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振中:人最重要的是,能不能随时随地找到深入的机缘| 《生命·成长》第四季(第一期)
▲ 邱振中
导读
许多人由于自己虚度了一生,他们根本不相信周围还有活着的伟大的人。
——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
如何能不虚度这一生呢?
从一门深入,真正地深入进去。
做不做艺术家不重要,做不做书法家就更不重要,关键的是,你一生中能不能随时随地找到深入的、进步的机缘。
cinian
▲ 点击观看【此念】视频号
邱振中
当代艺术家、书法家
诗人、艺术理论家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水墨顾问
著有《书法的形态与阐释》
《中国书法:167个练习》
和诗集《状态-Ⅳ》等
01
15岁少年的书法自我训练
▲ 邱振中 汉语辞典以“三角”为词头的词
68cm×68cm 纸上水墨 1988
邱振中:所有做书法的人恐怕都有一个共同的经历,从小对写字比较敏感。
第一次有记忆是小学四年级左右,有一次写“邱”字,我自己觉得写的还可以,就去问我父亲,我说,这个“邱”字写得怎么样?他说“还可以”,也没怎么表扬。
邱振中:也没有失望,但是对于书法的兴趣就这么一直保持下来。这件事是我兴趣发展过程中记忆很深的一件事情。
当时写的“邱”字,我就用的是普通的钢笔。我真正练毛笔字是从15岁左右,高中一年级的时候。那时候想做一件事情,就是训练自己的毅力,所以我想就练字吧,反正也很喜欢书法。
我高中三年,每天写16个字,每次写半小时左右,几乎一天不落。
而且我那时候都是自学,没有老师教,也没有真正训练过,只是根据自己得来的一些最朴素的知识,比如要写颜体、要写大字,要悬腕写,别的就没有了。
我当时就买了一本4分钱一张的,最便宜的字帖,观察字帖上的字,直到我把所有最细微的细节都记住,再对着白纸来看,在格子上丝毫不含糊地看出这个字的所有细节,再写。
如果看不出来,就继续观察。一本字帖就翻来覆去地看,有了这个过程,就慢慢熟悉了。
邱振中:是的,视觉记忆得到了极为严格的训练。我问过很多人,几乎没有人像我那样练字,观察那么仔细。
庄子讲过一句话“目击而道存”,就是我看一下,里边包含的深刻奥妙就全部记住了。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在这之前要做很多准备。
一个人在15岁的时候就开始,没有目的,仅仅是为了训练意志、毅力做了三年这样的事情,结果影响了一生。
02
书法专业的第一位研究生
▲ 邱振中与「此念」创始人毛诗篇
邱振中:真正思考和研究书法,是读研究生以后。
当年我就读的是浙江美术学院,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全校连研究生一共一百零几个学生,研究生招了两届,每届大概十几个人,其他是本科生。
这一百零几个人,我感觉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跟中国美术的未来有关。在这样的氛围里,连在食堂里吃饭、开玩笑都跟美术有关,那真是一个很特殊的时代。
作为一个第一次招收书法专业的研究生,当时我就有两个想法:
第一,把书法创作,做成当代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我的想法就是,要在当代学术的基础上把书法重新说一遍,而说的第一步就是把我们所看到的,我们视觉所接受的书法作品、书法形式这部分说清楚。
第二,把书法理论,做成当代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
我首先是做思考、做研究。因为原来没有人做过人文学科研究,所以进入这个领域对我来说并不容易。
而且书法研究有一个特点,它一直不是一个近代专业,严格意义上的现代研究也很少,这样就给我们研究带来一些方便,当然也带来很大的困难。困难在于没有可以借鉴的东西,方便的地方是这个领域没有什么拘束。
因为书法领域,迷信和成见很深,有无数代人的陈述作为支持。出色的,甚至伟大的书写者,他们像一座座大山围绕在你周围。你要去审视他们,这很不容易。但是也许跟我性格有关系,我根本就不在乎这些。
对于书法,历代都有很多思考,有很多精辟的见解,也有很多陈词滥调。到今天,书法的研究者、思考者,贡献了一些新的思想、新的思考。
很多问题过去从来没提出过,比如关于笔法演变的整个历史,根本就没有一部这样的理论,现在我们有了。这些东西都应该告诉大家,和整个人文学术、文化史、当代理论有关。
艺术界这二十年以来,越来越意识到书法是当代艺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大家对于书法越来越重视,这和二十年以前非常不一样。我碰到过四到五次,别人的手上拿着我的书,我很好奇,就问,你是做什么专业的?
