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下午茶 | 不朽之爱:《会饮篇》解读
此念直播预告
「此念」将邀请胡赳赳一起探讨「你真的会学习吗?」,11月8日,此念视频号20:00 直播,欢迎大家预约观看!
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乔布斯
编者按:
苏格拉底是一位富有魅力的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的重要源头。他最有名的话是“未经审察的生活不值得一过”,他的思想绝大部分集中在柏拉图的著作中,以谈话录的面目出现。究竟什么才是良好的生活方式?爱与死亡和哲学的关系到底是什么?人应该具有怎样的美德?
「此念」希望还原一个真实的苏格拉底,使高高在上的哲学思想能进入公众的视野,通过对经典的导读,以此能契入公众自己的生活理念。承此想,特邀请研究者胡赳赳对苏格拉底的思想进行解读和梳理,每周一期专栏文章,每周三的晚上更新,「此念」独家连载。欢迎读者参与讨论与互动。
cinian
胡赳赳
作家,文化研究者
近著有《论孤独》《赳赳说千字文》等
策划修复出版了被誉为
中国“百年语文第一书”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喜马拉雅FM主持汉字文化类节目
《赳赳说字》等
现兼任大董美食集团首席文化官
中国传媒大学跨媒体艺术研究中心特聘导师
苏格拉底的下午茶
作者:胡赳赳
作为一个哲学家,既便在宴饮时,也在讨论什么是“爱”。这便是苏格拉底干的事。《会饮篇》记录了他和另外五位朋友各不相同的观点。但只有他的观点成为后来西方奉行的主流观点:
其一、爱是追求至善,想拥有善物;
其二、爱孕育美,在身体中或灵魂中,在美中生育和繁殖;
其三,爱通过两种方式不朽,身体上繁殖后代,或者灵魂中启迪后学。
苏格拉底说“一切事物天然地珍惜它自己的后代”以及“其他一些人的生育表现在灵魂中”。对于这一点,中国人将前者称之为“血脉”,将后者称之为“法脉”。苏格拉底认为,爱就是爱个例之美,深入到爱群类之美,再深入到爱知识之美,再深入到爱真理之美。瞥见真理之美的人,对个例之美不再热衷。“如果一个人看到那如其本然,精纯不杂的美本身……那么你还会把他的生活称作无法躲避的生活吗?”这便是人通往天神之路,经过爱的滑行,由爱而至美好,由美好而至美德:“当他在心中哺育了这种完善的美德,他将被称作神的朋友。”
这是一位叫阿伽松的剧作家,他在剧本获奖时举行宴饮。其中有六人轮流发言,礼赞爱神。最后出场总结的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论爱的精髓在于,他认为爱本身即不美又不善,所以追求善,想拥有善物,也因之孕育美,在美中生育和繁殖。这种孕育繁殖既有身体的,也有灵魂的。而且,爱神是被爱的对象,而不是施爱的对象。
苏格拉底如此言说:
爱本身即不美又不善,而是某种居间的东西;爱不是神也不是人,而是介于众神和凡人之间的精灵;爱神是被爱者,而不是爱者。
因为爱神是真正美丽的,她值得被爱。爱神是一个精灵,她既非不朽者,又非可朽者。她也处于无知和智慧之间。苏格拉底的意思是,爱神是变化的,她展现出不同的性情。众神不会与凡人相混杂,只有通过精灵的传递,凡人才能与众神沟通。而爱神就是沟通神与人的精灵。
在苏格拉底看来:
爱就是对幸福的欲求,爱就是在身体或灵魂中孕育美,在美之中生育和繁殖。爱的本性就是追求不朽。
不朽就是进入永恒之境,也就是天外之境,那里是众神之地,也是真理与幸福长存之地。爱的过程,就是对这种幸福欲求的完美想象以及付诸实践。爱意味着爱美,爱美有两种延伸:一种是身体的繁衍,一种是灵魂的繁衍。身体的生育与繁殖,饮食男女就可以做到;而智慧的传递,灵魂的传递,则只有少数爱智者才能做到。
苏格拉底认为,爱最初是爱上一个具体的人,一个具体之人的具体形态之美;等他成熟一些,他便会爱上这一个群体的集合之美;等他具有这个集合的知识,他便会从爱形体、爱形体的集合,追求到爱知识,关于形体、形体的集合的知识;等他再成熟一些,他便会从爱知识,到追问如何产生这些知识,也就是爱智慧、爱真理。智慧和真理便是美自身。这是一个由形而下逐渐形而上的过程,也是从现象学到本体论的过程。爱一种终极的知识,终极的智慧,这便是哲学家要做的事。苏格拉底的意味正在于:他在一个人神混沌之处,通过知识、真理、智慧将其进行一个理性的分野。此后,神学的归神学,哲学的归哲学。所有的浪漫派都可以追溯到神学思想,所有的空想和玄学也可以追溯到这个源头。而哲学的另一个分支,用理性精神研究现象学,则成为人从神那里争取过来的权力。它影响了后世的科学和人文学科以及文艺复兴。
