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欧文·亚隆:在我88岁时,第一次要独自生活了

此念 此念 2024-04-30

本文摘自:《生命的礼物:关于爱、死亡及存在的意义》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3年04月出版

导读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隆,以治疗死亡焦虑著称,却在得知相伴六十载的爱妻罹患癌症、来日无多时,也一时无法承受。


当治疗师成了当事人,该如何与绝望相抗?又该如何有意义地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


爱妻去世后,欧文·亚隆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提醒自己,玛丽莲已经不在了,不能再与她分享自己的生活了。


他不敢看玛丽莲的照片和遗物,对自己陷入非理性的境地感到不安,对心中因哀伤而泛起的情欲感到羞耻……


欧文·亚隆讲述自己哀悼爱妻的心路历程,以真挚的记录和觉察,揭示生命、死亡、爱与存在的意义,为同在受苦的人们带来了一丝抚慰。



cinian



01

▲ 图片来源:Gary Bunt

虽然如今我已88岁,但还有好多东西要学——主要是学习如何作为一个成年人去独立生活。


我这辈子做了好多事,成为医生、照顾病人、教学、写书,为人父,把四个孩子养大成人,他们个个友爱、宽容、充满创造力。


然而我自己,从来没有作为一个成年人独自生活过!是的,这太令人震惊了,但这是事实。


在我88岁时,玛丽莲去世了,我发现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要独自生活了。我被迫做出很多改变。比如,当我看到一个有趣的电视节目时,我想着要告诉玛丽莲,然后,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提醒自己,玛丽莲已经不在了;我要告诉自己,即使玛丽莲不再能跟我一起分享,这些电视节目依然是生命中有价值、有意思的片段,值得被我自己珍惜、欣赏。


类似的事件常常发生。一天,我接到一个女人的电话,要求与玛丽莲通话,当我告诉她玛丽莲的死讯时,她开始在电话里抽泣,她告诉我她会想念玛丽莲,玛丽莲对她来说是多么重要。


挂了电话,我不得不再次提醒自己,这段经历也一样只能在我这里终结,所有经历都无法再与玛丽莲分享了。


然而我并不是在表达孤独感,而是认识到,即便我不能再与玛丽莲分享我的生活,即便独剩我一人,生活仍然是有意义的、有吸引力的,生活是重要的。


圣诞节前几天,我们整个大家族都聚在我家里——我的四个孩子和他们的爱人、六个孙辈以及他们的爱人,大约有二十多人。家里的几个卧室、客厅、玛丽莲的书房和我的书房,全都睡满了。


孩子们正在讨论晚餐吃什么,饭后做什么,在那个瞬间我突然僵住了:我能听到他们在说话,可是动弹不得,我感觉自己像一个石雕。孩子们越来越担心:“爸,你还好吗?爸,你怎么了?”


然后,有生以来第一次,我泪流满面,艰难地说出以下的话:“她不在这儿,哪里都不在。玛丽莲永远、永远也不会知道今晚在这里发生的一切了。”我的孩子们似乎很震惊,他们从没见我哭过。


午夜临近,我打开电视,看到各地都在庆祝新年,从纽约时代广场到旧金山。我突然意识到,70年以来,这是第二个没有玛丽莲在身边的新年(上一次是她在法国读大三时)。


电视里,时代广场上的人们正雀跃欢呼,迎接新年,而我调低了音量。没有玛丽莲,生活不再真切。悲伤沉重袭来,我知道自己只能独自面对。玛丽莲已经走了。我想象着,她的躯体在棺木里渐渐朽坏,现在,她只活在我心里。




02

▲ 图片来源:Gary Bunt

客厅角落里有一张玛丽莲的肖像,背面冲外,正面冲墙。之前,我在《华盛顿邮报》的讣告中看到了玛丽莲的这张照片,非常喜欢,于是我找到底片,让当摄影师的儿子里德给我冲印一张。


他把照片装裱起来,作为圣诞礼物带来了。最初几天,我常常凝神注视这张照片,但毫无例外,每次都令我悲痛不已,最终我把它翻过去,面朝墙壁放着。


偶尔,我走近它,把它翻过来,深吸一口气,望向她。她是如此美丽,她的双唇似乎在说:“别忘了我……你和我,亲爱的,永远……不忘。”我悲痛难忍,转身离开,失声哭泣,不知如何是好。


我该保护自己,远离这种痛苦吗?抑或反其道行之,偏偏一次次地凝视、一次次地流泪?


