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续书经眼录》之《九阴九阳》(二)
1、情节上对《倚天屠龙记》的悖逆
创作一部续书,自然应该以忠于原著为主旨,一切创新都应以此点为前提。可世上尽多痴人与妄人,在下笔为他人作品作续书时,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大肆歪曲原著本意,甚至完全推翻原著设定。如此写法,根本谈不上创新,而是实实在在的悖逆,《九阴九阳》就是此类悖逆之作的代表。
《倚天屠龙记》是“射雕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此书与《射鵰英雄传》和《神雕侠侣》的风格颇有不同。这种不同不止反映在文字风格上,还反映在写作技巧、人物塑造、思想内涵上。梁羽生曾化名佟硕之写了一篇《金庸梁羽生合论》,在这篇文章中梁羽生明确指出“假如把金庸的武侠小说,将《倚天屠龙记》作分界,划分为两个阶段,我们可以相当清楚地看出前后两个阶段的不同。”同时也指出《倚天》这部书与《射雕》、《神雕》二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倚天屠龙记》中,金庸着力刻画了正派人物之“邪”,有狠毒残忍,滥杀无辜的峨嵋掌门灭绝师太,有品格卑劣的昆仑掌门何太冲,甚至少林寺的“神僧”当张三丰来和他们交换《九阳真经》之时,也曾使用了诡诈的手段。正派之“邪”到了“六派围攻光明顶”而发挥得淋漓尽至。总之是要给读者一个印象,正中有邪,邪中有正,不论正邪,人性中都是有邪恶自私的成分。”
梁羽生本人主张应该正邪分明的写法,对于金庸这种“正邪不分”的写法不以为然。梁羽生的观点是否正确姑且不论,但他指出了《倚天屠龙记》这部书确实不同于之前诸作的事实。在《倚天屠龙记》中,所谓名门正派并不能够(或完全能够)代表武林正义,因此书中的许多出身正派的武林高手的所作所为,往往比被称之为魔教妖人的明教中人还要邪恶的多。金庸不断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反衬正邪两方的品行。
《倚天屠龙记》中有少林、武当、昆仑、峨眉、华山、崆峒六大派,这六大派为正派的代表,代表着武林正道。可就是这六派,几乎没有完全干干净净的,或多或少都有着阴暗面。张无忌曾在蝴蝶谷中救助崆峒派的圣手伽蓝简捷和华山门下薛公远,这两个人只因饥饿难耐,竟欲将曾经救过自己性命的张无忌、杨不悔吃掉,一副十足恩将仇报的小人嘴脸。而华山派的掌门鲜于通及其两位师叔高矮二老者同样是卑鄙小人,尤其是鲜于通不但对胡青羊始乱终弃,还为了夺得掌门之位,不惜暗害同门。而高矮二老在与张无忌比武之时为了取胜,竟然对同道昆仑派的西华子下毒手;同样,昆仑派掌门何太冲亦是恩将仇报之辈,品行低劣;峨眉派掌门灭绝师太更是心狠手辣,颇有变态之意,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先后逼迫自己的弟子纪晓芙、周芷若去卧底暗害明教;少林派更是成了藏污纳垢之所,书中最大的反派成昆,便是少林空见神僧门下,成昆为了一己私欲,厕身少林,在武林中掀起滔天巨浪;六大派中,似乎只有武当派没有大的瑕疵,却也出了个宋青书遗羞门户。可以说,《倚天屠龙记》这部书中的正派,几乎都带着原罪,他们高谈阔论,要斩妖除邪,实则言不由衷,大都在谋取私利。反之,被这些正派称之为魔教妖人的明教中人,虽然行事邪辟,却往往重义轻利,豪气迫人,为了驱逐异族的残暴统治而竭力奔走。金庸在书中借张三丰之口说道:
“这正邪两字,原本难分。正派弟子若是心术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
应该说,《倚天屠龙记》这部书是金庸自己刻意求变之作,书中种种情节的安排设置,完全是有意为之。但这种有意为之的努力,金庸新在《九阴九阳》中完全给颠倒了过来。在《倚天屠龙记》中行事狠毒卑劣的名门正派,到了《九阴九阳》里纷纷摇身一变成为受人尊敬的武林正道的维护者,而为了驱逐鞑虏舍死忘生的明教群雄,则被描述成了祸乱江湖的邪恶势力。对于明教群雄,除张无忌还保留了一定的正面评价外,其余自杨逍以下等明教首脑,无一不是被描述为该死的邪恶之徒。
金庸新在《九阴九阳》中费尽心机,指鹿为马,颠倒黑白,这样做就难免会在故事情节上与《倚天屠龙记》发生冲突,人物形象出现前后矛盾等情况。可这一切,金庸新完全不管不顾,一意孤行,终于在反《倚天屠龙记》的路上越走越远。
《九阴九阳》的故事情节在与《倚天屠龙记》的接续上,可谓硬伤累累,破绽多多,且举数例茕茕大者,姑以管窥豹,来说明此书情节之错乱到了何种地步。
首先是时间上的混乱。
《倚天屠龙记》是有明确历史背景的,在第三回明确写明“这一年是元顺帝至元二年”,元顺帝至元二年即1336年,十年后张无忌出生,二十一岁时出任明教教主,大约在二十二三岁时辞去教主之位,与赵敏归隐。《九阴九阳》开篇即写到“这一年是大明洪武四年”,洪武四年即1371年,由元顺帝至元二年至明洪武四年,头尾共计三十六年,也就是说张无忌辞去教主之位不久,至迟不超过一年,朱元璋便建立了明朝,到洪武四年之时,张无忌还是二十六七岁的年轻人。可在《九阴九阳》这部书中,张无忌出场时已是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还说张无忌几十年前便威震天下。除此之外,华山二老、武当七侠、史红石等人的年纪亦完全错谬。还有更离谱的,在《倚天屠龙记》快结尾时,明确写明杨不悔已经怀孕,以此推算,到《九阴九阳》时期如果比照张无忌的年纪,殷梨亭之子起码也是将近二十岁的年纪了。
《倚天屠龙记》中出场的史红石,当时年纪只有十二三岁,比张无忌要小着十岁左右,可在《九阴九阳》中,史红石竟然有了女儿史青,而且史青已经十七八岁了,这个年纪,竟然比殷梨亭与杨不悔的儿子(《九阴九阳》中名殷融阳)年纪还要大。莫非史红石在十岁之前便已生下史青?
