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梁冬 | 方文山:勤奋比天分重要一万倍

梁冬 此念 2022-05-08

头图来源:方文山微博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自在睡觉

ID: zizaishuijiao

二次转载或合作请联系自在睡觉微信公众号

导读

前段时间,梁冬和吴伯凡去上海,参加了一个活动,大概是一个保险业的精英颁奖大会。那个阵仗,把吴伯凡老师都吓到了,五千多人的会场,各个销售精英,气势之澎湃、之热情。


梁冬当时在想,为什么要安排我参加这样一场活动呢?后来才知道,这场活动可能是一个助缘,它是为了在之后的饭局上跟另外几位朋友聊天。


在饭局上,一位朋友姗姗来迟,他戴了一顶帽子,一副黑框边的眼镜,原来是方文山老师。他写的《东风破》《青花瓷》《菊花台》,是无数80后、90后的青春回忆。


当晚方文山老师正好坐在梁冬的对面,因为吃饭围坐的是一个长条桌,所以就变成了饭局上对话的两个人。


方文山老师很腼腆,也真的很有智慧。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那晚都聊了些什么。



cinian


01

写歌词,是一份需要认真打磨的工作

你知道当我碰到这种创作老师的时候,通常都会问他们一个问题,就是你的灵感是如何激发出来呢?你是不是有一种秘诀?比如说某种独特的香味,某个特定的念头,吃某些奇怪的食物,可以让你打开你的灵感通路,成为调频状态下的另外一种人?


方文山老师看着我,沉默了一秒钟,很严肃地说:“这是很危险的。”我说,“哦,请你说说看为什么危险?”


他说,我充其量只会让自己去到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我的电脑摆在这里,桌子摆在熟悉的位置,然后开始工作。


“写歌词,并不是外人想象的那么靠灵感来的,它是一份需要很认真打磨的工作。”方老师说。


以前小梁听说过一个故事。说有一群艺术家,为了创作艺术,专门跑到陕北采风,拿了一台录音机,看见有个姑娘正在引吭高歌,悄悄地想把它录下来,最后发现人家唱的是《最炫民族风》。不由感慨:现在哪还有那种像钻石一样的远古流传,大家没有听过的民歌啊。


民歌,就像一块矿石一样,它往往是要经过很多年代的时间,凝练萃取出来的那几个旋律。按道理,这些旋律早就被各种音乐家用完了,歌词大致也是这样。


方文山老师说,搞采风是不靠谱的。创作,尤其是像现在这样的流行歌词的创作,它其实是一份工作。


他写《上海1943》的时候,并没去过上海;写《忍者》的时候,也没有去过京都。他就是通过做功课,看一些资料,然后把自己带入那个场景,想象完之后,再回到一个自己熟悉的工作台旁边开始写。



02

勤奋可以让你不断迭代进化

我问他,一首歌词大概多少个字?他说两百来字吧,但是很不容易,要写到大家喜欢传唱,这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他需要很努力很认真地备课,很努力很认真地去炼字。


这让我想起杜甫。杜甫是一个很工整的人,也是一个很努力的人,他和李白不一样。


李白喝完酒之后,纯靠自己的激情,所以他是“诗仙”。甚至很多人都认为,李白是一个修行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可能是他喝完酒之后,打坐的时候,返观内视,看到自己体内的大小周天运行的结果。这是一个研究道家的朋友给我讲的故事,是不是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李白就是一个仙人。


而杜甫是一个圣人,他是一个对工作非常认真,很刻苦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感觉方文山老师的工作精神和杜甫的精神,是一致的。


我们在饭桌上有一句没一句,很认真又很随意地聊着关于创作的话题。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平行大脑,你在跟别人聊天的时候,你的脑袋里面一定会想到很多东西。我就捕捉到了我在跟方老师聊天的时候,我想到的东西。


我想到,原来在工业时代,其实大部分人的工作,还远远没有到拼天分的地步,因为勤奋还没拼完。勤奋可以让你去学习,收集资料,然后去成长,一步一步地迭代进化。



03

你可以去成为一个你想成为的人

方文山老师说,其实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幸运了,你可以对很多领域感兴趣。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很深入地进行学习和研究,然后你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如果你够专注,够认真,对自己够狠的话。


在以前,一个年轻人除了考试求取功名,或者做个农民,或者做个匠人,基本上他很难走出自己命运的设定——你的爸爸是做什么的,大概率你就需要做什么。但是现代,一个年轻人有很多的自由,你只要不违法,你可以去成为一个你想成为的人。


这些道理很简单,重点是谁说出来的。方文山老师说,他小时候是没有读过幼儿园的,他所在的那个地方——台北花莲,属于台湾很穷乡僻壤的一个地方,小时候家里很穷,只能读很普通的学校。


长大后因为他在花莲没有找到工作,于是他来到了台北。那个时候台北唱片业很发达,他也不认识什么人,于是就投稿。十几个唱片公司投了一百多份稿,多数都被退回来,差不多有一两年的时间都没有机会。


后来,终于有机会去写歌。但当时的唱片公司是不发底薪的,而且用的是比稿制。什么叫比稿制?一个著名的歌手,把自己新歌的一段旋律,交给几个备用填词人,填词人需要按照这个旋律,把汉字镶嵌在那个旋律里面,形成一首歌。


你得捕捉青少年的心态,或者说目标消费者的心态,你得捕捉这个歌手的人设,你还得捕捉这首旋律,你还得有一个自己的想法。



04

一个人应该去做理性架构下应该做的事情

所以方老师后来有一个很著名的观点,他说如果你要想成为一个你想成为的人,你就应该去做你应该做的事。


此话怎讲呢?