我知道,终有一天,我会重新将它挂回墙上,平静而愉悦地凝望。当我们四目交会,眼神里都会充满着爱意和感激,感激此生曾相伴厮守。


写到这里,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我停下来,拂去泪水,透过窗户望着我们的那棵橡树,它的枝干向澈蓝的天空舒展。


我有太多太多的事情,想要和玛丽莲分享。听说社区里我们40多年来常去的药店刚刚关张了,我想象着跟玛丽莲说这个消息时,她脸上失望的表情。


还有,我们两个最年长的儿子,多年来一直拒绝跟对方下棋,而今年圣诞他们一团和气地下棋了。


还有,之前一直不想学打皮纳克尔纸牌的那个儿子,现在正在学,还开始跟我和兄弟一起玩了。下棋、打牌这些小事都表示我们一家人更加和睦了。哦,我是多么希望能把这些都告诉玛丽莲啊!她一定会非常开心的。


在我阅读其他人的悲伤故事时,了解到,丧亲之痛的表现是多样的。我读过一篇文章,丈夫听着手机中过世妻子生前的语音信息,一遍又一遍地听。读到这里,我不禁心里一抽:若换作我,是断然无法忍痛去听玛丽莲的声音的。


我在想,他如此沉溺于悲痛之中,会不会难以重启新生?但或许是我太过严厉了吧!每个人都在以其独有的方式哀悼。


我还读到一篇文章里面举例到,丧妻男性四年内的死亡率远高于伴侣健在的男性,对于那些高度依赖妻子来获得快乐和尊严的男性来说,恐怕更糟糕。然而,这并没有困扰到我:现在奇怪的是,我对自己的生死并不在意。


在过去,我曾经频繁地,甚至是太过于频繁地,经历死亡焦虑。我尤其记得好多年前,当我在团体治疗中为癌症晚期病人工作时,做过关于死亡的噩梦。然而,那种焦虑现在却毫无踪迹,想到自己的死,我安之若素。




03

▲ 图片来源:Gary Bunt

每当我放松,想要静下心来,比如入睡前,关上灯以后,一些情色念头就会升起,对象都是最近见到的或者我认识的女性,这些画面挥之不去,我试着屏蔽它们,转移注意力,想把它们从我的意识里清除出去。可是,几分钟后,它们就又不请自来,占据我的头脑。


情欲和羞耻同时席卷而来,将我淹没。玛丽莲几周前才下葬,我竟对她如此不忠,这让我难以自处。


回顾过去几周,我还发现自己的另一个怪异且有些尴尬的变化:我开始很容易被女性胸部,尤其是巨大的胸部所吸引。我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但当玛丽莲的朋友们来访时,我需要不断提醒自己,得看着她们的脸,不能盯着人家的胸部。


我想起一幅卡通画面(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看到的,可能是青春期)——一个女人托起一个男人的下巴,凑向自己的脸庞,说道:“喂,我在这儿呢!”


这些关于性的强迫念头,令我感到不安和羞愧。脑子里两个声音在吵架。一个声音在说,我怎能玷辱自己同时也玷辱自己对玛丽莲的爱呢?难道我的爱就真的如此肤浅吗?而另一个声音在说,让自己活下去,开始新生活,这不正是我现在的首要任务吗?


不过,我仍然为自己玷污了对玛丽莲的记忆而感到羞耻。但话又说回来,对于一个一辈子有人陪伴,突然之间落单的人来说,产生这些念头,或许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吧。


我决定去研究关于丧亲和性行为议题的文献,两位研究助理陆续发给我一些非专业出版物上的临床文章,其中一篇题目为《关于悲伤:他们不告诉你的5件事》,作者是一位临床心理医生。


文章里第五项明确涉及哀伤中的性行为。


你的性欲实际上可能会增加。对很多人来说,经历哀伤时,性欲会减退,但许多人实际上会发觉悲伤增强了性欲。对于那些失去配偶或伴侣的人来说,这可能会特别矛盾。


然而,当人们因为悲伤而麻木时,他们发现,性帮助他们去感受到一些东西。当应对死亡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时,性本身就是对生命的一种肯定。


这段话里的一些想法令我印象深刻,特别是,当一个人因为悲伤而麻木时,性爱能帮助他们保有一些感受。“麻木”这个词很精准,我就是这种感觉:我现在和我自己的感受隔得很远很远。


我整日聊天、吃饭、看电视,然而当我去做这些事情时,我感受不到自己,没有真切感。然而,性的念头在感受上极为真切,它激活了我,让我确认了生命的存在,把我从对死亡的凝视中唤醒。


这总算让我松了一口气,原来这种性兴奋的心理现象并不罕见,毫无疑问,性的渴望在哀伤期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对老年人来说,公开谈论自己的性生活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他们不放心跟家人或朋友说,害怕让别人尴尬。而我很幸运,我有治疗师小组的支持,跟他们的会谈大大帮助我缓解了不适。




