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及时牵手,适时放手 | 《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

朱莉 此念 2024-04-30

本文来源于《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

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

译者:彭小华

导读

在“少走弯路”“赢在起跑线”等理念的引导下,很多家长不得不牺牲自己的时间监督孩子学习,催促孩子培养兴趣,甚至决定孩子的道路——事事要与孩子在一起。但是,当18岁的钟声敲响,无论是求学或是就业,孩子终究要离家,父母也终究无法为他们走完一辈子的路。


如果你的孩子即将成年,你希望他们是什么样的?我们不妨带着这个问题进行阅读。本书中,作者将帮助家长摆脱过度养育的困境,为孩子终将到来的成年时刻培养一颗足以独自面对未来的成人之心。



cinian



 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

诗人,戏剧作家

毕业于哈佛大学

曾担任斯坦福大学新生教务长及本科顾问




01

过度养育的陷阱

▲ 图片来源:Bao Luu

临床心理学博士玛德琳·莱文在《给孩子软实力》一书中写道:“孩子生活中潜伏的最大危害,并不是街上的陌生人和从天而降的偶然事件,而是父母为孩子做得太多,结果导致他们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我们需要知道的一点是,这里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指的是“无力感”——被过度养育的孩子不是不渴望独立,也并不是不想要寻求自我发展,而是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摸索经验的机会,以至于在已经到来的成人考验面前束手无策、倍感失落。

 

过度养育的陷阱中,最基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生活技能的缺失。作者在与全美各地父母的交谈中发现,谈话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令人讶异的情况,例如:


“我的孩子上高三了,可还不知道如何乘坐地铁。”


“我的孩子从来不会做饭,因为他每天晚上都要做作业。”


“我最担心的是,我女儿还有一年半就要上大学了,不知道她以后早晨怎么起床。”

……


诚然,为了确保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日程这么紧张,很难有空间与时间为他们提供生活技能课程。但是非这么做不可。孩子们不会在第18个生日的午夜魔术般地获得生活技能,如果我们没有利用童年为训练场帮助孩子和我们做好准备,那双方都会追悔莫及。


事实上,过度养育带来的心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2013年,一项针对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的调查显示,95%的受访者认为,有显著心理问题的学生数量庞大,是大学校园中日益令人忧虑的现象。2013年,美国大学健康协会(American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调查了153所学校中10万名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当问及受访者在过去一年中的经历时,发现84.3%的人在为必须要做的事情感到不知所措。显然,这种不知所措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及结果,从而妨碍了对自主和能力的基本心理需求,继而引发心理问题。


当缺乏锻炼和经验的“成年人”独自面对世界时,他们可能会相当震惊。他们会经历挫折,对他们来说,挫折就等于失败。而且悖谬且讽刺的是,他们无法很好地应对失败,因为他们在这方面也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对此,作者提出“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是精神健康的关键因素”,孩子身处问题甚至危机当中时,家长应该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


陷入难题虽然令人难以接受,但从长远来看,这是他们最好的药物。与此同时,“如何应对失败感”也是可以作为经验习得的。社会学家吉姆·汉考克这样说:“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在养小孩儿,那最终得到的就是个小孩儿”,父母不妨以成年人的方式对待孩子,把自己的人生道路分享给他们,孩子需要了解我们面对的日常挑战,尤其应该讲讲我们的失败。


古语有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当我们忍不住希望自己的存在就是他们的保护伞时,或许可以扪心自问:希望达到何种养育目标?在教给孩子他们需要掌握的技能时,应当如何做到既保护了他们,又避免遮蔽他们?如何教他们自己去做?




02

何时牵手,何时放手

▲ 图片来源:Bao Luu

假若我们看过动物世界,或许会知道哺乳类动物父母的职责就是教会孩子在没有父母的情况下茁壮成长,然后功成身退,后代也会有养育再下一代的能力,这是哺乳动物的生物性任务。但是在放手这件事上,我们可能远不如同类生物。达尔·威廉姆斯的《那个知情的人》有这么一句歌词:父母之爱锐利、猛烈而美丽。事实上,大多数人都对父母之爱的美丽与无私深信不疑并加以歌颂,却常常忽略了锐利与猛烈的必要性。


今天,父母处处保护、指导孩子,为孩子付出了许多精力与时间。家长或许隐隐约约了解到适时放手的重要性,却始终寻找不到“适时”的尺度。如何平衡过度养育和放纵,实在高难度。对此,作者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自由的时间


