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青生:越是虚拟的时代,越要真实的看见 |《生命·成长》第三季 (第二期)
▲ 朱青生
导读
如何才是一个好的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不只是画一幅画,更是一个技能的教育。它首先开发孩子的感受力、以及对世界和历史理解的广度。
本期,「此念」邀请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朱青生,来聊一聊,什么是图像时代?对儿童来说,艺术教育有哪些层次?如何点亮孩子对于艺术的兴趣?为什么图像能力在未来教育中特别重要?
cinian
▲ 点击观看【此念课堂】视频号
朱青生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
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所长
德国考古学院通讯院士
《生命·成长》第三季
看见有形,看见无形,看见造化的心灵
01
用眼睛打开世界的各种可能
朱青生:在过去,艺术也叫美术。现今,艺术的范围扩大了,它主要研究的对象之一还是视觉与图像,我们进入了图像时代。
什么是图像时代?
当2003-2005年自新媒体运用以后,每个人可以用移动终端来记录图像、处理图像,传输图像,并使用越来越多的图像来寄托和表达自我。
图像时代就是我们今天的时代,它主要通过图像来传播和交流,而不仅仅靠语言的方式,甚至,图像越过语言份量来承载传播的功能。因此,每个人都要会,包括孩子。
今天的艺术教育,其实我们要教给孩子的是图像课,而不是图画课。当然从画得像的角度来说,也可以叫图画课,这也需要,但这不是艺术教育主要和唯一的方向,实际上它有很多的层次,大概有七层。
第一层、学会观看世界。
比如:我们看树干,随便去看它就是灰灰的样子,但是如果透过莫奈的画,我们可以看到,他用了50种颜色来画一个柳树的树干。
你让孩子学会了看,回头再来看树干的时候,它就会呈现出丰富的色彩,不仅树干如此,所有的事物都是这样。一旦孩子学会看,眼界就打开了。
第二层、学会用图像表达所见所想。
我们看世界,大多数世界并不真实,都是图像。比如非洲森林,其实没有几个人真正进去过,而是通过机械来摄制画面,这是现今主导图像的一部分。
像人工智能和机器的图像识别,都是指图像Picture,要学会看和运用它,如果要想东西做得像,拍照片就是最简单的方法。
如果你觉得拍照片不够理想,可以P图。教会孩子P图,他就能运用软件,既会看又会修图,提升他感知和建造世界的能力。
第三层、运用符号来表达感受。
况且我们都知道,看真实的人和物,与看照片、电影、游戏不一样。
媒体中出现的图像是由机械摄制的,人看到都是同一个画面,但是面对实物则每个人看到的不同,就像小孩面对妈妈,他看到的不是妈妈的照片,而是立体、动态、包含自我精神参与的图像。
每个人看到的图像都不一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人与人之间无法准确地表达和交流,但这种各具特色的独一性就是人的尊严所在,人的图像不会完全被机械、机器、以及人工智能替代。
所以要让孩子首先学会观看,其次学会运用机械。比如手机、摄像机来记录和描绘,就是看到图像我具体有什么感受,把它制作出来给别人看,充分表达自己。最后,再进一步学会绘画技能,知道处理形体的方法,甚至变形出新物体。
02
语言
是另一种画笔
朱青生:第四层、学会用思维导图整理想法和思考问题,画图解。
什么是图解?
比如画房子,小青蛙蹲在花园角落的位置,需要画地图来标注方向,这是我们的基本技能,只不过有时候在计算机上做,有时候手绘。
如果他对事情理解有不同想法,也可以画一个思维导图(Mind Map)来记录,思维导图只是图解中的一种,其实有很多东西都靠图像解释,我们可以去学习,去运用,把它变成各种各样的图。
第五层、创造自己的符号表达想法。
世界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符号,从交通标志到教堂或者神庙,这些符号背后包含一定的意义,我们既要学会理解,也要学会制造类似的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意义。
达芬奇有密码,其实孩子也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密码。
第六层、用语言来描述图像。
作为家长,平时你告诉孩子一个事情,当你说「这只老虎真凶」,怎么来描述它凶?
语言和图像本来是分开的,具有不同表达的意义,现在需要把两者重新联合在一起,写作文就是通过语言在画图。
第七层、保持自己的心象。
心象是什么概念?意思是如果没有物品在眼前,人可以想象。睡觉做梦是想象,醒来思考也是想象,它是我们自我创造世界,保持自己独特感觉的机会。
我们要展现想象、纾解想象,同时也要借助它,来对问题进行更细致的感受和更深入的理解。
比如:图画课应该问小孩,「如果你昨天做梦了,这是一个什么梦?」他可能只会用语言来表达,「我梦到在一条河里,有一只天鹅被水草缠住了」……
这时你就要帮助他,把这个梦境复原出来,「它是什么样的池塘?池塘旁边长着什么形状的草?」这样他就会慢慢地疏导出自己的一些心理问题。
朱青生:对。心理学家用这种方式来找到患者心理问题的根源,如果运用得当,就会转变成我们生存的一部分。
朱青生:拿纸笔绘画属于技巧类,占艺术图像中的一两个层次。在现代要求之下,我们需要具备更多不同的能力。
因此,培养孩子艺术的创造力,就需要家长不能限制他,让他充分按照自己的心理和感情来表达,不要压制孩子的天性。希望父母少一些逼迫,多几分尊重和理解。
历时两年,“此念”出品
《生命·成长》第三季
嘉宾名单
高艳津子 北京现代舞团团长、艺术总监
邱振中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
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主任
朱青生 北京大学教授
朱赢椿 设计师,艺术家,
多次荣获“中国最美的书”“世界最美的书”称号
徐皓峰 导演、作家,
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
王昱珩(水哥) 南极大使
陈传兴 作家、摄影家、导演,作品《掬水月在手》
刘擎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
政治学系博士生导师
郦波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宁织造博物馆馆长
邱启敬 当代艺术家
许静 南京书画院专职书法家
青山周平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 创始合伙人
六神磊磊 作家、知名自媒体人
《生命·成长》第三季
看见有形,看见无形,看见造化的心灵
▲点击图片
即可观看《生命·成长》第三季
- END -
【此念】赠书福利
在日常生活中,
你是如何让孩子充分散发他的天性?
欢迎在本文评论区留言
与我们分享
我们将从中选取一位小伙伴
送出
朱青生
《十九札:一个北大教授给学生的信》
一本
活动截止时间:2022年9月15日
活动解释权归【此念】所有
出品 | 此念
编辑 | 赵天玮
排版 | 王啊晶
大家都在看
朱青生:对美的渴求,是心灵的本能
《生命·成长》第三季 (第一期)
黄仕明:催眠不是睡过去,而是在更深的地方醒过来
反焦虑,是未来的核心能力
点击阅读原文,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视频
喜欢~马上点击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