04

▲ 图片来源:Gary Bunt

一个朋友告诉我,我和玛丽莲的几本书正被陈列展出,第二天,我拿着手机想去书店,打算拍张照片给玛丽莲看。直到我站在了那条街上,朝书店走去时,现实才再次提醒我——玛丽莲已经死了。


一想到我大脑中的一部分仍然顽固地相信玛丽莲还活着,我就感到震惊和不安。我总是嘲笑那些非理性的思维,嘲笑关于天堂、地狱以及死后的世界里都有什么之类的神秘概念。


我的存在主义治疗教材,是围绕着死亡、自由、孤独和生命的意义这四大存在要素建构起来的,理性、清晰是我的书被世界各地众多课堂广泛选作教科书的主要原因。然而,今天,到头来我自己却陷入如此非理性的境地!


我向以前的学生——现在的精神病学教授和神经生物学家说了我对自己非理性思维的不安。他回答说,记忆不再被认为是一个统合的现象;相反,记忆是由不同的系统组成的,这些系统有不同的神经解剖学位置,它们可以独立工作,甚至可以相互矛盾地工作。


他描述了“显性”(或“陈述性”)记忆与“隐性”(或“程序性”)记忆之间的二分法。


显性记忆是意识层面的,依赖于内侧颞叶结构以及大脑皮层,它涉及已发生事件的记忆的形成和有意识的检索(比如,在意识层面,我知道玛丽莲已经去世了)。而隐性记忆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的,常常是技能、习惯和其他自动化行为的基础。


它在大脑的不同部位工作:基底神经节处理技能,杏仁核处理情绪反应。因此,玛丽莲死亡所带来的痛苦,源自显性记忆的运作;而当我看到书店陈列着我俩的书时,“要跟玛丽莲讲”的情感冲动,则属于业已形成的隐性程序;两者从解剖学角度看,是分而治之的。


这两种记忆可以独立运作,彼此之间没有关联,甚至还可能互相冲突。我这位同行的说法,指明了人类行为和记忆的常态:对人类来说这两种记忆都不可或缺。


换言之,我的行为反应并非不理性。


共度了65年婚姻生活,如果我看到了我俩的书陈列在书店里,即便我知道她已经过世,却没有任何想要告诉她的冲动,那才是奇怪的。


一个人一辈子都能以自己的另一半为荣,是很少见的,但对我来说,这就是一个事实。无论在什么时候,我总是以她为荣。


她是一个非常好的母亲,深爱自己的四个孩子,总是那么温良宽厚。


距离她去世已经过去了好几周,对她的思念丝毫未减。我不断提醒自己,疗愈的过程是缓慢的,那些我曾经治疗过的病人们,也都会有难挨的好几个月,这是必经阶段。




05

▲ 图片来源:Gary Bunt

我很确定自己在接近生命的尽头,然而奇怪的是,对死亡,我很少感到焦虑——内心异常平静。


现在,每当我想起死亡,“要和玛丽莲会合”的想法就会抚慰到我。


或许我不该质疑一个能安慰到我的想法,但我不能回避内心的疑虑。所以,“和玛丽莲会合”,到底意味着什么?


你还记得吗,我希望和你躺在同一副棺木里。你告诉我,在写美国墓地那本书的几年间,未曾听闻有装着两个人的棺木。


我才不管呢:我要你知道,想到你和我躺在同一副棺木里,让我感到安慰,我们的身体相互依偎,我们的头相互倚靠。没错,没错,理性的我也知道,你和我不会在那里——棺木中是没有感情、没有灵魂的腐化的骨肉。


然而,抚慰我的是这个念想,而非现实。我,一个极端的唯物主义者,抛却理性,完全沉浸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中,想着如果你和我躺在同一副棺木里,那么我们就能永远永远在一起了。


当然,这绝非现实。当然,我永远不能与你会合了。你和我都将不复存在。这是个神话!从13岁起,我就从未认真对待过任何宗教或精神上对来世的看法。


然而,事实上,我,一个虔诚的怀疑论者和科学家,却从和我死去的妻子会合的想法中获得了安慰,这证明了我们对永存的极其强烈的愿望,以及我们人类对遗忘的恐惧。我再次对魔法思维的力量和安慰充满敬意。


当我写着这最后几行字时,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巧合发生了:我收到了一封来自读者的电子邮件,他读过我的书《成为我自己》。这是信的结尾:


但是,亚隆医生,为什么如此惧怕死亡呢?身体死了,但意识就像一条河,流过时间……当死亡到来时,是时候告别这个世界,告别人类,告别家庭了……但这并不是结束。


“这并不是结束”——自从有记录的历史以来,人类就紧紧抓住这个想法不放。我们每个人都害怕死亡,都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应付这种恐惧。


玛丽莲,我清楚地记得你一再重复的话语,“一个对自己的生命毫无遗憾的87岁老妇人的死,不是悲剧”。


有个理念萦绕我心——你活得越充实,便死得越坦然。对我而言,这便是真理。


我们最喜欢的一些作家就是这种观点的拥护者。记得卡赞扎基斯笔下热爱生命的佐尔巴说道:


“只给死亡留一座焚毁了的城堡。”


还记得萨特在他自传中的话,你曾念给我听:


“我正悄悄地走向尽头……可以肯定的是,我的最后一次心跳将铭刻在我作品的最后一页,死亡将只能带走一个死人而已。”


我知道,我会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那些认识我、读我作品的人的心中,但是,在一两代人之后,任何曾经认识过血肉之躯的我的人也将消失。


我将以纳博科夫自传《说吧,记忆》中流传千古的卷首语作为本书的结语:


“摇篮在深渊之上轻摇,常识告诉我们,我们的存在只是两团永恒黑暗之间,一道短暂的光隙。”


那景象既令人震撼又令人平静。


我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从中获得了慰藉。


后续

2024年1月11日,92岁的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宣布再婚,迎娶了漂亮的临床心理学家,75岁的Sakino。


欧文·亚隆和Sakino在一次在线会议上相识,欧文·亚隆对Sakino说,“我觉得我们相当相似。”


那次线上会面之后,Sakino写道:我希望有机会更频繁地见到欧文,不是作为一个治疗师,而是作为一个朋友,分享生活、思想、见解、恐惧、希望……


Sakino在脸书上分享这一喜讯时写道:


“2024 年 1 月 11 日,我嫁给了一个很棒的男人,欧文·亚隆。


我犹豫了很长时间才宣布我们的关系,但我认为我们可以成为许多人的榜样,无论你多大年纪,都不要放弃爱。欧文 92 岁,我 75 岁。


无论给我们多少时间,我都会珍惜每一刻。爱是生活的一切。”



- END -




▲ 点击图片 即可下单
《生命的礼物:关于爱、死亡及存在的意义》


【此念】赠书福利


你可以很好地独自生活吗?


欢迎在本文评论区留言

与我们分享

我们将从中选取一位小伙伴

送出

[美]欧文·D.亚隆

[美]玛丽莲·亚隆

生命的礼物:关于爱、死亡及存在的意义一本

活动截止时间:2024年4月11日

活动解释权归【此念】所有


💗💗💗


此念近期直播活动预告

1


 

嘉宾

马修·科布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动物学教授

神经科学家、科学作家


《大脑传》作者马修·科布

  如何理解我们的大脑?

2024.4.10(19:30)





2


 

嘉宾

彭凯平

长江学者讲席教授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彭凯平

做情绪稳定的人还是敢于表达情绪的人?

2024.4.16(19:30)





3


 

嘉宾

李松蔚

心理咨询师

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


李松蔚

失控时代,找回内心的秩序感

2024.4.17(19:30)





4


 

嘉宾

师永刚

作家

前《凤凰周刊》主编


师永刚

我们如何面对疾病?

2024.4.18(19:30)





5


 

嘉宾

陈行甲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

公益人


陈行甲

追逐一方自己的天地

2024.4.23(19:30)





6


 

嘉宾

金惟纯

中国台湾商业财经杂志

《商业周刊》创始人


金惟纯

人生总会有答案

2024.4.24(19:30)





7


沈家宏

父母如何与孩子制定上网协议?

2024.4.8(19:30)






8


 

嘉宾

贺拥军

国际教练联合会认证的

大师级教练(MCC)


此念父母课堂xJeff教练

2024.4.8(12:00)



扫码加入Jeff教练粉丝群




9


 

嘉宾

胡赳赳

作家、文化研究者

 著作《碧岩录今释》


赳赳说事

该如何“教育”孩子

2024.4.10(12:00)



扫码加入胡赳赳老师粉丝群


《生命·成长》第四季 正在播出,欢迎收看。

👇

击下方海报即可观看

最新《生命·成长》第四季 完整版纪录片

出品 | 此念

编辑 | 柯勇

排版 | 小战士




大家都在看


没人理解你,自己也很迷茫,该如何找到自己的道路?


春光为伴,生机盎然 | 此念书单


早上挤地铁,中午叫外卖,晚上刷手机,打工人如鲠在喉的一天 | 王小伟


点击阅读原文,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视频

喜欢~马上点击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