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家胡赳赳给儿子的一封信:疫情的启蒙

此念 此念 2022-05-08


cinian


 


  作者 | 胡赳赳 




亲爱的犬子:


我让你诵读一遍这位意大利某高中校长的信,是因为我被这封信打动了。


这封信已有中文版,内容并不高深,你虽然念初一,但也能读得懂。然而有些事情你不一定马上理解得了,比如校长所总结的小说《约婚夫妇》中的事,每一句放在现实中都是巨大的承载:“认为外国人是危险的、当局之间的暴力冲突、搜寻所谓的‘零号病人’、蔑视专家、追捕传播者、不受控制的舆论、荒谬的补救措施、抢购生活必需品、紧急医疗措施等等。”

▲ 曼佐尼《约婚夫妇》

也许有必要给你解释一下,是什么原理导致正在发生的事情在历史上一再发生。正好你最近在读心理学方面的书,那么应该知道,人类的思维模式是有缺陷的,尽管大脑很自负,既便它没有恶意,但依然会犯各种错误。


其中的错误之一是建立一个“联想偏见”,行为学家、诺奖得主卡尼曼认为:“人类的认知,主要靠联想构建,当你和不好的东西沾边时,你也会被视为坏东西。”于是,当外国人有传染病时,就会导致“认为外国人是危险的”,不仅如此,如果恐惧心理加剧的话,他便会歧视病区来的人;如果是憎恶心理加剧的话,他便会迫害病区来的人。


而迫害便会导致“暴力冲突”,但这还不是主要原因,另一项主要原因是“权力的滥用”。不受约束或不承担责任的权力会倾向于走向人性的恶。行为艺术家阿布哈莫维奇有一次授权观众,可以用72种现场的道具对她做任何事而无须承担责任,一开始有人送她玫瑰并且亲吻她,后来便有人伤害她,发展到有人拿起装了子弹的枪意欲扣下扳机。当然,你也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用“破窗效应”来解释这个事情。

▲ 行为艺术家阿布哈莫维奇《节奏0》

但我更想从“权力的滥用”的角度来讨论,如果你仔细拆解权力下移的每个链条,你会发现接受权力的人永远倾向于认为授权者应该承担责任,而他行使权力是他的义务。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士兵开枪杀人时没有愧疚感,他只是执行命令而已。


如果你只是一个服从的人,或只是忠实于执行命令,那么你这个人便“工具化”了,你不过是“驯化的工具”而已。比如说你并不知道一个事情是否违反自己的人性或良知,但这个事情会受表扬、会受赞美、会有利益,你也就坦然去做了。如此以来,你便把自己的天性和良知深深包裹起来,慢慢就会向厚颜无耻方向发展。


如果你有机会可以去做调查作业,成年人是否有一半的职场工作是在做“不正直”的事?或许你会发现,这些事不做你便无法在职场立足。开会时说违心的话,夸大商品的功能,不管客户如何恶心都得接受,还有处处都有“皇帝的新衣”……总之,从单纯走向复杂,是你未来要面对的局面,这或许便是成熟吧。你也可以将“复杂”看作“丰富”,换一个观念,便有正面的积极的暗示,不至于使人悲观。这在心理学上叫“暗示的力量”。

“搜寻零号病人”和“荒谬的补救措施”都可以归结于“过度补偿谬误”。这是管理学家彼得-圣吉总结出来的理论:“在一个系统中,动作和反馈有时间差,让你觉得付出的动作没有回报,于是更大的付出,最后发现用力过猛,导致更多的悲剧。”不过你可以从医学的角度去评估“搜寻零号病人”的意义和必要性,考察其代价是否过头了。


目前在国内的疫情,专家和民众都在反思,封城、断路、隔离、停工,其补救措施是不当、得当还是过当。


至于“蔑视专家”,这似乎也是“权力”的一部分。当专家成为行政权力的附庸时,必然会受到蔑视;如果专家的学术独立能够得到保障,那他们和“行政权力”就是互相蔑视的关系——学术独立才会拥有自己的学术权力。也就是说,不管被蔑视还是互相蔑视,蔑视专家这个事情,必将是永远存在的。显然,互相蔑视至少要平等一些。


校长在这里用了“追捕”传播者,而不是“追溯”,可见,他指的是一种不公正待遇,将疾病传播者视作犯罪分子来对待。事实上,只有恶意的传播者才是施害者;而非恶意的疾病传播者首先是个人,其次是受害者。不能将其物化看作传播源、视同病毒。

有的时候,“追捕”虽然未发生,但隐性的伤害,时有存在。比如“管控”“监禁”“封门”“训诫”等一些非人待遇、残害人的尊严的事例却比比皆是。所以你要知晓,人要走向自己人性的完善,也就是一个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还有漫长的期许。


“不受控制的舆论”在我看来是个好事,因为只有多种声音并存,才会让人有判断力,否则无从判断。我理解他文中此处可能是指“谣言四起”的意思,引起大众的慌乱,于是“抢购生活必需品”。抢购生活必需品是一个人面对灾难时的正常反应,但显然同样不应该过度,否则就沦为“过度补偿谬误”。


