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松蔚:未来什么样的人,生活会更好?(第一期)

此念 此念 2022-05-08

▲「此念」创始人毛思翩与李松蔚的访谈

导读

技术会对未来带来什么变化?可能这些变化最终会指向一个共同结果,就是会释放很多时间。那些能够把这些释放出来的时间,过得更具有创造性、更有意义感的人,未来可能会生活得更好。


「此念」创始人毛思翩,采访了心理学家李松蔚,和他一起聊了聊,孩子真的不自信吗?后天的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未来什么样的人,生活会更好?


欢迎留言分享“你觉得你的意义感来自哪里?”,将有机会获得李松蔚签名书《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一本。



cinian


李松蔚

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

注册心理师

心理学科普大V

致力于心理学的大众传播普及

在知乎和微信公众号平台吸引了众多读者

著有《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




01

孩子真的不自信吗?

▲ 图片来源:ins: ekaterinatrukhan

 毛思翩:很多家长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够自信。怎样培养自信的孩子?您理解的自信是什么?


李松蔚:我遇到过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太自信。大部分人是大学生,因为我以前在学校工作过,大学生觉得自己不够自信其实是一个悖论。遇到这样的不自信的人我经常会和他有这样一段对话:

我(李松蔚):你说的不自信是什么?

学生:我觉得自己不够好。

我(李松蔚):所以其实你觉得你应该比你现在更好对吗?

学生:对啊。

我(李松蔚):那我觉得你挺自信的。

很多人讲自己不够自信,其实他想说的是“我现在觉得自己只有70分,但我觉得自己应该可以有90分。”这其实是自信的一个表现所以有些孩子讲自己不自信或者家长觉得孩子不自信,有可能它反映的是另外一个东西,可能不是真的意义上不自信,而是他们对自己有很高的期待。


因为他们有很高的期待,所以他们觉得达不到这个期待的状态是不自信的。这种情况下,我会和他说:“你有这么高的期待太好了,你可不可以告诉我你是怎么形成这种期待的?”


我觉得真正意义上的不自信,是认为自己是做不好的人,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这其实是非常自我接纳的,就是我知道自己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自己就是非常普通、非常平庸的一个小朋友。当一个孩子对自己有这样一个基础的定位和认知的时候,他其实就是自我接纳。


我见到的很多所谓不自信的或是自我不接纳的孩子,其实是因为对自己有很高的期待。对自己有很高的期待这也不是错事,也很好,关键是接下来怎么去实现它。因为有一些人就只做自己能做的事,他也没什么痛苦,但他进展的步调也比较缓慢。


而还有一些孩子他可能从一开始就做对他来讲有挑战性的、不一定能做到的事情,他可能一边“觉得做不到”,一边又不肯放弃对自我的要求,我认为这是他们的资源所在。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会经历很多的挫败,但是他一定会发展得更快。


虽然他的自我怀疑、失败痛苦会很多,但我会安慰这样的孩子和家长,是因为你们选择了一条不寻常、更高标准的路,所以那些挫败、痛苦和怀疑,是你们必须要经历的。


总而言之,父母要更多地去欣赏自己的孩子,并善于去发现他好的地方。父母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孩子拥有什么,而不是匮乏什么。




02

父母看到的,可能不是真的

▲ 图片来源:ins: ekaterinatrukhan

 毛思翩:孩子有时候老觉得对自己不太满意,对自己要求很高,怎么引导孩子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足够好的?


李松蔚:首先父母要先相信自己的孩子够好。这个相信很难,因为当父母说这个孩子不够自信的时候,这句话就好像在说这个孩子不够好。我们可不可以用一种更正面、更有信心的眼光来看待孩子所谓的不够自信的问题。


大部分情况下父母应该问自己,我到底在怕什么?孩子其实很好,我是不是老在孩子身上找一些缺点?举个例子,如果孩子去做一些事情,在他尝试了以后就放弃了,当我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为什么要把这个事情想成是孩子不自信呢?我为什么要用这么一种很让人担忧或者很沉重的方式来表述这个事情呢?


我其实可以想,这个孩子很有好奇心,他在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孩子是很好的,可是父母在旁边叹气说,他不够自信。那是父母看到的,那不是真的。




03

后天环境对孩子影响有多大?

