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工程青年说 | 共谋新跨越,机械系教工党支部建言献策

请关注 浙大城市学院工程学院 2024-07-09


编者按

在学校从“三年强基础”向“六年新跨越”迈进的重要转折时期,为动员全体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广泛建言献策、凝聚发展共识、激发奋进合力,不断开创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新局面,学校组织开展了“奋进新征程,实现新跨越”大讨论活动。工程学院“工程青年说”栏目特别开设大讨论专栏,为勾勒新蓝图、擘画新未来凝聚更强的“工程力量”。

随着学校进入“六年新跨越”的全新发展阶段,工程学院机械系教工党支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组织专题学习会。支部教师结合机械系的发展规划与特色,畅所欲言,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充分展现了工程青年的大局观和使命担当,更彰显了支部党员勇担责任、敢于行动的时代精神。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机械系教工党支部是怎么说的吧!


张旭方:

就业关系到民生福祉,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我校必须把握时代脉搏,整合优势资源,全力以赴确保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同时,我校应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深入了解行业动态,以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为导向,精准对接各类岗位需求,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培养和推荐,助力每一位毕业生都能获得职业生涯的理想起点。在考研深造方面,我校应为考研学子提供全面的面试辅导和专业调剂推荐服务,以提升他们的考研成功率。此外,期望学校能够制定相关政策,激励师生积极参与到我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的认识,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铺平道路。

陈挺

当前我校正处在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加强院校之间、学科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对于提升我校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综合实力至关重要。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机械学科不仅是新材料与新应用之间的“纽带”,更是推动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


对内,机械系应当致力于挖掘师生的潜能,进一步深化教师有组织的科研,构建一个让本科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培养体系,为社会输送一批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卓越实践能力的优秀毕业生,同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对外,机械系应密切关注企业实际需求,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利用我们的学科优势,构建跨学科创新合作平台,响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专注于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力求产出有特色的标志性科研成果。通过内外两方面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学校整体教学和科研水平,还能在学术界和产业界树立我校良好形象。

冷龙龙: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我校应以此为契机,迈上学科与专业建设的新台阶。


在专业建设方面,学校应保持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洞察,不断革新教学理念,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同时应特别注重打造既符合新时代精神又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在学科建设方面,我校应当优化学科结构,加强对重点学科与新兴学科的支持,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突破传统学科的壁垒,构筑一系列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学科集群。


同时,应进一步增强科研投入,以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引领,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助力科研创新活动,不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年教师,为学校的“六年新跨越”绘制宏伟蓝图。

朱新月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应当注重长远发展而非短期产出。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我们认识到,学校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一个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的师资队伍。我校当前对博士后的培养和管理体系仍有提升空间。首先,建议学校增设师资博士后或后备师资博士后职位,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博士后人才。


其次,博士后成果的考核方式应更加多元化,不仅限于发表论文,还应包括专利申请、科研基金获取等多方面的成果的认定,以激励博士后全面发展。再次,应当加强博士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博士后的项目申请和科研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从而提升整体的博士后培养质量。


最后,学校应当制定明确的博士后留校发展规划和晋升体系,确保博士后人才的稳定性,避免人才流失,维护学校的长期稳定发展。希望通过上述措施,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博士后人才,让他们成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共同书写“六年新跨越”的美好篇章。


工程青年说 



END


来源 | 机械系

今日编辑 | 聂晶晶

责任编辑 | 李冠琳

终审 | 谷波权

如有宝贵意见建议

请在评论区留言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