这些事情说起来容易,但要使其精确化,则需要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统计和计算。像这次国内的钟南山团队,就准确预测到了中国的疫情将在四月结束,这是很了不起的。仅从国内的“紧急医疗措施”来看,从医学角度来看,是成功的。从社会管理角度来看,则要从根子上检讨,不管怎么讲,其管理水平是粗放的、一刀切的,不够人性化的。

▲ 图片来源:百度

意大利这位校长具有很高的意识水平,他能很平静地看清楚暂时的停课“仅仅是让公民生活有序进行的一个正常的环节而已,政府绝非罕见地强迫学校停课。”


这句话我们很难说出来,我们的文明程度、社会进步还跟不上这样的理念。这也是为什么我和妈妈仍然要鼓励你留学的原因,经济发展可以掩盖一些表面的问题,但在深层的问题上,尤其是在学问和真知的探寻上,可能一个人的几句话、一个人的态度举止,就能让你意识到差距之大。


意大利校长讲了:“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要被大众的人云亦云所蛊惑,在适当预防的前提下继续过正常的生活。”你向来有主见,所以这一条略过。你每天在家按时上网课、写作业,几乎不用操心。我盯着你的体育课和阅读课就可以了。但是我太随意,也不会管理别人,因此还是用笔谈的方式沟通一下。

我对这位校长的发言深抱好感,他说:“疾病从某个地方传播到世界各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另一产物,没有任何壁垒可以阻止它们”。他的这个认识很好,其潜台词是疫情是必然、迟早会在全球化时代出现的,没必要恐慌,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能说疫情来了你的生活便停摆了,在保证健康和不妨碍他人的前提下,你理应获得最大的自由或创造出最大的自由。


就像校长说的“出去散散步,读一本好书”,这都是力所能及的幸福。另外我认为他还有一个潜台词是:不要认为可以把病毒置之于死地,这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更不是战斗。你要承认它、接纳它,然后去扭转它、送走它。


这位校长不仅仅是忠告学生,他也在忠告我们每一个面对疫情的人:“此类事件中最大的风险之一是野蛮行为对社交活动、人际关系和公民生活的侵害。当你感到自己被一个看不见的敌人威胁时,人们愚蠢的本能就是认为它到处都有,其危险就是将我们每个同胞都视为威胁,看作是潜在的侵害者。”他这句话也反应的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归因谬误”,至少在“因果关系谬误”和“人身攻击谬误”上,人们的大脑容易犯下错误。


在我们身边,“野蛮行为”比前些年好了很多,但也仍还不少,检查者的大声喝斥,取快递时的插队,有时还有公交车司机的怒气冲冲,或者是找小区居委会盖章时的嘴脸,都会让人不舒服。还有许多野蛮行为是你看不见的,有待你发现。


我们的社会还做不到让人追求精神生活,我自个儿呆着就好。所以大都数人都还在追求财富和权力,只有这两条路是成功的路径。这是时代的必经之途,文明和一个社会的普遍富裕程度有必然联系。春秋时代的管子便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疫情会来了又走,生活还要如常。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脱离“人性的仁慈”,否则,便会野蛮而不自知。意大利那位校长说:“我们应当运用理性的思想来保护我们这个社会最宝贵的品质——人性的仁慈。”


我无比赞同这句话。也想告诉你,如果我们不能从疫情中获取启蒙资源和经验教训,那么那些因此而离去的人,其不幸便是双重的。对于生命的教育、死亡的教育,我们认知还有限,但是,每一次社会的进步,都和自己的行动力有关。我们既要有表达的行动力,也要有行动的表达力。如此,既便你不知道什么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你也可以无须知道了,因为你已身处其中。


今天你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可能月底。武汉封城那天,本来是我们火车离京回湖北过年的日子,结果得知疫情事态严重。临时决定妈妈回十堰看望姥姥,我和你就在京留守了。一别四十多天,好在家人都安好无恙。


夜深了,敲字的打字声好像把你吵醒了一下,你迷迷糊糊地叫了我一声,又翻身睡去。猫咪“酸奶”就依偎在你身边。


父母永远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既不要长大又快快长大。然后,他终于长大了,变成俗人一个。


然而良知会使你幸福。祝你好运。


老爹3月12日凌晨




- 作者简介 -

胡赳赳:作家,著名媒体人,被视为北京新文人圈层的代表性人物。

历任《新周刊》北京站记者、副主编、总主笔。著有传媒专著《理想不死》,被林兆华戏剧工作室改编为话剧,在北京、杭州等地加场上演。

著有艺术评论集《空,欢喜》;

杂文集《北京的腔调》《中国的倒影》;

诗集《我不愿被祖国视为英雄》《玄的弦》等

策划修复出版了被誉为中国“百年语文第一书”《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喜马拉雅FM主持汉字文化类节目《赳赳说字》



- END -



大家都在看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胡赳赳 | 疫情与人道主义


是什么让我们无法享受音乐?


朱新建 | 画画本身的意义

点击阅读原文,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视频

喜欢~马上点击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