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岩《觉者》:当思想跟不上现实,科幻文类终会走向消亡

此念 此念 2022-05-08

▲ 点击图片

即可观看《生命·觉者》吴岩纪录片

导读

在技术角度,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梁冬老师邀请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长吴岩,以著名的科幻小说及电影作品为例,一起聊了聊人类的未来,科幻文学的历史、现在和将来。


人文主义是虚构的么?

在技术的角度人是什么样的存在?

为什么说我们现在的思想跟不上现实的节奏?

又为什么说“科幻”这种文类正在消亡?

穿越剧的祖先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cinian



▲ 点击观看

《生命·觉者》吴岩纪录片(第一期)




吴岩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科幻与创意

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长

2015年入驻三体社区

著有《心灵探险》

《生死第六天》等长篇科幻小说

作品获得过国家图书奖

中国科协全国科普奖

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等多个奖项




01

人文主义是虚构?

更早的科幻,谈论技术给人影响的这些作品,为什么能够产生,为什么能够发展,是因为它反映社会,但是今天不是这样。今天它已经让未来无限度的嵌入到现实,因此这种科幻已经远远地不适合今天的发展。要不你革命,要不你就死亡。 

——吴岩


 梁冬吴老师你好,有个电影《银翼杀手》讲到一个话题:人类现在的生殖能力越来越弱,而且生出来的人因为长期进化还带各种遗传病。未来在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人类会制造机器人来缓解危机。那么在那个时候,到底是机器人受控于人类?还是经过一段时间,它们反而可能会鄙视人类? 

吴岩:八十年代有一个片子,但是当时拍出来以后一点影响都没有。到了1993~1994年的时候,电影重做了一版,导演剪辑最开始出现的那个洛杉矶的镜头,让人感觉一下就进入一个新时代。其中最重要的震撼就是,电影提出了一个你刚才所讲“后人类”的问题,就是我们今天的所有的人,是启蒙以后定义的那种人,也就是文艺复兴以后所谓的“人”(humanbeing)。


当时的文艺复兴实际上是跟宗教对抗,过去是神定一切,那么文艺复兴启蒙就是重新恢复人的价值。当时就规定了今天人文主义所有的这些东西,当然他们是假托文艺复兴,假托是古希腊,但实际上很多东西是新的。事实上到今天为止,我们在观察这个事情的时候,很可能它本身整个人文主义这件事是虚构的。  





02

人文主义对不对?

吴岩:事实上人和动物之间是没有非常稳定的一种变化的,就是说一下变成人就很独特,是没有这个过程的。特别是像今天重新去观察以后,人又产生了一系列“制作的人”,比如机器人、生物体的人以及人机改装等等。


那么到这个时候,这个问题就变得非常尖锐,我们可能会创造一种我们的同类,而这种同类可能进一步混淆人的界限,那么在这样状态下我们不得不去反思:到底人文主义对不对?





03

科幻就是具有革命性的一种文学

吴岩:莫言得了诺贝尔奖的第二天,社科院的文学所开过一个“中国想象力”的会,当时讨论的时候刘慈欣说:文学是人学,而人就是所谓启蒙定义的那些人。但这种观点是在整个宇宙的状态中,可能有多种不同一样的生命。所以文艺复兴的那种“文字”,只是关照很少的一部分。过去认为,科幻是文学里的一个不入流的部分,而刘慈欣重新下定义:一个真正的大的文学是关照整个宇宙的;而你们说的人文主义的那种文学,才是一个小的部分。


 梁冬您会不会觉得现在很多的人文主义的作品,其实已经成为了一个过去式。  

吴岩:这是我这几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最近刚从意大利回来,在不同的城市我做了四个讲座,而我讲的最主要内容就是科幻革命。


科幻这个东西本身就是具有革命性的一种文学。你刚才讲100年,其实不止100年。现在有人提出更早的科幻应该是1818年,当时出现了雪莱夫人的《弗兰肯斯坦》。但是还有人讲应该是更早,比如说《乌托邦》,或者再往更早,比如《柏拉图》。他们发表了一些谈论未来变化的、谈论技术给人影响的作品。这些那么早过来的作品,为什么能够产生?为什么能够发展?是因为它反映社会。 


比如《弗兰肯斯坦》,它主要就是讲两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怎么能够从相信魔法转变成相信科学。所以那个小说被定义成第一个科幻,非常对,为什么呢?因为当时那个主人公是个科学家叫弗兰肯斯坦,他跑到大学里,他想去研究生命的奥秘,最后就把当时研究生命的主要学科也就是魔法全都学了,学了以后他发现解决不了生命问题,然后突然有一天转向医学。


所以这个作品特别重要,当他忘掉了魔法开始转向医学的时候,科学就成了领导这个世界、研究这个世界问题的最重要的因素。他靠解剖学拼接了一个生命,但是这个生命是死的,然后靠给它充电来运行。当时的观点认为电里面有生命的元素,充进去就可以存活,所以科幻小说是这么产生的。  


