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林曦(下篇)给父母的美育建议:坚持不是一个天然的本事
历时一年,“此念”出品
《生命·成长》系列教育纪录片
于2018年12月20日正式推出第一季:
凯叔讲故事APP 创始人 凯叔
正安康健 创始人 梁冬
心理学家 贺岭峰
水墨画家 林曦
一土教育 联合创始人 李一诺
探月学院 创始人 王熙乔
教育家 赖念华
漫画艺术家 蔡志忠
前芬兰驻华大使馆科学与教育参赞 Dr. Mika
九位教育实践者,向“此念”讲述他们个人成长中的关键时刻,共同探讨什么是好的教育。因为 ——
教育,关乎人类的未来。
嘉 宾 简 介
林曦
水墨画家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2011年创办以教授书画
及传统美学教育的「暄桐教室」
主理独立设计品牌「山林曦照」
开设美育和文化工作室「林曦的小世界」
👇 点此观看《生命·成长》| 林曦(下篇)精彩视频 👇
林曦曾经讲到过她儿时难忘的一次旅行。
她11岁那年,初冬,妈妈说,“武夷山下雪了,我们明天去武夷山吧。”于是她们从重庆坐飞机到了厦门,又从厦门坐火车到南平,从南平坐了好几个小时的汽车才到了武夷山。
第二天早上,她看见所有的树上都是白雪,之后一路步行去永乐禅庙、桃源洞。桃源洞是个道观,要走很久很久的路,走到一个小小的门洞,进去之后,是一片亭子,她们在那里吃了斋饭,和道长们聊天儿。
“‘兴之所至,兴尽而返’因为我体验过那样的时刻,忽然看见树上的白雪,看到了花上一滴滴落下来的雪化成了水,那一刻明白了人生可以这样过。”
几年前,受广西师大出版社的邀请,林曦曾经与陈丹青进行过一场关于《艺术与童年》的分享会,一群父母带着他们向往艺术的孩子围坐在台下。
虽然他们俩一直在表达同一个非常简单明了的观点——就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喜好去画画,不要太在乎别人的评价。”然而仍有许多家长,契而不舍地发问:
“我不知道怎样带动他临摹或者多画?我特别困惑,因为我不专业。”
“他两年前开始学画画,有些老师说已经晚了,从小升初开始特长生就要考试,我们现在是面临高考和在北京读书的问题!”
“我的孩子爱画画,但别人都说他画得不好,我该怎么引导他?”
“是不是学画画一定要学素描?只有学了素描才能达到飞跃,有没有这个说法?”
似乎他们并不相信,也不敢去相信,艺术或美育,只需要靠孩子内心真实的喜爱就能学有所得。
孩子懂什么?况且,你不督促他,他能坚持吗?没有了坚持和努力,他学得成吗?学不成,花那么多钱学来干什么?
“此念”与林曦一起聊一聊“孩子的美育之路。”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15分钟,听林曦分享:
关于美育,家长能做些什么?
《生命·成长》系列教育纪录片 第一季
林曦访谈(下篇) 全文阅读
“
这一代孩子不再接受简单的权威指令
他们会观察父母是怎么做的
”
因为我自己也是家长,我还是深有体会的。我无法靠语言去告诉孩子说,“这个是好的,你必须这样”。尤其是我们要面对的这一代孩子,显然他们已经不吃这一套了,他们已经不再接受简单的、由权威带来的指令。
孩子都是非常非常聪明和有智慧觉性的,他会观察,他会体验,他会真切地感受,“父母是怎么做的?你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你说的跟你做的是一样的吗?”其实咱们是瞒不过去的。
我儿子前几天跟我说:“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就是书房!”
我说:“为什么呢?”
他说:“因为在书房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很快乐。”
我接着问他:“你最喜欢干的事情是什么?”
他说:“我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写字和读书。”
我真的很吃惊,因为虽然我在做这些事情,但是我从来不强迫灌输给他说,“你要写字,你要读书”,甚至是“书房是最快乐的地方”,这完全是他体会到的。他觉得,“我妈妈在书房里面是最快乐的,我妈妈每天都在写字看书,她觉得这件事情很快乐。”
当你向孩子展现一件事情是真正令你心动和愉悦的——这个是瞒不过去的。就像谈恋爱的快乐,或者吃到美食的快乐,这是无法掩饰的,这完全是任何人都可以从你脸上读到的快乐。孩子是更敏感的,假如你希望他热爱读书,只有他看到你在读书中获得快乐,甚至因为读书获得了成就感,他才会很自然地爱上读书。
▲ 林曦水墨作品《笔墨是小舟》
“
父母如果对美全无体验,
孩子为什么必须要坚持?
