都震惊了。
北京那时候还有一点就是雾霾特别重,有一天起床推开窗,我以为我来到了天上。
上海则不然,地处江南,气候比较舒适,美食众多,城市建设也更好。在上海的这两年,我们把大大小小的值得去逛的地方基本都扫了一遍,南京东路、外滩、陆家嘴、静安寺、新天地、田子坊、徐家汇、五角场、世博中心、迪士尼、滴水湖···
然而,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我最终都没有留下。
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房价。
在那时候的我看来,继续留在北京上海工作,得需要两个人努力很多年之后,才勉强凑够一套偏远郊区小房子的首付,然后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为了这个房子,不敢失业、不敢生病,为银行打工辛苦一辈子。这不只是我的想象,身边有不少人确实就是这样在熬着。
但我想,人生不该是这样子。我来这世上走一遭,就是为了当房奴吗?
农村出身的我,当时确实没有太多的经历和阅历,也没有来自家庭的支撑,在自己的能力还没实现跨越时,不敢奢望能在这些城市定居并且过着很好的生活。
纵然在这些大城市里,收入会比较高,但30多岁以后呢,随时说失业就失业,抗风险能力太差了。
所以从2016年开始我就在琢磨要回到成都
一来,作为一个四川人,在成都上的大学,对这座城市还是比较熟悉了解和亲切。
二来,很多亲戚朋友都在成都,离家也很近,可以兼顾生活和工作。
第三,成都的IT互联网产业,虽不比北上广深,但在二线城市里还算是不错的,工作机会也有不少。
第四,房价比起北京上海,可谓相当温柔了。不用为房子付出太多,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经过认真的思考后,2017年,我选择了离开上海,回到了熟悉的成都。
回到文章开始的帖子,当我看到这篇帖子的时候,对作者特别能感同身受。
6年存下了130万,算非常不错了,但却因此得上了一身病,那努力工作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2020年,我也重病了一场,上了手术台,从那以后我就看得很开了。虽说当下社会,努力搞钱很重要,但快乐的生活更加重要。
有一部分人觉得,努力读书的目的就是要进入大城市,落地生根,实现阶层跨越,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生活,赢在起跑线上。
而我觉得,人生苦短,不应被这些东西束住手脚,努力去感受生活,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而不是成为一个挣钱的机器。
这两种观点,无所谓对与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这很正常,世界本就是多元的。
你想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呢,欢迎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