▲ 图片来源:ins: ekaterinatrukhan

 毛思翩:后天的环境,到底对孩子有多大影响?


李松蔚:心理学的研究结论我觉得还蛮治愈的,它会统计一个大数据,分析孩子未来的成就跟小时候的家庭、父母这些变量做相关的统计,最后发现一个孩子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其实一出生就已经决定了。


基因是最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因素,包括孩子的成长环境,父母是谁、父母的社会地位、家庭的经济状态、教育理念、宗教文化,这些都是一些很大的因素,基本上这些是不太可能改变的因素,因为它是现状。我们能改变的是什么?就是这句话我们说的严厉点还是温和点,这句话我说还是不说,这些小的东西。而这些小的东西其实对孩子没有那么大的决定作用。


如果我们从一个非常整体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后天的培养只占20%,先天的东西其实决定了孩子很多的部分。如果用过去迷信的观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命运,在过去算命的是由八字决定的,八字大概就可以推测这个人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当然这是一个很迷信的说法,我个人也不觉得这是能被证明的观点但是我想说在过去这样的观念下,其实父母是很放松的。


 毛思翩: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父母努力让孩子上各种兴趣班,还不如父母自己努力改变一下自己的状态和环境,反而对孩子帮助更大?


李松蔚:对,父母可以自己努力去多上几个兴趣班。


说到兴趣班,有很多父母会担心会不会给孩子报的班不够,结果就错过孩子的天赋。未来万一要是象棋大师或是羽毛球冠军,会不会因为我没给他报班就错过了,这都是很焦虑的现象。


其实孩子真有这个天赋,你什么班都不报,也是错不过的。只要你不是把他关在家里,只要你带这玩一玩,那碰一碰,他迟早有一天会告诉你,爸爸我想打球,我觉得那个特有意思。




04

未来什么样的人,生活会更好?

▲ 图片来源:ins: ekaterinatrukhan

 毛思翩:你觉得未来什么样的人会生活得更好?


李松蔚:我想象的未来是,大部分人不用干很多活,因为这个时代的变换很多是技术带来的,这个技术既包括了我们的生产力、生产方式不断地更新,也包括人工智能,就是很让人眼花撩乱的一些变化,我相信这些变化最终会指向一个共同结果,就是会释放很多时间。


我小时候,大人们一周要上六天班,后来就变成五天的班,我认为也许未来可能在我有生之年会变成四天或者三天。我小时候,我爸爸对我说,你要记得每一个男人都要学会怎么杀鸡。我们家吃鸡要买活鸡,我爸把它杀掉然后放血、烧水褪毛,那个流程我看着特别害怕,我爸说将来有一天你都得做,所以那个对我来讲就是一个成人礼,我长大了得学会杀鸡,但是我现在都没杀过,现在想吃鸡肉很方便,我去超市买一盒,还切好的,很方便就回来了。


我们的生活其实是在释放人们的时间,在我父母年轻的时候一周只有一天的休息,他们的休息日要用来打扫卫生、洗衣服、做饭,从早忙到晚,腰酸腿痛,然后觉得这一天过得很充实,做了多少事。


现在家里有扫地机器人、洗衣机、洗碗机,吃饭可以叫外卖,太多东西可以把我们时间释放出来了,而且我们还有两天的时间,所以导致很多年轻人周末睡到十一点,然后叫个外卖,躺在床上看手机、看剧、玩游戏,两天时间过完之后,会觉得自己浪费了两天的时间,太空虚了。


本质上现代年轻人做的事情和三十年前的年轻人做的事情有区别吗?其实做的事情是一样的,房间也打扫了、衣服也洗了、饭也吃了,只是因为过去要把时间全都花在必须的生活满足上。


现在要满足生活,其实不用花太多时间,甚至如果真的只是想过日子,可能一周工作两、三天就够了,那剩下的时间干嘛呢?我们剩下的时间花在意义上的。


我们赚钱干嘛?比如吃一顿,买衣服、包、旅游,以前很多消费不起的或者不敢想象的东西现在就有了,这个其实也是因为我们本质上相信这就代表着所谓美好的人生,这就代表着意义。