”
这个世界是无法偷懒的,父母自己如果对“美”全无体验的话,那么你很难跟孩子产生共鸣,很难站在朋友的角度给他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
美学的教育,弹个钢琴、跳个舞……难道没有这样的培训吗?但是为什么小朋友学了一段时间,稍微碰上一些些难度,就觉得原本很喜欢的一件事情就变得不喜欢了呢?
其实就是因为我们对一件事情能够付出的心力,和能够承受的压力,跟这件事的重要性是绝对相关的。孩子的想法是“如果这件事情在父母那儿就是一个“锦上添花,玩玩儿就行”的事情,那我为什么要在这件事情上承担这么多?”
家长现在都是“超市购物”的心态,画画试试,唱歌试试,看你喜欢哪个,你再去坚持。
其实这样的结果就是哪个都很难坚持。我们太介意教育的方法,也就是“术”的层面,真的抵不过你真实的感受。我们跟孩子这么近的关系,你是无法表演给他的。只有你真实地去如此生活,你和你想要传达给他的价值观,知行合一的时候,才有可能让他受到影响。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
给父母的美育建议:
不要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孩子
”
首先是,不要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孩子,因为他一定有他的天赋和才能所在。父母要花更多的时间跟他相处,观察他到底在什么事情上能坚持,能喜欢。
其次,坚持不是一个天然的本事。核心在于艺术的学习或者培养,能够帮助到孩子,能够真正使他受益。当一个人真受益的时候,其实坚持这个动作就不存在了。
关于美育,林曦的建议是:
1.不要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孩子
2.坚持不是一个天然的本事
可以分享一个我自己的体验。
我们为什么会有孩子?
孩子最初是因为爱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为什么我们要有做父母的这次旅程?
实际上是老天爷给了你再一次成长的机会。
所以不存在一种绝对的利他。牺牲自我而利他,这件事情是不长久的。
父母的一个误区是,彻头彻尾地都在想,“孩子怎么能好?”这当然是作为父母的“爱”的表现,但是这样想真的能好吗?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当你完全去替他考虑的时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他的生命的某种负担了。还不如如实地以“我”为主——我如何看待和处理,我跟孩子共度的这段时光。
我们为什么要天然地认为我们比较厉害?“我要去主导孩子,我要去赋予孩子,我要给予孩子,如果我现在不这么做,他就会怎么样……”。这一套完整的思路,都是值得再思考一下的,值得再推敲一下的。
不如好好地承认自己,“我就这样,我也就这个水平,但是我谢谢你,给了我这次机会,让我跟你一起学、一起长、一起开心。”
有的时候,父母的角度换一换,不会让你的孩子忽视你的权威,只会对你们之间的爱、情感有所助益。
就像我们自己选择朋友的时候,你也不想跟那个总是评判你、总是在指导你的人在一起。你还是愿意跟更开放、价值更多元、更有趣、更好玩的人在一起。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
人不可能去改变另一个人,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
我们为什么不去当一个好玩有趣的妈妈,一定要去当一个正确的妈妈呢?而且其实寻求一条绝对正确的路,首先就是一个不存在的事情。甚至我们把目的先撇开,仅仅是“人生当中,我有这一段跟孩子在一起,一起玩、一起学习的时光,这已经无比珍贵了,管它能有什么结果呢?”
人不可能去改变另一个人。看我们自己的父母或者老师,或者过去太多太多的故事,你会发现,迫于压力,在短时间里,我们可能形成了某种“外观”,但是作为自我的那个“核”一旦有了土壤,你立刻就成为你自己了。
所以我们何必去让我们的孩子费这个劲呢?就让他成为他自己,而我们陪他成为自己的过程中,也能够跟着受益。
“
美,到底是什么?
”
“美”不是一个形式。
我们讲“天地有大美”,美不是来取悦你的,是我要完成自我更替而经历的所有的过程,这个过程自然就是美的。
每一个“当下”,你看待这个“当下”的扎实的程度,用力用功的程度,以及最后的选择,决定了你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人足够地专注,足够地回到内心,得到愉悦的时候,呈现出来的,就是美。
这些声音并不是答案
因为教育没有标准答案
教育并没有终点
我们一直在路上
……
《生命·成长》系列教育纪录片
2018年12月20日开始
每周四上午【此念】公众号首播
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 联合播出
敬请关注“此念”出品
《生命·成长》系列教育纪录片 第一季
听九位教育的实践者和觉知者
凯叔 / 梁冬 / 贺岭峰
林曦 /李一诺 / 王熙乔
赖念华 / 蔡志忠 / Dr.Mika
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一起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生命·成长》收看方式
⭐ 关注【此念】微信公众号,2018年12月20日开始,每周四上新。
⭐ 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腾讯视频等平台,搜索关键词“生命成长”即可。
- 阅读推荐 -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全文
👉《生命·成长》系列教育纪录片 | 林曦访谈(上篇)美育不是才艺表演,美在当下和未来,都是生存层面的能力
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info@cinianchina.com
点击阅读原文,看生命成长系列更多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