兰扎博士认为孩子要通过做事进行学习,而不是躲在茧里等待大脑发育。然而现状是,任务繁重、清单化管理的童年生活让孩子抽不出时间,他们没有机会真正自由地玩耍。相反,孩子的游戏时间都由父母计划和组织,安排在未来某些家长和孩子都有空的时候。这样的安排确实是处于保护孩子安全的需要,但同时,家长也要给孩子创造独立思考、冒险和培养性格的机会。给予孩子自由的时间——这种做法并不表示我们对他们不负责任,或者忽视他们,我们做的是对他们未来正确的事。


在儿童时期,游戏是孩子们应该进行的第一项真正关涉成长的“工作”。因此,家长可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在户外游戏中独立探索环境、自己发明玩法、与其他孩子互动,单纯地享受童年岁月。


基本生活技能


自我效能是一项关键的心理特质,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认为,具有这种心理特质的人“相信自己有能力组织和执行行动,能够处理潜在的状况”。一个人如果被别人手把手地牵着过日子,什么事情都有人帮忙料理,那他就没有机会培养起控制感(mastery),而控制感正是自我效能理论的核心。


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的过程中,我们要警惕完美主义。完美主义不仅是美善之敌,也是成长之敌。在访谈中,一些家长表示会因为孩子做的家务完成度没有自己高而拒绝孩子的帮忙。在一定限度内允许尝试、失败和做得更好的自由,这是孩子,也是任何人学会自己做事的不二法门。


家长可以通过四个步骤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基本生活技能:我们为你做这件事;我们和你一起做;我们看着你做;你独立完成。在这个基础上,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和个人特点帮助他们逐步学习技能,对此作者给出了一些参考范例。


❍ 2~3岁:简单易做的家务和基本的穿衣清洁。这个年龄的孩子可以开始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


❍ 4~5岁:重要的名字和数字。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安全技能处于重要位置,如自己的全名、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


 6~7岁:基本烹饪技术、独自整理床铺、独自洗澡等。


 8~9岁:为个人物品感到自豪。到了这个年龄,孩子应该为他的私人物品感到自豪,并能管理好个人物品,如叠衣服、学习简单的缝补、料理自己的户外玩具、注意个人卫生。


 10~13岁:开始独立。10岁的孩子可以开始独立执行许多任务。他应该知道如何应对一个人在家、自己去商店购物、给自己的床换床单、使用洗衣机和烘干机等事情。


 14~18岁:学习更高级的技能。到了14岁,孩子应该已经很好地掌握了前面的所有技能。最重要的是,他也应该可以完成更复杂的清洁和维护工作,如清理吸尘器、清洁炉灶、疏通排水管;也学会阅读、理解药品标签和剂量。


 年轻成人:准备独自生活。孩子离家上大学或搬出父母家时,需要知道如何养活自己并了解一些技巧,包括预约医生,以及预先安排其他与健康相关的重要事项;对财务有基本的了解,能够管理自己的银行账户,保持收支平衡,会使用信用卡;理解常用的合同,如租房或汽车租赁等。


思考的能力


在2009年出版的畅销书《驱动力》中,丹尼尔·平克(Daniel Pink)描述了21世纪的职场,指出“会自己想办法”是员工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在一个加速变化、复杂性加强、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世界,批判性思维已成为生存和经济的必需。然而北京大学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学生正在丧失独立思考能力。在唯分数论的趋势下,他们擅长搜索和获取答案,在大规模重复性训练模式之下,他们的答案熟练程度提高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却不断下降。


打破这种思维,家长需要训练孩子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根本在于“思维”本身,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把事情搞清楚”和“把知识应用到新情况中”。《发现孩子的优势》(Your Child's Strengths)作者、教育家詹妮弗·福克斯(Jennifer Fox)同意这个观点,并且给出了更加适合孩子的引导方式。她在书中解释说,家长可以尝试就一个问题问孩子5次“为什么”,就可以帮助他们达到对事情要旨的理解。作者把这种方法称为持续提问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事情本身的价值,从而学会批判性地认识和运用它,而不是一味地接受。


努力工作的准备


父母给予孩子生命,是让他们“活”,适应职场正是孩子独立之后获得活下去的物质基础的保障。如今,我们督促孩子学习,希望他们成才,无非是为了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工作,具备养活自己及家人的能力。而哈佛大学的乔治·瓦利恩特一个著名的纵向研究表明:童年做家务是未来成功的重要因素。


