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赢椿:以自然为师,与童心为伍 | 《生命·成长》第三季(第三期)

此念18 此念 2024-04-30

▲ 朱赢椿

导读

“当孩子们在一个被玩具器械而不是自然元素占据的环境中玩耍时,他们会凭借体力竞技建立社交关系;当一片开阔的草地被种上灌木以后,孩子们在这里进行的游戏性质就非常不一样了,孩子们会进行更多的幻想游戏,他们的社会角色也变得更依赖于语言技巧、创新能力和发明能力……”


——理查德·洛夫《林间最后的小孩》


大自然,是童年最不可缺失的一课,作为家长,我们如何与孩子在大自然中探索呢?


朱赢椿老师的工作室,来了三位小朋友,有一位小朋友很怕虫子,在朱老师的引导下,他会有什么变化?小朋友们在大自然中捡到了一些树皮,他们会用这些树皮创作出怎样的作品?



cinian


▲ 点击观看【此念】视频号

朱赢椿

设计师,艺术家

南京师范大学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著有《虫子旁》、《便形鸟》、《设计诗》等

他设计或策划的图书

数次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和“世界最美的书”

《虫子书》被大英图书馆永久收藏


《生命·成长》第三季

看见有形,看见无形,看见造化的心灵


朱赢椿:童年对我影响太深了,我的艺术启蒙都是在大自然中。


我把大自然当成我的绘本,有声音、形状、气味、感觉。


我现在的创作大都和我的童年有关系,都是童年的时光在给我注入能量和活力。



01

害怕一个东西,

不是去回避,而是去了解

▲ 朱赢椿老师的工作室,来了三位小朋友

朱赢椿:“Hello,小朋友们,欢迎来到我的工作室,你们怕不怕虫子?”


小朋友:我很怕,我以前在北京遇到了虫子,就跑出“10公里”远。

▲ 朱老师拿出一个“胸针”虫子,给小朋友展示

朱赢椿:你很怕虫子,那我们可以挑战一下,我身上的这个虫子是“假的”,这是我的“胸针”,它有电池,你愿意碰一下吗


小朋友:我是怕,但是我想挑战。


朱赢椿:那你现在挑战一下,轻轻地碰一下,你成功了。

▲ 一开始害怕虫子的小朋友,

挑战自己,成功地摸了摸虫子

朱赢椿:如果孩子害怕一个东西,不能总是去回避,而是去了解。我们首先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情景,通过周围的事物让他产生好奇心。因为好奇心对他来说太重要了,能够触动他去打开五感。


在孩子的天性里,对美的感知是非常超前的。成年人可能经过科学知识的积累,首先想到的是很多问题,这样可能就会错过发现一些美的事物的时机。


当孩子打开他的好奇心,打开他的五感去感受这个世界的时候,美育就无处不在,声音、动作、味道、形状......


孩子应该多去尝试,多去接触,多去感受,因为他还没定型,对他来讲,观察、感受、表达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02

大自然,是童年无法替代的重要一课

▲ 朱老师在给小朋友看锹甲

朱赢椿:这个虫子的身体像不像铁锹,所以它叫锹甲,叫扁锹。


你们先观察这个扁锹,然后创作一幅画。画的时候可以跟它不完全一样,因为我们不是画一张科学的画,我们是画一张有想象力的画,我们甚至可以画十条腿,画彩色的,画黑白的都可以。


我们没有谁画的好,谁画的不好的区别,我们只有谁画的有趣,谁画的好玩。

▲ 小朋友们开始创作

朱赢椿:每个人的个体不一样,每个孩子从小喜欢的东西也不一样,有的孩子可能对声音比较敏感,有的孩子对肢体的动作比较擅长,有的孩子可能在绘画、图形方面有一定的天赋。


如果在孩子的童年时代,家长能够放手,让孩子完全地去打开自己,去充分体验自己想要体验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感受到孩子最喜欢的是什么。


如果家长不让孩子打开思路去试,整天把孩子关在补习班里去学习、去上各种各样家长认为重要的班,你可能都不知道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他对兴趣爱好的探索之门也可能会被我们关闭。

▲ 朱老师带小朋友们去大自然中探索

很多艺术家、作家,他们都觉得童年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我希望家长能够让孩子在儿童时代,去多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大自然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课。


自然课的缺失对孩子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如果父母不愿意在孩子童年的时候让他们去自然中体验,成年之后会有很大的遗憾。


自然是无比包容,无所不能的,你需要什么这里都有,读书、读绘本、看故事、听音乐,自然界都有。


在大自然中最重要的是生命和生命的交融,这和看手机是不一样的,它会产生化学反应,会有新的东西。当我们去大自然中观察、画画、寻找灵感的时候,这种生命和生命之间的交融,产生的能量特别大。