那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我想未来也许有一天,我们戴上虚拟眼镜,可以产生非常真实的感官刺激,我们可能不需要真的跑到海边就能感受到大海,如果愿意我们用很低的成本就可以养活自己,我们可以有大量的空闲的时间,这是我想象中的未来。

 长按保存图片分享

所以未来活的好的,我觉得只有一种人,就是他相信自己的生活是有意义的人,否则他在那样的未来里,他的大部分时间会觉得自己在浪费,会觉得人生没有意义感、没有动力,他会不知道自己在干嘛,会觉得生活特别的颓废、丧,觉得自己虽然每天都在忙,但是也不知道在忙什么。


甚至最极端的情况就是未来我们都被机器人给养起来了,我们要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机器人都给我们送上来,我们只要去享受就行了。那样很多人就会产生一个很可怕的思想,就是我跟猪有什么区别,我不就是被圈养起来了。


因为没法创造了。而创造要在纸上画画、唱一首歌、想一个故事、谈一场恋爱,然后和一些你喜欢的人在一起花一些时间,去谈你们的感受、分享你们的生活。谁能把这些事情做好,谁未来就活的好。




05

我的意义感,

是一些无法被控制的力量

▲ 图片来源:ins: ekaterinatrukhan

毛思翩:你的意义感是什么呢?


李松蔚:我的意义感其实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我会把它叫做命。我会觉得我做的很多的事情,我是控制不了。比如现在我在这里跟你谈话,这个是不是我主动选择的呢?当然从一个客观的层面上肯定是我主动选择的,但是我的选择有一个更高的层面,我相信我只是一个棋子,我是被人和人之间的连接,被一些我没法控制的力量,推到了这个房间。


这是一种超越我的一些力量,所以当我能感受到这种力量的存在,有时候会觉得是宇宙的力量,是宇宙让我这样的。当我能感受这个力量存在的时候,我就不需要自己去懂很多东西,如果今天我们聊得特别不开心,我也不会觉得是我没聊好,我会觉得是宇宙没让我聊好。


 毛思翩:现在很多人,都说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个意义感其实是挺难的?


李松蔚:我觉得是因为他们把自己想的太大了,老觉得自己要去找自己想要什么,那怎么可能,我觉得这个东西是被赋予的。不是自己控制出来的,就像天分,其实不需要去培养,它就是在那,瞎子都能看见。


所谓天分是天给的东西,是自然的。



2020年

《生命·成长》系列教育纪录片第二季

看见生命、看见成长,看见更广阔的天地

周四21:00点

准时上线


《生命·觉者》原班人马

历时两年制作,再次诚意出品


 此念出品 


《生命·成长》系列纪录片

第二季嘉宾名单


尹烨|华大基因CEO,科普大V

彭凯平|心理学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严伯钧|科普作者,“得到”《西方艺术课》讲师

田宏杰|儿童心理教育专家

董梅|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叶逊谦|戏剧教育者、导演

黄仕明|生生不息催眠学院创始人

郝景芳 | 雨果奖《折叠北京》作者童行学院创始人

陈海贤 | 心理咨询师、心理作家

约格·迪尔克斯|一行禅师德国正念禅修中心导师

王昱珩(水哥)|《最强大脑》中国战队队长之一

史炎|脱口秀演员,噗哧学院院长

李松蔚|心理学科普大V

林欣浩|作家,著《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等

杰弗瑞·萨德|“现代医疗催眠之父”米尔顿·艾瑞克森嫡传大弟子

潘宗光|香港理工大学荣休教授及荣休校长

约翰·贝曼|世界顶级萨提亚家庭治疗大师

奥托·夏莫 | U型理论创始人

周芳 | 纪录片《水下中国》导演


▲点击图片

即可观看《生命·成长》第二季纪录片


- END -


【此念】赠书福利


你觉得你的意义感来自哪里?


欢迎在本文评论区留言

与我们分享

我们将从中选取一位小伙伴

送出一本

李松蔚签名书

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

活动截止时间:2020年11月12日

活动解释权归【此念】所有

出品 | 此念

编辑 | 演忱

  排版 | 王啊晶



大家都在看


《觉者》潘宗光:什么叫觉悟呢?


陈传兴:纪录片是我对世界的另一种书写和思考


OECD最新报告:未来学校的四种图景

点击阅读原文,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视频

喜欢~马上点击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