其次,除此时间混乱,导致出场人物年纪错乱之外,许多情节的设定也是错的离谱。在《倚天屠龙记》中,明教对武林各派有援手之德,双方早就言归于好,甚至在“屠狮大会”上,丐帮公然为明教站台;同时在少林寺,明教群雄破除成昆阴谋,救出老方丈空闻神僧,少林上下对明教无不感激万分。可在《九阴九阳》一开篇,作者完全不顾原著的情节,依然把明教设置为武林正道公敌。可以说,《九阴九阳》一开始的续写基础便是错了的,以此错误基调为前提,导致后面错谬百出就不足为奇了。
在金庸笔下,丐帮有两大镇帮绝技,分别为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明确说了丐帮的绝技降龙十八掌至耶律齐时便未学全,其后历代帮主最多也只是练到十四掌为止,史红石之父史火龙至死时练到十二掌。同时,随着史火龙之死,打狗棒法也就失传了。可到了《九阴九阳》中,史红石依然身兼这两大绝技,却未说明史红石是如何学来的。其实这两种功夫,虽然在丐帮失传,但并未真的绝迹。倚天剑中藏有武功秘籍,除《九阴真经》外,另一部便是“降龙十八掌掌法精义”。如果这世上还有精通降龙十八掌的人,这个人只能是张无忌。而且张无忌手中还有全本的《九阴真经》,自然对《九阴真经》也不会感到陌生。可是在《九阴九阳》中,张无忌不但不会降龙十八掌,对《九阴真经》也感到异常陌生,且看书中第二十三回写道:
张无忌未退出江湖前便已荣膺“天下第一高手”的美誉,一人学成武功,却没了对手,委实有求败难之叹。九阴真经他自是久闻,也欲一窥其秘奥。
既然在《九阴九阳》的设定中,张无忌已经与周芷若结为夫妇,复又手握全本《九阴真经》,又怎么会只是“久闻”,而要通过与段子羽比试来“一窥其秘奥”呢?
另外,在《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自幼中了玄冥神掌的寒毒,为了解此寒毒,张三丰曾传授张无忌武当九阳功,武当九阳功脱胎于全本九阳神功,按照《倚天屠龙记》中所述,张三丰习得九阳神功的十之五六,可纵然如此,张无忌在得到全本《九阳真经》之后,依然习练了五年之久才有所成,直到最后无巧不巧的在布袋和尚的乾坤宝袋中龙虎交汇,才得以真正大成。可在《九阴九阳》中,作者却不耐让段子羽挨这么久,因此安排了段子羽与司徒明月跌落悬崖,巧得张无忌所埋藏的《九阳神功》的情节,段子羽依法修习,只经过短短半年的时间,便克服种种困难,将九阳神功练至大成。而克服困难的法门,便是与司徒明月合练“双修功”,所谓双修功,便是通过男女交媾之法迅速提高功力,这等写法不但荒唐意淫到了极处,更完全是为了情节而情节。
同时在《倚天屠龙记》中,金庸明确写道:
(张无忌)在山洞左壁挖了个三尺来深的洞孔,将四卷九阳真经、以及胡青牛的医经、王难姑的毒经,一起包在从白猿腹中取出来的油布之中,埋在洞内,填上了泥土,心想:“我从白猿腹中取得经书,那是极大的机缘,不知千百年后,是否又有人凑巧来到此处,得到这三部经书?”拾起一块尖石,在山壁上划下六个大字:“张无忌埋经处”。(见《倚天屠龙记》十九回)
从以上引文即可明白看出,张无忌埋经之时,除了《九阳真经》之外,还同时埋了胡青牛的医经以及王难姑的毒经,但在此处,作者却只写段子羽得到《九阳真经》,对胡青牛夫妇的医毒二经一字不提。也许是作者忘了《倚天屠龙记》中的内容,亦或许在作者心中,医毒二经不足挂齿,远不及九阳神功可以让段子羽提升武力值来的实在,因此略过不提。
书中还有一个更为为离奇的破绽,那就是在《倚天屠龙记》中已经被殷素素打瞎双眼,并且自废武功的谢逊,在《九阴九阳》中出场时,不但功力高强,最神奇的是双目依然完好无损。谢逊出场时正是段子羽与圆觉、空智二人比试指力之时,段子羽大发神威,虽是以一敌二,却将空智、圆觉逼至绝处,尤其是空智已到油尽灯枯之境,就在此刻谢逊出来救场,且看谢逊出场时的表现:
段子羽一向瞧着空智不顺眼,是以上手便欲指毙空智,对圆觉的一指禅功只守不攻。 眼见空智内力已瞩衰竭,蓦听得一声:“阿弥陀佛。”从堂后转出一人,伸手一掌遥对空智后心,空智只觉一股幻纫柔和内力入体,指力登即强盛,缓缓将段子羽指力逼至中端。段子羽凝神对敌,眼见得手,不虞有此:喝道:“张无忌张教主,又是你捣玄虚吗?”