这五个人分别告诉我的专业,既然是同一个专业——设计专业,这太有意思了。今天的设计专业,文字设计成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用他们的话来说,可能占到70%以上。
中国的汉字设计,不可能不追溯到书法的资源,但是这些资源不是拿来就可以用的,它还需要分析与拆解。设计专业的学生大概觉得我的书有点用吧。
古代和现代的人文理论、艺术理论,都不过是训练思想或者是开始思考的一个基础。出发点不是从理论出发,而是从现象出发。
比如楷书是怎么形成的?楷书形成的细节是怎么演变的?形成以后楷书又经过怎样的发展,怎么一点一滴地影响到人们的书写?
这些问题不是从自己的兴趣和经历来思考,而是从尽可能客观的细微之处,来观察这件事情的变化。
由于我是从很基础的、细微的现象差异出发,来讨论这些问题,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实际上很难得到当代学术的支持。因为当代学术没有考虑过书法的情况,甚至当代一些非常精彩的理论,也没有考虑过中国的情况。
当我们感觉到现代理论中的某些结论、理论非常精彩的时候,用来解说西方绘画、西方语言、西方诗歌是很有效的,但是用来解释中国的问题,就发现有很多不太贴切的地方。
所以很多部分,我都必须重新思考,包括一套现代理论,重新在中国的现象里找到它跟语言的关系,修正它,甚至重新再提出一套理论,再用来解释。所以这件事情做得很慢,很艰难,有时候一篇论文要做五年、七年。
03
随时深入的机缘
▲ 邱振中 辛弃疾·贺新郎
38.6cm×26.8cm 纸上水墨 1990
邱振中:做一件事情,如果没有从里面感受到那种巨大的乐趣,你做不下去的。因为在潜意识里,这件事某种意义上否定了一千年来的一个观点。如果把过去著名的书法家全部请来,我想他们都会投我的反对票。
所以我有时候会想,我是不是太自我了,反过来又想,一个人做这么艰难的事,如果没有这么一点自我,怎么做得下去呢?
邱振中:我想所有的创造性劳动都是这样。我们付出很多,也许失败也很多。像毕加索这样的人都会有挫折。有一本传记里,毕加索每天都在床上赖着不起床,担心画不好,但他一画起来就全部都忘了。
邱振中:把问题一直想下去,不论你是做什么行业的。
大部分的人,要经过长期慢慢地摸索,才会接近事情的核,才会做得越来越好。
在你40岁、60岁甚至70岁的时候,写出杰作,达到一生的高峰,这是有可能的,一般都这样。
所以一个人不在于你是不是天才,是不是已经达到什么水平,关键在于你有没有朝这种水平接近的能力,哪怕是做最普通的事情。
人做不做艺术家不重要,做不做书法家就更不重要,关键的是,你一生中能不能随时随地找到深入的进步的机缘。
- END -
▲ 点击图片 即可购买《中国书法167个练习》
【此念】赠书福利
你有没有可以随时随地
一门深入的机缘?
欢迎在本文评论区留言
与我们分享
我们将从中选取一位小伙伴
送出
邱振中亲笔签名
《中国书法167个练习》一本
活动截止时间:2023年8月18日
活动解释权归【此念】所有
《生命·成长》第四季 正在播出,欢迎收看。
👇
点击下方海报即可观看
最新《生命·成长》第四季 完整版纪录片
出品 | 此念
编辑 | 演忱
排版 | 小战士
大家都在看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曾国俊: 天赋得到自由的那一天,就是你人生的起跑线
10个小锦囊,助你成为会沟通的父母 | 此念课堂
结婚最重要的前提,是你的余生会喜欢和这个人交谈吗?
《第二座山》
点击阅读原文,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视频
喜欢~马上点击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