现在我们还是回到苏格拉底对什么是爱的谈论。接下来他谈到了这种爱的“次递性”。在他看来,如何去爱,是有阶段的。这个阶段是一个学习的进阶,也是知识的进阶,同时,是属于个人发现世界、发展心灵的进阶。
他说:
爱的历程从爱形体之美到爱体制之美,再到爱知识之美,再到爱美本身。在爱的历程中,人会在心中哺育完善的美德,成为像神一样的人,成为不朽者。
同时,苏格拉底谈到了爱的专注性。爱一个对象,意味着全身心的投入。只有全情投入,才能进入到爱的整体世界。只有全爱,才意味着爱。局部的爱,便不是在爱中。全心全意地爱,才是爱的真理。只有这样的爱,才能够进入不朽境地。
他如此说到:
仅当人们全身心投入一种专门的爱的时候,我们才使用那些真的属于爱的整体的语词:爱、处于爱中、爱者。
爱同样是一种伦理学的范畴。苏格拉底认为,爱就是要让自己变得更好,爱同样也是想拥有最美好之物。最美好之物也就是善物。这种拥有不是占有性的,而是参与性的。爱是一种参与,参与到美好的事物之中去。拥有并不意味着占有,人的一生,来去皆空,并不能占有什么,但在这个过程中,生命发生受用,发生奇奥的变化,有了震憾,这就是爱的力量,也是爱的伦理表达。
苏格拉底反复强调:
总之,爱就是想要永远拥有善物。
爱就是孕育美,在身体中,或者在灵魂中。
爱就是在美之中生育和繁殖。
在参与爱的过程中,不朽就会来临。这种爱的不朽,是不求而得的,不期而遇的。这种不朽,不是一种贪婪的获得,而是一种无偿的降临。神的降临,爱便获得赐福,获得了甜蜜和永远的快乐。苏格拉底赞叹说:“有爱情的人在追求善物的时候必须追求不朽。爱必定企盼不朽。”
但是,我们不是依然会遗忘爱人吗?我们依然会遗忘曾经钟爱过的事物,依然会寻求新的刺激和快乐。我们受“情动”的折磨和推动,在新欢来临之即忘记旧爱,我们又受这种折磨,在旧爱复燃时暂别新欢。这种折磨,被称之为永远的人性,它处在遗忘与记起之间。它遗忘了一个,忽复又忆起。当忆起时,钟爱之物便复活了;当遗忘时,钟爱之物便死寂了。正是在这样的忆起与遗忘中,人被称之为“不长记性”的动物,他反复地在挣扎,在领受折磨,情感的与理性的,身体的与灵魂的,此地的与彼在的,丛林法则的与文明世界的。
全心全意地爱,全身心地投入爱,专注地爱,其本质便是抵御遗忘,与遗忘作斗争,从而进入一个纯粹之爱的境界。当只爱某一物时,当全然爱某一物时,当唯一而全部的爱发生时,遗忘的可能性便降到最低。没有朝秦暮楚之虞,没有私心杂念的分心,也没有各种诱惑与困顿。此心变得坚固,意志变得清明,在爱之中,在全然之爱的当下,不朽发生了。它获得了意识之力的全部浇灌:即便世界死寂一片,它也可以瞬间全部复活。在这种爱力当中,人获得了不朽,获得了与神同等的地位。人的合法性,来自于爱;人的成圣成神之途,同样来自于爱。只有在爱中,只有在唯一而全部的爱中,人超越了过去的自我。
苏格拉底忠告:
遗忘就是知识的离去,而学习恢复记忆,由此保存知识,使之看起来是相同的。以这种方式,一切可朽的事物得以保存,它们与神圣的事物不同,神圣的事物永远保持同一,而可朽的事物只能留下新生命来填补自己死亡以后留下的空缺。
爱同样是一种学习,一种对抗遗忘的学习。爱就是回忆起自己钟爱的事物,否则,爱就会迷失在寻找之中。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爱,其实是在不停地寻找。我们为爱所做的准备,比爱自身放出光芒的时间要长期很多。有可能终其一生,一直在为爱做准备,而不是存于爱中。然后,当事人误以为这便是爱。这就像爱智慧的人,不一定拥有智慧。因为全然拥有智慧是神的事。所以,我们不能说自己是在爱了,我们只能说自己是求爱者。我们追求爱,倾其一生,无怨无悔,接受所有的结局。
但我们每个人又有一种天然的方式,可以走向爱,走向不朽。这就是自我的繁殖,通过传递生的信息,通过后代的成长,生命之火在沿袭。这便是整个人类的不朽面貌。苏格拉底说:“如果一切事物天然地珍惜它自己的后代,因为就是为了不朽,一切事物都表现出这种热情,这种热情就是爱。”在爱之中,人走向不朽。没有人不热爱不朽,因为不朽意味着意识的永生,而意识永生意味着神的境界。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在这样的圆融与完善之中,真理与不朽,爱与智慧都获得了同样的光芒。它们在一种相同的光芒中,融为一体。
苏格拉底如此赞美不朽:
为了不朽的德性以及后来光荣的名望的缘故,任何人都愿意做任何事情;这些人愈高尚,他们做得就愈多,因为他们全都热爱不朽。
人人皆能不朽,只要你传递后代。还有一种更大的不朽,那就是知识的传递、智慧的传递、灵魂的传递。一个灵魂启发另一个灵魂,如何认识美与爱,如何认知变化的世界与不变的本体。这便是灵魂之爱。灵魂之爱比肉体之爱更加高尚。
苏格拉底描述说:
而其他一些人的生育表现在灵魂中——因为肯定有一些人的灵魂比他们的身体更有生育能力,更适宜在灵魂中播种、怀孕和生养。
在爱当中,智慧产生了。智慧产生后,人类可以处理社会学的问题,可以处理群、种、属的关系。人类可以成为自然界的灵长。苏格拉底将“节制(理性)”和“正义”看作是根本的种属。有了节制与正义,也就有了繁衍和不朽,有了对世人的爱。所以他说:“迄今为止,智慧最伟大、最美好的部分处理的是城邦和家庭的秩序,智慧的这个部分被称作节制和正义。”
在篇章的最后,依然是苏格拉底擅长的总结性陈词。他回顾了他所有的观点,他再次申明爱的序列,爱的次第。他说:
一个有爱情的人必须在年轻的时候尽早开始正确经历这种事情,献身于美丽的身体。他应当爱上一个身体,在那里产生美好的念头;然后他应明白,任何一个身体之美都是其他身体之美的兄弟,如果他追求形相之美,而不认为所有身体之美都是同一的,那么他非常愚蠢。
然后,爱就进阶了:
在此之后,他必定认为人们的灵魂之美比他们的形体之美更有价值。他会得出结论,形体之美并不是最重要的。结果就是,他能看到各种知识之美,而不再主要观看一个例证之美。
这便是从形而下走向形而上,从形体之美走向知识之美。
当知识之美进阶到美自身时,也就是与真理和智慧同一时。美就是善、就是真。美不仅是感官能感知的部分,不仅是思维能推导的部分,美还是在静默和体悟中能明了的部分,美是意识突然发生转化的部分。美从感官进阶到生命意识,从生命意识证入到本体。这便是哲学之爱的全部过程。
苏格拉底曾经在大街上望着天空,站立了一天一夜。我们说,那时他证入了本体,他获得顿悟。他进入了奇奥之境。他达到了天外。他与神的马车并驾齐驱。他无法拒绝生命从内部涌现的奇妙境象。他同时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身在何处。他进入到一个不朽的、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境地。这个时刻一切都停顿了,一切也仍在继续。这是一个永在之境,因为神的临在而永在。
虽然无法用语言文字形容,但苏格拉底勉强用语言文字形容。他人无法身临其境,这便是痛苦的根源。但请拥有爱,通过爱化解痛苦,化解矛盾和冲突,使自我变得和谐、精进。苏格拉底是这样描述的:
突如其来,他看到了神奇的美景:首先,它始终如一,既无生成,亦无逝去,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第二,它不会以这种方式是美的,以那种方式是丑的,不会一个时候是美的,另一个时候是丑的,不会与一个事物相连是美的,与另一个事物相连是丑的,不会在这里是美的,在那里是丑的,就好像它会对某些人来说是美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是丑的。这个美者不会伪装成脸的美、手的美,或身体某个部分的美向他显现。它既不是话语,也不是知识。它不存在于其他别的事物中,比如动物、大地、天空之类的事物;它自存自在,是永恒的一。
紧接着,苏格拉底这样反问,那声音大得吓人,像是一个不朽的反问句,像是一道闪电与轰雷,从天神的马车上发出的声响:“如果一个人看到那如其本然,精纯不杂的美本身,这个美不是可朽的血肉身躯之美,而是神圣的天然一体之美,如果他能亲眼看到天上的美,能睁开双眼凝视那美的真相,对它进行沉思,直到美的真相永远成为他自己的东西,那么你还会把他的生活称作无法躲避的生活吗?”
我们无法描述苏格拉底这样的顿悟,对爱的顿悟是如何发生的?是因为正如他长期所言:他体内有一个精灵的声音在指导他?或者说那个精灵就是他所指认的爱的精灵?或者说那个爱的精灵就是沟通人与神的上天使者?我们无法得知这全部的真相,但我们相信:只要相信苏格拉底,你便能获得神的赐福,便在永恒之爱中,便沐浴在爱神之河中。
天啊,苏格拉底揭穿了存在的整个谜底:没有爱,无法生活。让苏格拉底的话语来得更猛烈些吧:
只有在这种生活中,当人们通过使美本身成为可见的而看到美本身的时候,人们才会加速拥有真正的美德,而不是那些虚假的美德,使之加速的是美德本身,而不是与美德相似的东西。当他在心中哺育了这种完善的美德,他将被称作神的朋友,如果说有凡人能够成为不朽的,那么就是他这样的人。
- END -
大家都在看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六神磊磊:侠的本质是什么?
林曦:烦恼即菩提,如何得自在?
《生命·成长》第三季(第三期)
疲惫的真相:为什么我们总是感到那么累?
点击阅读原文,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视频
喜欢~马上点击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