大概的意思就是,你要对自己有原则,有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地,不能够做太多无关的事情,精准地循着自己的定位去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对自己天天打磨,然后还得反复想,那么多填词的人,凭什么你能留得下来?


他找到了一个方法,就是把爱情故事,或者是情绪,放在中国历史的某一个朝代,某一个时空场景,或者放到某一个空间场景当中,进行一个置换。


我突然明白了,原来方文山大部分的歌词,背后都有一个大的他自己给自己的策略,就是时空置换。什么布拉格,忍者,菊花,东风破,本草纲目……你打开他那些所谓中国风的歌曲,你会发现他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把一段情绪,一段爱情,一个想法,置换在另外一个城市、另外一个时间、另外一个空间里。于是,他的歌就形成了一种给年轻人很遥远,但又和自己很近,既浪漫又实际的感觉。


这些都不是通过灵感来的,这是他大策略下的产物。坚持使用这个策略,他的歌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风格,这个风格形成了一种标签、标识,然后这种标识同时也创造了方文山的特征。


后来方老师在台上演讲的时候,反复强调一个人要去做理性架构下应该做的事情。在这样一个架构下,你才能够不让自己的时间被蔓延过去,才能够让自己活成一个有效率的人。


他举了一个例子,你在上购物网站的时候,要清楚自己要买什么,然后把你应该买的买到,就不要再买了。但是如果你打开之后,任由自己的性格荡漾,你会买一堆你想要的东西,中间差别很大。


其实不仅仅我们的人生是一个上购物网站的过程,你做一件事情,接一个工作等等都是这样。听着是不是很不文艺,听着是不是很不浪漫?



05

有能这件事情,才是人生的真相

小梁一边听方老师讲他的人生策略观,一边观察自己内心念头的生灭。坦白说,方老师帮我印证了一个我的观察,就是小时候我们看别人拍的电影,读别人写的小说时,总会感觉那里面充满了格林童话般的故事,充满了罗曼蒂克,充满了巧合,充满了灵感……总之文艺青年那一套,充满了某种宿命观。


但其实,当你去看那些写出这种浪漫东西的人的时候,你发现大部分作者,并不是他们作品里面的那些人的样子,他只是一个很冷静的观察者,他洞察到了有很多人需要这些东西。对于他们来说,那是他们的作品,那是他们的工作。


就像我们在学医的时候,许多刚开始学中医的朋友,会带着自己年轻时读金庸和古龙小说的情绪,以一万分的热情投身中医的学习。全然不知中医其实也是一门实践医学,你得有用,你得很认真地去收集病案。这个病人用了某味药没有效果的时候,你还得去查资料,然后反复琢磨,甚至你要对中药的性味归经要很熟悉。这些全是苦活,全是打磨,全是锻炼,一点也不性感,一点也不浪漫。推而广之,有能这件事情,才是人生的真相。


人生的真相是,爱情是一场病,但是要让关系长久,需要认真地琢磨,需要有一些常常应该做的动作,该说的话,该有的行为,要一直保持,就跟做一件工作是一样的。以前我们总觉得这不够浪漫,后来才发现,这才是真正浪漫的基础,没有这一些日常的工作,浪漫是很脆弱的。


爱情是这样,家庭是这样,学习是这样,写歌是这样,画画是这样,学医也是这样。就连小梁在做这个《梁注庄子》《梁注论语》《冬吴同学会》,这么多年来,每一件事情开始,都是充满了激情,中间也一定充满了倦怠,充满了无可奈何,完全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


但是你只要沉下心来,安静,让自己面对这份工作,你只要每一天坚持做,哪怕没有所谓的激情,你仍然会做出不错的作品,然后熟能生巧,巧能入神。重复多了之后,偶然一两次,会突然因为熟练,而幻化出一些神来之笔,在后来自己看来,也是很不错的。



06

勤奋比天分重要一万倍

那一天,方文山老师跟我讲了一个真正大师级的创作人,背后的艰辛历程,让我想到《吐槽大会》的那一句句金句,那么多好笑的东西背后,也是有一个团队每天吭哧吭哧地在一句一句地练,然后去研究琢磨这句话应该怎么停顿,这个话应该怎么反转才会好笑……全是勤奋的结果。


对于我们来说,提天分,实在是太遥远了,勤奋才是一个人这一辈子出神入化的开始。


所以我非常感谢方文山老师用如此真诚地方式,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简单而质朴的道理——哪怕是创作,其实也是一种需要耐心、认真、坚持、周而复始的工作。


希望自觉有天分的朋友,千万要记住,勤奋比天分重要一万倍。

本文授权转载自:自在睡觉

ID: zizaishuijiao

二次转载或合作请联系自在睡觉微信公众号。

- END -

大家都在看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生命.觉者》梁冬对话郦波

如何塑造人生的内在支撑,找到心要去的地方


梁冬访于晓非:焦虑本身也许仅仅是一个习惯


儿童教育的本质,是关注那些不变的东西

点击阅读原文,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视频

喜欢~马上点击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