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 | 寻脉非遗,八都麻绣
寻脉非遗,八都麻绣
非遗,
民族文化的精神植被,
民族精神的血脉延续。
八都麻绣
八都麻绣,起源于三国时期,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刺绣艺术。主要分布在淳安八都(王阜、屏门)一带。麻绣独特之处在于整幅图案只用一根线绣成,中间无间断或系结,每幅图案都由中间开始中间终结。2007年八都麻绣入选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又被杭州市列为非遗濒危项目。
西城心旅淳安队了解到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面临的困境后,7月20日来到唯一一位省级非遗传承人王凤珠阿姨家,学习了解麻绣文化并体验麻绣制作工艺。
八都麻绣省级非遗传承人
王凤珠 59岁
八都麻绣唯一省级传承人,浙江省刺绣委员会委员。在八都麻绣的技艺保护、创新、传承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使八都麻绣这一传统艺术由实用性向艺术性转化。
在和传承人王阿姨的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王阿姨9 岁起和妈妈、姐姐一起学习麻绣,麻绣有十几道工序,制作过程很复杂,一开始由于交通闭塞,这里的百姓依靠自种自织麻布并增添象形写意的绣花,制成衣服鞋子等生产生活用品,制作工艺流传至今。随着社会向前发展和人们对美的不断追求,为了美观和增加厚度,这里的妇女就在麻布围裙、围布、饭袋、背带上绣上各式图案。
麻绣的传承
“只要年轻人愿意学,我就愿意教。” 王阿姨说道,她打算将麻绣的技艺传给自己的孙女,目前掌握八都麻绣手艺的人在减少,老一辈的一些绣娘由于眼睛等原因不再绣了,学习麻绣的年轻人也很少,麻绣面临传承危机。八都麻绣针法复杂,不仅是个细致的体力活,还是一个脑力活,队员在王阿姨的指导下感受麻绣的针法,领悟麻绣的魅力。
一针一线磨砺着匠人心性,已经59岁的王阿姨始终坚守在“麻绣”的岗位上,低头默默“耕耘”,她用一针一线一麻绣出淳安的底蕴,为淳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贡献力量。
传统手工艺是中国人民创造力和智慧的体现,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此次调研,队员们对八都麻绣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接下来西城心旅淳安队将持续深入调研,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贡献青年力量。
END
文字丨魏俊蝶
图片丨杜常情、林紊萱
排版丨钱诗雨
审核丨赵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