室中人闻言诧异,忖思张无忌焉得到这里?段子羽以为天下只张无忌有此功力,救范遥那次便是如此,此次大同小异,遂以为又是他作怪,当下道:“少林以多为胜,不战也罢。”他缓缓收回指力,圆觉求之不得,也收回一指禅功,空智只感指上内力收回,却仍存于体中,温热一片,涵煦真元,煞是受用。否则内力全撤,他纵然不死,一身功力也就废了。
圆觉合计道:“多谢师叔相助。”
段子羽抬头一看,更是骇然。此人果真不是张无忌,乃是一名八旬开外的人,一身灰袍,也不落发,一头逢乱的黄色头发披在肩后,显是多年未经修饰,全然不是出家人模样,听圆觉称他师叔,直感匪夷所思,奇道:“你是何人?” 那老人合计道:“老衲谢逊。”
段子羽一听这名字极熟,再一看到他金黄色头发,大惊道:“金毛狮王谢逊?”
老人走过来笑道:“那是俗尘中匪号,老衲就是谢逊,谢逊即是老衲,除此之外更无别物。”
(中略)
张无忌默然不语,半晌忽道:“义父,您当年武功不是尽废了吗?几时又恢复过来的?”谢逊笑道:“此乃我佛慈悲之力,与武功无涉。”
(中略)
谢逊凝视着他道:“小施主,你才智武功胜老衲当年多多,身负血仇也差相仿佛,眼见你将步老衲后尘,在武林中掀起腥风血雨。老衲是过来人,当日仇恨蔽塞灵台,何尝不欲杀尽天下人,现今虽皈依我佛,得脱苦海,然而每回首前尘,均不免骇然汗流,心愧欲死,是以不愿小施主重蹈覆辙。”(《九阴九阳》二十四回)
应该说,谢逊的这次出场亮相还是很出彩的,可惜的是,就算谢逊的表现再出彩,却也因为两大破绽而与《倚天屠龙记》接续不上。其一,谢逊原本武功尽废,可此处不但功力尽复,而且比之原来更要高强许多。作者借谢逊之口给出的解释为“此乃我佛慈悲之力,与武功无涉”;其二,就是失明数十年的双眼,竟也一朝复明。只是这眼睛是如何复明的,作者却不管不顾了。也许作者根本就忘记了《倚天屠龙记》中的情节,也许这部众人“攒出来”的书,非出一人之手,恰恰写此节的作者不熟悉《倚天屠龙记》的原著,所以才闹出此等笑话。总之,不论是何种原因,此处是情节上的一个大破绽是殆无疑问的。
以上所举虽数例,仅仅是此书诸多破绽中之九牛一毛,其他尚有峨嵋派掌门百劫师太的来历亦是糊里糊涂。按书中设定,百劫师太为郭靖之子郭破虏的后人,后因与张宇初情变而投入峨嵋派并做了掌门。这个设定显而易见是有问题的,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借灭绝师太之口,已经明确说明郭破虏在襄阳城破之时殉国了,屠龙刀就此流落江湖,下落不明。因此百劫师太的这个出身便是大问题。另外百劫接掌峨嵋门户亦是笔糊涂账,峨嵋派原掌门为周芷若,就算周芷若与张无忌、赵敏一同归隐,临走之时会不安排新任掌门人吗?况且,峨嵋派还有静玄、静照、丁敏君、贝锦仪、苏梦清等等静字辈僧俗弟子,可是这些人在《九阴九阳》中统统消失不见,难道都一起暴毙了吗?否则怎会轮到百劫任掌门?
总而言之,这部《九阴九阳》情节上的硬伤之多,堪称是金庸武侠续书中最多的一部。不但难以比肩《矫龙惊蛇录》,便是与一般的续书相比也是大大不如。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