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台湾急着做亚洲首个同婚合法地,原来是为这个

2017-06-06 两岸观察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两岸观察”,再点击“置顶公众号”,再点击“置顶公众号”,这样您就可以免费收到经典文章了

日前,台湾当局冒着岛内赞同与反对严重两极化的民意,并在“司法院”大法官的“释宪”助力下,使台湾成为亚洲地区第一个同性婚姻合法的地区。然而一周之后,台“交通部”观光局副局长刘喜临的一番话,才让大家幡然醒悟,台湾当局费了这么多“周折”和“心思”,最终的目的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台湾同性恋者庆祝台湾通过婚姻平权修法


借“彩虹经济”为台湾“捞一把”



数据显示,全球同性恋旅游市场每年增长高达10%,一年的消费力接近3.7万亿美元,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积极争取的客群。也许是被台湾当下经济遭遇寒冬和衰退的境况逼急了,台湾“交通部”脑洞大开,竟打算用这股“彩虹经济”为台湾“捞一把”。

台“交通部观光局”副局长刘喜临便认为,从观光角度来看,同性恋者不失为一种客群。对此,他们将邀请同性恋团体旅游专业旅行业者及媒体赴台踩线,还设置了一些文化创意景点,做足了“拉人留心”的“面子工程”。

看似有情感的“温馨的欢迎”,其实背后逃脱不了“钱心”。岛内旅行社表示,同性恋者旅游是商机的“大肥肉”,台湾成为亚洲同婚合法第一区,自然会成为同性恋者的“天堂”,创造一股“彩虹经济”,背后庞大的“彩虹利益”势必将成为台湾赚钱的商机。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在当前台湾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增高、科技人才外流、竞争力下降等情况下,尤其是陆客减少、观光产业变“惨业”、夜市进入“关光”的现实中,台湾想出“彩虹经济”的法子病急乱投医,可惜“开错了方子”,使台湾突围恐怕“用错了劲”。


用“新南向政策”拯救台湾经济是“本末倒置”



由于台湾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和两岸同属一中,破坏两岸和平发展现状,严重影响了陆客赴台游意愿,使岛内整个观光产业链条上的旅馆、游览车、购物店纷纷停业转售或者倒闭关门。

台当局“移民署”统计,今年前4月赴台个人游人数为34万多人次,较去年的53万多人次减少36.2%。投资台湾观光业的外资企业,认为今年成为台湾观光产业的“关光元年”,决定下半年起全面退出台湾旅游市场,转往日本和泰国继续赚大陆游客观光钱财。

旅游业坦言,现在只是餐厅旅馆关门停业,接下来将影响到台湾的每一家商家。购物店业者估计,全台专做大陆游客团的购物店原有140-160家,目前至少已有40-50家停业,估计年底前会有100家关门。台中逢甲夜市因为陆客锐减,店关了,人没了,钱也跑了。

然而蔡当局却全力推动“新南向政策”,一厢情愿的做法并没有达到“满意心愿”,反倒是加剧了台湾经济困难。用东南亚旅客添补陆客减少的缺口,并对每位旅客可补助金额400元至1000元新台币,而最终只能落得“台当局砍掉了一个1,却只补了0.001,根本没帮助”,“花钱请人撑场面”的法子可以说“不管用”。

显然这种做法本身就是本末倒置,因为台湾尽失语言优势、情感优势、文化优势,“新南向政策”终因“水土不服”而惨败收场。

国际信用评等机构穆迪的报告就指出,“新南向政策”的成败取决于两岸关系。出口、消费、投资无一不与两岸关系密切相关,事实早已证明台湾经济的前途系于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


拒大陆千里之外,对台湾经济“百害无一利”



由于蔡当局采取的“设限、严管、打压”两岸经贸合作的策略,甚至提出“要告别以往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现象”,对大陆企业投资入股台企采取更为严厉的管制办法,先是否决大陆立讯公司以38.7亿元新台币入股台湾美律公司,接着又否决了大陆三安公司入股台湾环宇公司投资,两岸经贸交往交流受到政治限制,热络关系被迫冷却。

无党籍桃园前“国民大会代表”邱建勇表示,台湾是经济动物,经济才是台湾唯一存活机会,要知道企业主比小老百姓政客更敏感,当康师傅等大企业放弃台湾,专心到大陆发展,就应该检讨和反思台企台商为什么要“西进”。


2016年,由于新上台的蔡英文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出现重大变数。伴随着两岸两会协商的中断,两岸经贸关系制度化进程严重受阻;两岸贸易额持续下降,双边投资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两会已经签署的“服务贸易协议”,由于台湾“立法部门”迟迟不予批准而无法生效。此前两会已经磋商多次的“服务贸易协议”,更是随着两岸协商的中断而中断。

作为外向型经济体,台湾经济高度依赖出口。特别是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中断近十年的两会协商得以恢复,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基本实现,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更加密切。

台湾“前驻美代表”沈吕巡表示,7年来台湾对大陆顺差累计约6千亿美元,7年来台湾对外贸易顺差总合是2022亿,如果没有大陆市场,台湾的国际贸易收支会倒赔、变负4千亿美元,而且影响很大,会是致命伤,所以台湾应珍惜大陆市场。


“先政治后经济”,台湾经济突围成“画饼充饥”



近年来,受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台湾经济并没有在“马上好”和“点亮台湾”的鼓动下,走出低迷,实现突围,虽然2016年个别月份实现了小幅度经济增长,但却是“物价比工资涨得快、政治比经济热得多”,尤其是台湾民众的收入下降,幸福感下跌。

蔡英文采取的“政治第一、经济第二”的策略,不仅无助于改善岛内经济环境和结构,反倒会加剧岛内经济衰败和边缘化。先政治后经济的手段,只会空喊口号,纸上谈兵,让投资者感受到既少热情又缺实意。台当局推出的“五大创新产业”因为脱离岛内经济实际,看似有商机,但是最终只会是“看得到、吃不到”。

台湾各大机构预估2017年经济成长率均不到2%,显示台湾经济虽然可能较去年略为成长,但仍未走出低气压。投资减少,消费降低,出口乏力,台湾想实现经济突围,看来是“难了”。


在岛内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蔡英文当局一味要隔断与大陆的经贸联结,势必造成岛内经济失去内在复苏动力,加速台湾经济的边缘化进程。正如台商们所言,此番“闭关琐岛”的做法,坑苦了台湾,害惨了民众。大陆学者也认为,台湾应当意识到大陆的巨大机会,积极参与,不要错失时机。

在“力抗大陆”的号召下,处处以行政手段对陆资陆企严格审查,并用政治心态取代经济利益,炮制所谓“红色产业链威胁”,背离台企台商和岛内青年“西进”的主要意愿,靠“政治意识形态”的阻挡显然“不好使”。

企图绕过大陆走向世界,隔断和干扰台湾与大陆的经贸联结与文化情感纽带,不顾岛内民众的福祉和台湾的未来,“联美日抗大陆”的招法只会加剧台湾经济边缘化,增加经济突围难度,此番种种努力根本就是脱离实际的“不对路”。

现在,又搬出“彩虹经济”招法,打算能够“狠赚一笔”,既荒唐可笑,又荒谬无知,急过头的“异想天开”只会让台湾成为“笑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