如果我们在小时候就与大自然产生割裂,人到成年之后,有时候就会没有出口。




03

用树皮,创作一幅作品

▲ 偶然得到的一块树皮。

朱赢椿:我们在大自然中偶然捡到了几块脱落的树皮,我让孩子们尝试把树皮改造成一个动物,创作出一副作品。


孩子们创作的风格截然不同,但是都能比较准确地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受。


对于儿童来说,大自然就是他们最好的老师,他们只要到自然中去,可以有影像看,有图画、有声音、有气味,这里面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 孩子们改造树皮

朱赢椿:第一个孩子画了一幅画,三块树皮分别变成了猴子,猫头鹰,天鹅,他觉得夜晚在森林里要有一种温暖的感觉,所以他没有选用蓝色来画天空中的星星和月亮,他用金黄色来表达。

▲ 小朋友的画

朱赢椿:第二个孩子画了一幅画,树皮变成了一只小熊,有个地方他画错了没办法用橡皮擦,我说你想一想,他就改成了鱼,一个熊在吃鱼。

▲ 小朋友画的熊在吃鱼

朱赢椿:第三个孩子画画就比较靠直觉,比如他画了一个房子,一只狗在他们家门口,他就觉得这种感觉特别温暖。

▲ 小朋友们的画一只狗在房子门口

朱赢椿:最让人惊讶的就是,他们每个人的个性都不一样,画出来的也都不一样。


为什么我们的美术教育总让学生画石膏像,画出来都是同一类的东西。当然我也认同要有一些基本功的训练,但是最终决定在艺术上能不能够产生一定成就的,个性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主持人:就是你跟他人不一样的表达方式。


朱赢椿:其实我并没有做什么,我只是带他们玩,跟着他们去玩,我只是在旁边用一些简单的语言去引导,但是我不帮他们涂色,我们是去引导,不是去干涉。


孩子的童年是他们能够充分地、自由地发挥自己想象力的最佳时候,等他们上中学,这些东西就会慢慢地褪去,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孩子这一阶段的那种天真。

 主持人:等孩子懂的越多、看的越多,他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条条框框,为什么你没有受到这些因素的限制呢?


朱赢椿:我也曾经被限制过,我大学毕业之后也被限制过,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慢慢地把大学里学到的这些观念、技巧给退化掉,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愿意和孩子在一起的原因。


 主持人:因为可以随时提醒你。


朱赢椿:对,所以我特别贪婪地看孩子画画,因为当我不会画的时候,还可以尽可能地往孩子身上靠。


如果我们成年人能够善于利用长期训练掌握的技巧,并且还能回到孩子的眼光和纯真的内心,不带功利心地去表达的时候,那就是享受了。




结语



所以作为成年人或者父母,我们应重新思考如何鼓励与帮助孩子建立与自然的联结,我们应多带孩子去户外、亲近大自然。


而且在大自然中,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向孩子去学习,跟随孩子去一起玩耍,一起探索。



历时两年,“此念”出品


《生命·成长》第三季

嘉宾名单


高艳津子 北京现代舞团团长、艺术总监

邱振中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

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主任 

朱赢椿 设计师,艺术家,

多次荣获“中国最美的书”“世界最美的书”称号 

徐皓峰 导演、作家,

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

王昱珩(水哥) 南极大使

林曦  水墨画家

路桂军  清华长庚医院 疼痛科主任

巫鸿  著名美术史家、芝加哥大学教授

彭凯平  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 博导

 陈传兴 作家、摄影家、导演,作品《掬水月在手》

 刘擎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

政治学系博士生导师 

 郦波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宁织造博物馆馆长

 邱启敬 当代艺术家

 许静 南京书画院专职书法家

青山周平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 创始合伙人

六神磊磊 作家、知名自媒体人


《生命·成长》第三季

看见有形,看见无形,看见造化的心灵


▲点击图片

即可观看《生命·成长》第三季


- END -



【此念】赠书福利


大自然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欢迎在本文评论区留言

与我们分享

我们将从中选取一位小伙伴

送出

朱赢椿

《虫子本》一本

活动截止时间:2023年1月5日

活动解释权归【此念】所有

出品 | 此念

编辑 | 演忱

  排版 | 王啊晶



大家都在看


朱赢椿:兴趣,可抵消生活的疲惫

《生命·成长》第三季(第一期)


杨东平|心在悠闲中学习,善在自由中绽放


为什么你能快速坠入爱河,却得不到深度依恋?

点击阅读原文,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视频

喜欢~马上点击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