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战争魔鬼希特勒,在敦刻尔克为什么给英法联军十天的撤退时间?

2017-09-05 牛奕达 历史杂碎


敦刻尔克撤退德国失算身后所彰显的德国二元化矛盾


历史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牛奕达



一部《敦刻尔克》又把我们带回了那个战火连天的岁月。


二战,有一次让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甚至大洋洲连在了一起,只不过是连接在火海里。敦刻尔克,这个二战的经典名词,既有它的地理内涵,又有它的军事内涵,我觉得,还应该有它的政治内涵。


就在1940年5月26日至1940年6月4日,在这十天内,马上就能大获全胜的德军在这个叫敦刻尔克的地方突然反场地停止进攻;就在这十天内,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离,离开了被二战肆虐的欧洲大陆,到达战火中的灯塔——英伦三岛。十天,只有十天,这个后来被称之为“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行动为英法联军保存了将近三十万历经二战最初“闪电战”的经验丰富的老兵,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阿道夫·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奥地利裔德国人


人们不禁要问,希特勒,这个有着天才头脑的战争魔鬼,为什么给予英法联军十天的时间?可以知道的是,德军著名元帅,敢于穿着手套给元首握手的龙德施泰特元帅亲自向元首提出建议,由于深入敌后,供给不足,恐怕被英法联军反包抄,所以应该停下来修整。元首听取了元帅的建议,于是,给了德军十天休整的时光,同时,也给了英法联军十天宝贵的时光!


这是一个原因,但是,笔者认为,在其身后,还有更为深层次的原因。这就是,德军司令部推举龙德施泰特为代表向希特勒施压,逼迫元首停止了进攻。


那么,为什么?


▲1938年希特勒在奥地利 


第三帝国蹩脚的党军政体系


和苏联相同的是,第三帝国也分党政军系统;但是,和苏联不同,第三帝国不是建立在党创立的武装力量上的,德国很早就建立起独立于政府的国家军事体系——德国陆军。也就是说,第三帝国的纳粹党不能支配一切。与它共同享有权利力的是历史悠久的的德国陆军。


德国陆军,建立自1701年普鲁士王国成立之时。在德意志帝国(第二帝国)的建立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突出战例是普法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它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的陆军。拥有上百万的武装力量。


▲凡尔赛条约主要签约者 


一战德国的惨败给德国陆军毁灭性的打击——《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陆军不能超过十万——但是保留下来许多经验丰富且战功卓著的德国将军。随着为嘛共和国建立后一系列经济危机的到来,仇恨的德国人民民族化、复仇性的情绪日益高涨,许多右翼站到了旧日将军们的身旁,昔日的民族英雄兴登堡应运而起,成为德国总统。


与此同时崛起的,还有纳粹党。


应该来说,将军们的能力更多集中在军事上,而政治斗争更需要像纳粹党这样的有统一党化领导的职业政治家。于是,在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代表纳粹党在议会大选中取得胜利后,成为德国总理,上台组阁。


对此,不光将军们愠怒着,希特勒也希图建立自己的武装。


蹩脚的党政军二元化构成了第三帝国的特色——许多时候,作为元首的希特勒不得不考虑将军们的意见。

 

▲希特勒与纳粹党 


冲锋队是希特勒构建属于纳粹党武装力量的失败尝试


早在上台之前,希特勒就希望建立属于自己,属于纳粹党的武装力量。其最开始用意识出于安全考虑。于是,冲锋队应运而生,于1921年8月3日成立,慕尼黑陆军第七军区参谋恩斯特·罗姆上尉任参谋长。


希特勒上台后,希望用罗姆的冲锋队取代德国陆军,但是,最终失败了。


失败的原因有来自纳粹党内的激烈斗争,更多的,是来自德国陆军的激烈反抗。


1934年2月,罗姆秉承希特勒的意图,要求冲锋队与国防军合并,实质上是药领到军队。但,这遭到了还健在的德国总统兴登堡的强烈反对。兴登堡在德国享有巨大胃王,可以压制希特勒。总统亲自向希特勒发出取缔冲锋队的“最后通牒”:如果德国的政治局势持续紧张,总统会考虑颁布戒严令。希特勒被逼无奈整肃冲锋队。


这第一次的军政一体化就失败了。

 

▲冲锋队军旗 



陆军部一直存在着反对希特勒的力量,逼迫希特勒采取建立“第二武装”——党卫队


之后,兴登堡总统去世,但是德国陆军部内一直存在着反对希特勒以党管军的力量,面对强大的反对力量,希特勒明白,要想发动战争,就必须依靠德国陆军部内的将军们,而只要自己不吞并军队,发动战争也是将军们所乐见的。于是,希特勒与将军们达成了“纳粹党与军队和平共处,共同发动战争”的共识。之后,希特勒一直没有再尝试吞并军队,四大手段控制德国军队。


首先,多次授勋,任命元帅。希特勒追授兴登堡为德意志帝国大元帅,之后共任命了二十七名元帅。这其中陆军占了十九名(全部参加过一战);


威廉·鲍德温·约翰·古斯塔夫·凯特尔(1882年9月22日-1946年10月16日),曾任德军最高统帅部总长


第二,希特勒开始有意拉拢一些陆军元帅。比较成功的是凯特尔元帅,并重用了后来号称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三大名将的隆美尔和古德里安,其中古德里安是闪电战的创始人,而曼施坦因是优秀的具体实施者。


