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授领航 | “语言与认知” 系列学术讲座

2023年11月27日下午,浙大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举办“语言与认知”系列讲座之“动物交流与人类语言学习(Animals and Language Learning)”。本次讲座由学院语言与认知研究团队主办,特邀团队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小潞教授担任主讲人、团队第一负责人王慧莉教授主持,团队师生十余人参加。

讲座伊始,王小潞抛出了三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即:动物是否拥有语言?我们能否教会动物人类语言?如果动物不能学会人类语言,那么是它们的认知问题还是物理结构问题?

讲座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首先回顾了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语言学家教授类人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人类语言的三类实证研究,即:教授类人猿口语、手语以及人工语言。第一类研究对比观察自然家庭环境猩猩与儿童语言习得的发展差异,结果发现,由于生理结构原因,类人猿没有人类说话的发音装置,无法准确且大量地发音,也无法达到正常儿童的语言习得水平;第二类实证研究避免了语言的发音问题,研究类人猿与聋哑儿童在学习手语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尽管类人猿经历了多年的培训和手语接触,仍然无法超越同等儿童人类成绩的基本水平。这表明类人猿可能无法习得抽象语法来理解和产出句子,也可能缺乏创造更长话语的智力水平。第三类研究是一系列教会黑猩猩“人工语言”的实验,“人工语言”是指由研究人员根据颜色或形状设计出的一套符号语言,旨在验证黑猩猩是否会在教授的语言规则的基础上创造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结果表明他们并不能像儿童一样通过语言接触,整合意义,表达想法。

基于以上三类研究,王小潞指出,动物不能学习人类的复杂语言,经验主义者认为这是由于动物缺乏学习语言等复杂活动的智力水平(intelligence),而理性主义者则主张人类的语言能力是人与生俱来的,与智力没有直接联系。讲座结束前,王小潞表示,目前生物神经科学、脑科学的迅猛发展给生物语言学研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作为外国语学院的师生,应该多读多思,利用科技发展,增加研究语言的新视角。

整场讲座生动有趣,引人深思。与会师生感受到了语言学与心理学的独特魅力,开阔了研究视野,并对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END

图/文:语言与认知研究团队

编辑:万诗怡

初审:王小潞、李俊敏

审核:赵君波

 · 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工党支部参观 “八八战略” 主题成果展及 “行走的思政课” 育人工作展

 · 助培有路学为径,教海无涯勤作舟

 · 观“八八战略”蓝图,学习重要讲话精神

 · 德语系又一校外实践基地顺利挂牌成立

 · 首届!精彩即将来袭,选手已就位


为HZCU外国语学院点个!告诉大家你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