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甘愿当“老赖”,都不还1万元。咋想的?
有些人不怕当失信被执行人,就怕还你钱!
打赢了官司拿不到钱的人,可能深有体会。
对方欠你的钱不多,明明有钱,却声称没钱。
强制执行阶段,法院对他名下的财产查了一轮,随后告诉你,对方名下无可供执行的财产,裁定终本。
然而,经过你的了解,失信人开着奔驰轿车在大街上晃悠。你开始疑惑了,法院不是说他名下没有财产吗?这是怎么回事?
是对方有什么背景、关系,让他躲过法院强制执行?还是说法官根本没有查?还是法院查控系统有问题?
现在,法律对于失信人的惩戒措施不断升级,目的是让失信被执行人感受到法律的威严,让他们履行判决的义务,以减少生效判决得不到履行的现象。
不断升级的惩戒措施,让更多人重视起自己的征信,可以说,信用是人的第二张身份证。
就普通人而言,如果被法院判决承担法律责任,应履行却没有履行,最后会被法院列入到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被限制高消费。
接下来的后果将是:
法院向相关机构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限制失信被执行人的相关行为。
最为常见的是:限制失信人乘坐飞机、高铁,限制入住星级以上的宾馆酒店,
像夜总会、高尔夫球场这些高消费的场所是无法消费的,
还限制他们租赁高档的写字楼、宾馆,也限制他们购买不动产等。
如果他们有小孩,将限制他们的小孩入读国际私立学校。
如果他们拒不履行义务,情节严重的,法院可对其罚款、司法拘留。
尤其司法拘留,可谓是“王牌”,关乎到他们的人身自由。
虽然不像监狱服刑关押很长时间,但关上7天、半个月,都够他们受的。
法律规定严厉的惩戒措施,目的就是要起到警示作用,让大家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不要轻易越雷池半步。
然而,现实中有些人对此毫不在乎,就算把他们列为失信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他们都不会有什么紧张,照样吃喝玩乐。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明明是失信人,被限制了高消费,被冻结了微信、支付宝以及银行卡,他们照样开着轿车到处晃悠,照样用微信和支付宝消费。
原因嘛,不是他们有什么背景关系,也不是执行法官没有查询,也不是法院查控系统有问题。
而是他们抓住了法律的漏洞。
比如他们用的车、微信、支付宝都是其他人的名字,比如父母、兄弟姐妹,甚至房子都是由父母代持。
这种人往往不是什么老板,而是普通打工人。
他们对于高铁、飞机出行的需求并不大,也不需要贷款。
限制他们入住星级酒店,他们就住普通的民宿;
限制他们坐动车,他们就驾车或者干脆坐绿皮车,生活照样过得美滋滋。
法律对君子是有效,对小人往往是无效。
这种“摆烂”的小人,他们钻法律的空子,尽可能减少成为失信人而带来的影响。
要他们还钱、履行生效判决,他们甘愿做死皮赖脸的失信人。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也跟当下司法环境有关,比如法院的案多人少,执行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某些法律规定适用不统一以及法律惩戒措施仍然不足等。
一言蔽之,只有想方设法,把“针”真正地、深入地扎到失信人的皮肉里,让他们持续作痛,
像似千万只蚂蚁在啃咬着肌肤,让他们难以忍受、痛不欲生,才能发挥法律应有的威严和震慑力,以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我建了“律师业务交流群”,群聊活跃
备注“入群” 加我,付费入群,与优秀同行交流。
谢绝推广营销者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