第三,希特勒建立海军与空军,一在政治上制约德国陆军。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戈林,因为也是纳粹党的早期支持者之一,被希特勒任命为德意志帝国元帅,仅次于兴登堡的德意志帝国大元帅,远远另加在其他所有陆军元帅之上,另外任命邓尼兹为海军元帅。


最后,希特勒建立第二武装——扩充成立于1925年的“党卫队”,使之成为可以与德国陆军抗衡的“第二武装”,由海因里希·鲁伊特伯德·希姆莱充当头目。

 

党卫军


将军们的怀疑差点儿毁了闪击战


既重用有怀疑,可以概括希特勒与德国将军们的关系。尤其是闪击战。闪击战,这种在二战初期纵横捭阖,为德国立下汗马功劳的战术,最开始由于大量参加过一战的将军们的嗤之以鼻差点儿被扔在垃圾桶里。后来被独具慧眼的希特勒发现其价值,并施用之。


客观地讲,二战时的基本情况与一站时的情况有了很大不同。由于德国军备准备不足,而坦克这种能快速实施进攻的武器大量使用,德国只能也必然地采用闪击战这种既快又胜利的战争打法,但这却遭到了许多持旧时代眼光的德国元帅的反对。


先进攻西欧,通过闪击战拿下欧洲,这又是许多经历一战战败的德国将军们所无法想象的。他们认为,英法联军极其强大,尤其是马奇诺防线的建立,是的德国不可能突破天堑。但是随着战争的深入,有切实在闪击战的迅速打几下欧洲许多国家沦陷的情况下,将军们逐步接纳了闪击战的思想。

 

德国发动闪击战


敦刻尔克,这一次希特勒不得不考虑德国将军们的意见


但是,还有一些将军们持怀疑态度,不啻,龙德施泰特就是其中一位。


当德军已经攻破马奇诺防线,攻陷中欧,深入法国的敦刻尔克的事后,难以置信的胜利是将军们再一次紧张起来——由于德军采取闪电战,没有带更多的军备物资,此刻已经属于深入敌后。如果被英法两军反包抄,德军就将面临一战马恩河战役的覆辙。于是,这位在德军内部享有巨大声望的、普鲁士贵族后裔、敢于不脱手套就与希特勒握手的将军亲自找到希特勒,规劝他让德军修整,等待后方物资。


▲敦刻尔克撤离的联军士兵


碰巧这时候英法两军的一次已经式微的反攻令希特勒认为英法联军仍然有反击的势力。于是,在军事与德军内部的政治压力下,希特勒决定让德军修整。


可以说,敦刻尔克德军止步是军事失算。但是,龙德施泰特将军的出马应该代表了许多德国陆军将军们的意见——这些人从一开始就对闪电战持怀疑态度,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向希特勒施压。希特勒囿于德国党政军二元化的特殊情况,希特勒不得不考虑元帅们的意见,这不光是军事,更是政治——精明的政治家希特勒明白,如果不听取将军们的意见,如果前线战争出现失败,那么,脆弱的德国党政二元化统治就会破。在战争期间,国家的一切已经被绑在了军事上,德高望重的将军们拥有巨大的实力。如果前线出现闪失,纳粹党有可能面临被德国元帅们“换马”的危险。

 

▲敦刻尔克撤离船只


“敦刻尔克”德国错失良机,但也让闪电战收服德国陆军部


如果说在敦刻尔克英法大撤退前还有将军们怀疑闪电战,那么在敦刻尔克大撤退后德国将军们面临错失良机的职责,已经没有谁在怀疑闪电战——世人在闪电战的威力下已经吓傻了,根本不会出现有效的反击!


之后,德国又把闪电战运用到了苏联,这一次,使用者扩大到许多参加过一战的将军们——负责北方战线德北方集团军群由威廉·里特尔·冯·勒布元帅指挥,负责中部战线的中央集团军群由费多尔·冯·博克元帅指挥,而特别指出的,负责南方战线的南方集团军群就是有龙德施泰特元帅指挥。

 

▲刺杀希特勒 现场旧照


希特勒刺杀案后的大规模报复最终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党政二元化


但是随着苏德战争德国每况愈下,希特勒与德国陆军的矛盾又显现出来了。尤其是希特勒基于拿破仑撤军最终大溃败的结局坚决拒绝前线将军保卢斯投降的建议惹怒了的德国陆军部,将军们鉴于希特勒的战争把德国带入了深渊,决定通过暗杀的计划解决希特勒。但是由陆军上校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实施的暗杀行动失败了。这引起了希特勒与德国陆军长期以来许多矛盾大爆发,最终,德国陆军在希特勒的的疯狂报复报下,处死了许多元帅、将军。长期以来德国陆军与纳粹党分庭抗礼的局面彻底结束了。不过,这也给德国陆军打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这就是为什么在二战末期德国的武装力量已经转移到了党卫队身上。

 

普鲁士军事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在其著作《战争论》提出:军事是政治的延续。而笔者则认为,政治同样也是军事的保障。纳粹德国党政军二元化统治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德国,使得希特勒在敦刻尔克,不得不止住了脚步。


 投稿录用,必有重酬(点击详情)

............................END............................


更多阅读推荐 (点击即可跳转阅读)

1. 诸葛亮坚持北伐不但被活活累死,还让蜀国亡得更快,真是这样吗?

2. 古代最具艺术天分的皇帝,所写的狂草《千字文》,真开眼了

3. 历史上许多功高震主的功臣为了避嫌,都采用这一招保命


文字由历史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了解相关事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