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俄战争中的“胡子”

说剑斋 侠隐
2024-09-01

一、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势力侵入东北,与原本就觊觎东北的沙俄,互相明争暗斗,双方势力犬牙交错,互争雄长。庚子国难后,沙俄陆续派遣二十万大军进入东北,甚至任命总督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管理,清廷地方官形同虚设。


此时的日本人,不甘东北就此落入俄人之手,在英国的支持下对沙俄开战,1904年2月日俄战争正式爆发。


战争打响后,清廷宣布中立,但却有另一股势力,为日俄双方所招揽,那就是当地大大小小的“胡子”。


胡子是旧时东北人对土匪的称呼。清末乱世,东北地区胡匪横行,其中以辽阳高坨子的冯麟阁和三界沟青麻坎的杜立三最为著名。


二、


冯麟阁生于1866年,奉天府海城县人。少年之时就投身绿林,成为当地资格最老,势力最大的“胡子”。辽西巨匪杜立三和后来的东北王张作霖均是其晚辈。


在沙俄以清剿义和团为名,派兵侵入东北的时候,地方乡绅为了自保,遂与当地的胡匪联系建立“保险队”。黑山县齐家窝堡的乡绅刘春烺与冯麟阁相识,保举他成立“大团”,旨在保境安民,团址设在辽阳县高家坨子。附近各处的小股匪帮,大多被冯麟阁吸收,共计一百零八帮。


冯麟阁成立大团之后,辽西巨匪杜立三随之加入。但杜立三只是名义上加入,对冯麟阁只听请,不听令,可谓独树一帜,分庭抗礼。


三、


杜立三生于1880年,辽中青麻坎人。杜立三12岁时便闯荡江湖,后来势力渐大。在青麻坎西南十里有个村子叫三界沟,是辽阳、新民、海城三地的分界处,杜立三将老巢设在此处。杜立三利用此地河道纵横的特点,将之建成一个“碉堡四立,重门深巷”,易守难攻的匪巢,周围几十里都是他的势力范围。因之杜立三被清廷称为“辽西巨匪”。


青麻坎西北六七里,隔辽河有一个小高丽房村,村内有豪绅栾佐廷,人称“栾七爷”。他纠集附近村屯成立联庄会,和辽阳吉洞峪徐珍的联庄会遥遥相对。


徐珍的联庄会只和官府交往,因此被称为“清会统”。栾佐廷与冯麟阁、张作霖都有交情,所以他的联庄会与官匪都有交往,因此被称为“浑会统”。


栾佐廷对杜立三十分忌惮,因此在1930年春,去大石桥请来二十多名俄国兵,以壮声势。有一次俄兵乘夜偷袭杜立三的匪巢,杜立三的弟弟打死俄兵班长,自己也受了重伤。俄兵退走后,杜立三整顿人马对俄兵发动进攻,击毙俄兵十余人,其余俄兵逃走。当地百姓平日深受俄兵侵害,感觉杜立三打俄兵给出了口气,因此公送“包打洋人杜立三”的绰号。


沙俄多次想剿灭杜立三,与杜立三数度交火,都被杜立三打退,尤其是沙俄兵到台安县张荒地大桥附近驻扎后,距离杜立三很近。杜立三本着卧榻之侧,不容大鹅酣睡的原则,数次攻打俄兵驻地。先后打死俄兵三十多人,打伤俄兵一百多人,迫使俄兵撤走。


俄军在东北境内四处为害,清廷无能为力,身为胡子的杜立三却能打的俄兵不敢直搦其锋,清廷之无能,清军战力之低下可见一斑。


杜立三枪法极准,每有意欲入伙者,都要经过杜立三开枪试胆的考验。入伙者头顶鸡蛋,杜立三站在远处开枪射蛋,凡是不胆怯、不怕死者一律录用。绝大多数情况下,杜立三都能命中鸡蛋,但也有少数命运不济之辈,被杜立三直接爆头,去枉死城报道了。


四、


日俄战争爆发后,双方均大力收买各路胡匪为己所用。就连已经接受清廷招安的张作霖都受到日俄双方的招揽。但沙俄名声极坏,大部分胡匪、马贼、保险队都被日军收买。


被称作辽西巨贼的金寿山,原本投靠沙俄,1904年夏又转投日军。蒙古族匪帮首领巴布扎布,在日军拉拢下,将所部编成“钦命正义军”。而实力最强的冯麟阁与杜立三均与沙俄有仇,是以都加入到日军一方,组成所谓的“东亚义勇军”,帮助日军袭击俄军,给俄军造成极大困扰,日本最终获胜,其中也有这些胡匪的功劳。


日俄战争结束后,冯麟阁接受清廷招安,成为清军的军官,而杜立三拒不投降,继续为匪。徐世昌为了剿灭杜立三,想出了以贼制贼的计策,让张作霖去除掉杜立三。


张作霖与杜立三本是结拜兄弟,但受命后,还是骗杀了杜立三。杜立三的余部或被张作霖收编,或是逃散。杜立三的妻子郑梅生则为了给丈夫报仇而加入革命党,并参加了辛亥革命。


冯麟阁接受招安后,在与张作霖的争斗中落败,但张作霖并未难为他,甚至在后来还救过他的命,冯麟阁最后死于心脏病,享年六十岁。


相关文章:

1、旅顺大屠杀

2、张作霖清剿蒙匪

3、盟友一定要找靠谱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侠隐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