多项研究证明,家务劳动可以教孩子怎样为家人、家庭、团队或其他人群生活得更好,而投入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善始善终地完成一项工作,这种品质又被称为责任感、自觉性。他们在劳动中获取的生活技能加上“坚韧不拔和投入”的心态,可以在无形中培养孩子的职业道德,帮助他们成为受职场欢迎的有职业道德和技能的人。


自己规划人生


关于孩子大学专业意向的选择,多个调查显示,父母最喜欢的职业常常是医生、教师、公务员。然而,这些在父母眼中的稳定体面“铁饭碗”却不一定是孩子心中向往的职业。父母为孩子描绘的人生道路通往我们以为的声望、荣誉、头衔和金钱,我们以为这样做很安全。许多家长渴望孩子拥有那些东西,但也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好家长,所以,我们成了为另一个人的人生制订计划的建筑师。


正如我们常说的“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家长眼中的完美计划却不一定能为孩子带来想象中的快乐与满足。想跟他们保持密切关系?首先得放他们走。因此,我们应该不再把他们看作是可以精心修剪的小盆栽,而把他们当作种属不明的野花,相信只要我给予合适的营养与环境,他们就会展现出独特而瑰丽的美。那么,父母能做什么呢——拥抱你拥有的这个孩子,成为他们勇敢选择的底气。


而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的任务是观察,看他们是哪种人,让他们接触不同的事物,看他们对什么事情感兴趣,就去培养他们的那份兴趣。德鲁克研究会(Drucker Institute)执行董事里克·瓦茨曼(Rick Wartzman)认为,如果你从小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你实现卓越和达到精通的机会最大,因为你有那么多的时间”。父母应该做的,是引导孩子朝着有希望的选择努力。


面对失败,倾听心声


近年来,新闻报道中频频出现的“某学生因压力太大出现抑郁”“某学生因受挫而轻生”之类的事情让人痛惜不已。这些现象的出现,部分原因在于孩子缺乏应对挫折和抗压能力。杰茜卡·莱希(Jessica Lahey)认为,孩子犯错时,父母一定要记住“从错误中得到的教益对孩子来说是一份礼物”。父母不仅要让孩子体验这些事情,而且一定要欣赏它们的重要意义。善于养育并不是一味遮风挡雨,而是“学会把你本来试图要为孩子避免的事,或者害怕孩子生活中发生的事,视为能为他们带来成长的事”。我们应该明白,失败也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课。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失败和挫折或多或少会带来心理的挫败感,但是他们不仅要学会面对失败,也要明白“失败不等于自我价值的否定”。每个人都希望真实的自己受到珍视,人的价值不是来自成绩,而是来自我们的性格,也就是我们的善良、慷慨、公允和努力工作的意愿。归根到底,性格是在没人看见也没人评分时,我们怎么做事。品行良好的人会赢得世人的善意、赞扬和感激,这有助于他们克服不可避免的挫折。告诉孩子,让我们骄傲的不是他们的分数、成绩和奖杯,而是他们的优秀品格,我们可以以这种方式培养孩子的抗挫力。




结语



父母爱子之心,无所不至。因为自己淋过雨,走过弯路,难免想尽力帮助孩子少撞南墙,多些舒坦。但养育的过程中却需要注意:不要将一株本应在烈日风雨下挺拔成长的小树当作温室里见不得光的花朵。否则,被过度养育的孩子碍于独立自主能力的缺失,他们或许会在步入社会中跌更严重的跟头、用更大的代价换取成人的进度条,甚至成为社会新闻中令人叹息不已的“啃老族”“巨婴”。


正如著名作家麦家所说,成年不等于成人,成人取决于成长,而成长不在于一张完美的成绩单、一份漂亮的简历书。过往的成绩单与简历书都是纸,纸是怕风吹雨淋的,只有一颗不怕风吹雨淋的心,孩子成长的路才会变得坚实、宽广、长远。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正是及时牵好手,适时放开手。


▲ 点击图片 即可购买
《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


- END -



【此念】赠书福利


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

你的孩子为将来做好哪些准备?


欢迎在本文评论区留言

与我们分享

我们将从中选取一位小伙伴

送出

 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

《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一本

活动截止时间:2022年12月12日

活动解释权归【此念】所有


编辑 | 陈子涵

排版 | 王啊晶

校对 | 赵天玮


大家都在看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路桂军:人生遗憾,在于没有认真活

《生命·成长》第三季(第一期)


秦晓宇:读到一首诗,就像遇到一个人


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准备》

点击阅读原文,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视频

喜欢~马上点击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