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秦赋》里秦国所向披靡,实际上的秦军都使用什么兵器呢

未定君 历史D学堂 2021-08-31


作者:未定君   校正/编辑:莉莉丝
全 文 约 2400 字
阅 读 需 要 7 分钟


《大秦赋》投入甚大,服化道也十分上心,对战国时期的冷兵器战争做了很好的艺术性展现,片中井然有序的方阵,和以往电视剧群演一拥而上地痞流氓打架式的战争截然不同,赢得了大批观众的喝彩。而有的观众作为吃瓜群众,一方面为宏伟的冷兵器战争场面心神动摇,一方面则颇为好奇历史上的秦军都使用什么兵器呢?

巧合的是,最近几日,文物摄影师发现了兵马俑之上来自两千年前的指纹,他哽咽的发言迅速走红了抖音、微博、朋友圈。

其实,兵马俑正是研究秦军最好的材料,秦俑的武器装备和组合原则,正是当年秦军的实战所用。



上图_ 秦兵马俑



一、    兵马俑与秦军

兵马俑的一号俑坑东端,有五个试掘坑,从挖掘简报来看,共计出土了486件兵器,包括剑、戟、矛、戈、金钩、弩机等等。其中,弩的数量达到了总数的60%,配套的箭矢则发现了上万支之多。

实际上,准确的情况是,一号坑是一个完整的军阵,其中前三排共有武士俑203位,其中持弩者164位,持长兵者仅有11位,当然,持弩者同时配有短剑用于近身作战。这三排武士俑从职责上来划分,其实是秦军的前锋部队。

实际上,不同的部队,其武器配备也会有所不同,兵马俑中部的方阵配备就完全不同,第二、第三、第九、第十四过洞中的秦俑手持长兵的人数远远多于弩兵,弩兵只占过洞整体的三分之一。



上图_ 秦弩兵



其实这就是秦军通常的武器配备模式,前锋大部分士兵使用弓弩,不管是野战、伏击、突击或者是城市攻守,弩兵都有可观的功效,但弩兵张机较慢,因此将部队分为数个部分,轮流射击,在远距离给予敌军可观的杀伤。随后由中部主要手持长兵的部队进军,彻底结束战斗。

这就是,“强弩在前,锬戈在后”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弩兵在戈兵之前,而是说强弩兵更多被布置在先锋方阵之中。

秦军的作战智慧非常巧妙,为了达成不同的战术效果,承担不同的作战职责,秦军会组建不同的战术队伍,并针对性的配备武器,这就是为什么不同军阵中的秦军所用武器差别巨大的原因。

这和《大秦赋》中表现出来的秦军是有一致之处的,仔细观察剧中的秦军士兵,有人持盾、有人持矛、有人举剑,但更多的人使用弓弩,分工明确而又职责严明。



上图_ 铜戈



此外,从质地来看,绝大部分兵器仍然是青铜所铸,但也出土了部分铁制武器,这说明当时秦军已经尝试打造铁制武器,但由于技术或者说生产力的限制,并未大规模列装,仅有少部分士兵可以使用铁制武器。

从史册记载来看,春秋末期步兵常用五种武器,弓弩、戈、戟、矛、铍,其中弓弩的攻击距离最远,在队伍最后。戈、戟攻击距离最短,在队伍最前方,中间的则是长于戈、戟但又短于弓弩的矛、铍,因此,当时步兵的基本编制叫做“伍”,伍长负责配备五种兵器。这正是《司马法》所说的“兵不杂则不利,长兵以卫,短兵以守。”



上图_ 秦弩



二、    秦弩

具体看秦军的武器装备,毫无疑问,秦弩是最为出名的也最为重要的。

兵马俑中出土的秦弩和春秋时期的常用弩相比,无论是形制、性能、功能、制造工艺都有明显的提升。根据出土文物来看,秦军所用的弩弓应当是复合弓,弓材优良,拉力强,硬度高。值得一提的是,秦弩制作规范,各个部件具有通用性,更换零件十分轻松。