但是到了将近50年以后,也就是1895年,当时英国威尔斯出来了,威尔斯写了一本书叫《时间机器》。《时间机器》也是讲时间的,和《八十天环游地球》非常类似,但是到了威尔斯,就已经是新的时空观了:时间是可以改变的,可以加速可以缓慢。所以和它就完全不同了,空间也可以随着转化。所以这本小说非常有意思,它一上来就讲四度空间,就是它已经带有了新时代的新的时空思想,在他身上。


所以说威尔斯伟大,是因为他把凡尔纳的东西进行了一场革命,他把一种古典的稳定的时空带入了一个新现代的时空观。




04

思想跟不上现实节奏

 梁冬现代所有的穿越剧都是从那来的。

吴岩:就像现代所有的穿越剧,应该说是穿越的祖先。当时萧伯纳有一句话,说在那个世纪之交里面,改变欧洲思想的人只有两个,其中一个是威尔斯。


 梁冬另外一个是谁?

吴岩:另外一个他说是他自己。


 梁冬我觉得可以,通常吹牛的人都用这个方法。

吴岩:第二个肯定是他自己了。但是威尔斯的这种革命性的变化,给文学带来的东西,是为未来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就是一场革命。  


 梁冬可不可以这样说,三四十年代的科幻小说,影响了一群后来四五十年代、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比如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还有谷歌的创始人。他们都是在小的时候看到了这些科幻小说,然后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加上后天的不懈努力,创造了一个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变成今天能改变世界的人。比如我今天早上看到一篇文章讲贝佐斯小时候看到了这些科幻小说之后,奠定了他的梦想,并最终得以实现。

 

不过现在有个问题:用力过猛了,技术发展一下子就比想象快了,就像以前想象是可以由念头到这,然后你努力到这;而现在发展太过了,以至于文学创作界跟不上产业技术的发展。




05

科幻正在消亡

吴岩:这就是我现在为什么说今天需要一场新的科幻革命,是因为像阿西莫夫这些人,他们承接了威尔斯的东西以后,在美国把它发展起来。


但是美国的科幻文学和欧洲的科幻文学相比有一个显著的不同,欧洲是把它当成一个反思社会的文学,美国它比较主张专业化。所以到了美国以后,科幻文学就变成大众文学,就非常不一样。所以你看美国的科幻作家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就很少,但是欧洲的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就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所以这是不一样的。


但是美国把它发展起来以后,对技术细节特别有兴趣,对技术影响社会这种变化的微观的各种各样变化,他们会做一个非常广的图。比如说有一个作家就是叫海因莱因(Robert Heinlein),他做了一个叫未来史(Future History),他把未来的600年科学技术怎么变化、怎么影响社会,做了一个宏大的历史图,然后把他的作品就插在这个600年里面,写了大量的作品。


 梁冬有意思吗?

吴岩:很好,他写得非常好。但是今天不是这样。


今天是我们经常说:“明天是昨天晚上已经到了。”


 梁冬怎么说?

吴岩:就是明天已经到来,上个星期明天已经到了,未来已经出现了。


因为今天的这种高速的变化,使我们的生活就没有余地来去说想象明天,明天再到来。今天是,比如说发现小的RNA,微型RNA,发现它非常稳定,它在中药里,然后你把它喝了以后,最后它对很多病毒有抑制作用,像这些东西我们完全不知道。


 梁冬科幻小说是不可能写出这些东西来的。

吴岩:科幻作家根本就观察不到这些,他们离这种科技的前沿变化差得非常远。


今天手机换代,任何一个新产品换代,大家没有时间看这个说明书。其实你仔细看说明书,它远远地超出你想象,它能给你带来的东西。所以科学技术每一天都有这种变化,就是它已经让未来无限度地嵌入到现实。因此这种科幻,就是玛丽·雪莱的科幻、凡尔纳的科幻、威尔斯的科幻、黄金时代的科幻,甚至新浪潮的科幻,已经远远地不适合今天的发展。所以说句难听的话,就是科幻本身这种文类正在消亡。所以我为什么说科幻革命,要不你革命,要不你就死亡。




- END -



点击下方图片

即可观看《生命·觉者》吴岩纪录片

👇



《生命·成长》第二季正在播出,欢迎收看。

👇

击下方海报即可观看

最新《生命·成长》第二季完整版纪录片


【此念】赠书福利



你爱看科幻书吗?有哪些推荐?


欢迎在本文评论区留言

与我们分享

我们将从中选取一位小伙伴

送出

刘慈欣

三体》一本

活动截止时间:2021年9月22日

活动解释权归【此念】所有


出品 | 此念

编辑 | 演忱

  排版 | 王啊晶


大家都在看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哪些品格,能培养孩子成就幸福人生?|《孩子的品格》


久保田競:如何“玩”,孩子会更聪明?


李松蔚:如何优雅地把坏事夸成好事?

点击阅读原文,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视频

喜欢~马上点击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