而且,从坑中还出土了大量的不同型号的弓箭。小型弓矢长约15厘米,出土在步兵方阵、轻车方阵以及骑兵方阵。还有特大弓矢,长41厘米,重100克,推测是重战车的车弩所用。但同时,还在步弩方阵中发现了一种略次于特大弓矢的重弓矢,长达30厘米。由于相关资料不足,不能确定具体用处,可能是用于脚力发射的脚弩。

秦弩的弓手分为两种,一种叫做“引强”,一种叫做“蹶张”,这其实指的是他们的拉弓方式,“引强”是轻型弩,用手拉开即可,“蹶张”则是需要用全身力气来拉的重型弩。二者交替排列,交替射击。



上图_ 铍 兵器



三、    秦军的近战装备

秦军的近战装备非常多,除了上文介绍过的戈、戟、矛、铍,还有弯刀、剑、镖、钺等等。

这里面大部分兵器都是比较常见熟悉的武器,只有铍让人感到非常陌生,其实,通俗的来说,这就是上了长柄的短剑,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刺刀,应该是枪的前身。

《说文》里就说“铍,大针也。一曰,剑如刀装者”,可见,铍就是将剑装上长柄的“大针”。

不同的武器有不同的战术功效,有的负责对抗骑兵,有的负责清扫被弩兵打散的敌军,有的负责阻止敌军靠近,灵活的使用不同的战术队伍,是指挥官的本事。灵活的配备武器,则是高明的队长的本事,层层叠叠,构成了秦军的战争体系。



上图_ 刚出土时,身穿皮甲的的秦兵马俑


四、    秦甲

每次提到秦甲,都要面对一个曾经非常流行的说法“秦军无甲论”,这个说法乍一听很荒谬,但却有自己的证据。

“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裼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

这句话在《战国策》和《史记·张仪列传》中都有出现,只是具体的表述有一点点区别。

这句话其实是在夸张的描写秦军作战时的气势,并不是说秦军真的作战不戴铠甲,再说张仪这种纵横家,属于满嘴跑火车的角色。

秦俑中的士兵有很多都装备铠甲,不过没有头盔,基本都是头巾。《大秦赋》中也是如此表现的,士兵基本都使用红色的头巾。其实学者也一度认为秦军确实是没有头盔的,直到在秦陵中发掘出了头盔,才确认秦军是有头盔的。



上图_ 秦战车兵



兵马俑中之所以没有头盔,有一种看法认为这些部队并不是战争中的部队,而是一只接受检阅的部队,按照军礼,应该免胄。而实际上秦军则是有头盔的,而且以皮革和青铜为主,铠甲方面则是全身皮甲,步兵、骑兵、车兵所使用的铠甲都有各自的不同之处。

比如说,单从秦俑来看,不同的职位兵种就有不同的铠甲,目前至少有军吏甲衣、御手甲衣、步兵甲衣、骑兵甲衣、高级甲衣等等数种。



上图_ 秦的骑兵



五、总论

实际上,秦军的兵种还是四类,分别是车兵、步兵、骑兵、水军。他们的装备则多种多样,同一种兵种在执行不同任务也会有不同的武器,更不用说不同兵种之间的武器差距了。

这些精巧而繁复的武器,不仅是秦军做大做强的表现,更是秦军以“虎狼”之名响彻六国的奠基之处,大国有大匠,亦有重器,如此才有底气。

参考资料:
【1】《秦始皇陵园考古报告》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2】《秦始皇陵兵马俑研究》 袁仲一
【3】《秦代军事史》 霍印章


更多精彩 点击观阅

1. 两个意外的发生,让三国东吴彻底失去了完成一统的机会

2. 为什么宋朝对官员贪污定罪最轻,但官僚群体贪赃程度反而较低

............................END............................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大学堂】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百度百科TA说,历史领域特邀科普合作平台


你“在看”了没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