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浴血南疆(之四)永远读不到的家书

2017-05-24 书剑飘香 铁血湘军第一师

书剑飘香专栏007

那是一段难以述说的悲壮,

那是一段激情似火的岁月,

那里澎湃着我们血性张扬的青春,

那里流淌着今生今世对战友永恒的爱,

那里有抹不掉的人生豪迈!

作为一个连续两次参加中越边境之战、两次担任过突击队成员而幸存下来的老兵,愿将尘封30多年的战火记忆奉献给朋友们!

浴血南疆(之四)永远读不到的家书

彩云之南是美丽又充满魅力的,这里鲜花似锦,绿色如荫,气候温润,一派南国的清秀和娇媚,尔今,是许多人魂牵梦绕的旅游佳境。

然而,1985年我在云南,却没有闲庭信步的悠哉和浪漫,而是伴着南疆日益浓烈的硝烟,于这年10月底,作为某部双大功连的副连长带领一群与我一般大的战士们踏上云南边陲老山前线662.6方向的140高地。

当时,高地三面环敌,我和一个加强排的士兵就坚守在整个石头山顶被炮火炸得白花花、一片狼籍,方圆不足400平方米分别叫“左1”、“140”、“左2”的三个山洞内。往下约50米就是敌军的山洞,其中“左2”阵地前出1号哨位距敌军的哨位仅有8米,可以说,我们的任何动作都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受到严密的监视。

而我方唯一的一条通往后方的山道还处在敌军的重机枪和阻击步枪火力封锁之下,只有利用夜幕或早晨的大雾掩护补充给养、弹药和救送伤员。

刚上阵地时,大家都格外的警觉和小心,因为敌军常常枪炮袭击或者派小股特工队骚扰。昼日,我军从各个方向监视着敌军的一举一动,可以说,任何风吹草动,都瞒不过我全方位的监侦系统。然而,到了夜晚,敌军就可能占一些便宜,虽然我们有微光夜视仪等器材,但敌军凭借熟悉地理和丛林地长大的南方人善于钻山越岭的优势,经常搞一些小动作,稍一放松,就要吃亏。所以,我们警惕的弦,绷得紧紧的,随时准备着敌军的偷袭和反扑。

坚守140阵地一个月内,我们17次打退敌军的进攻和夜间偷袭,歼敌30多人,对敌作战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战果越来越大。然而,随着防御作战的旷日持久,在阵地一呆就是3个月,诸多困难显露出来。

处在敌军的三面封锁之下,补给十分困难,特别是生活,全是吃压缩饼干,啃罐头,不能做一餐平常饭,吃水要靠军工队的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到几公里外的蓄水坑去取,要节约着喝,每天人均三勺子,时间一长,每个人的嘴上长满了干疮。再就是阴雨和潮湿,阵地上的东西几乎全都发霉,尤其是被子、褥子长满厚厚的毛,南方雨水多,山洞渗漏,外面大下,里面小淋,常常要泡在雨中。

长期处在阴湿之中,许多人烂腋窝、烂裆,浑身发痒。对战士们说来,最大的痛楚是孤茕。孤独是人类生存最大的敌人,长时间坚守在一个哨位,不能自主活动,没有音乐,没有体育活动(只能蛰伏在洞内),不能交谈(因为距敌人太近),不能吸烟(因为有火花),只有漫长的守卫,寂寞的折磨对人神经的摧残是致命的。大家最大的心愿是希望找个地方跑一跑,放松地大喊大叫一番。

日久天长,许多人变得非常松懈。虽然我整日提醒“警惕”!“警惕!”然在哨位迷糊、睡岗的仍屡见不鲜,因为距敌只有咫尺之近,容易被敌人抓俘。所以,一有响动,我总是像怀揣着小兔一样惴惴不安。在高度的紧张之中,我们急中生智般发明了自警自娱的方法:阵地音乐会。

作为整个山头的最高军事长官的指挥中心,我的山洞相对要大,位置要安全,可以用适当的声音说唱。我就和洞内的通讯员、卫生员、警卫员等四人编制一台针对性较强的“文艺节目”:有地方戏、讲故事、朗诵诗、学各种动物叫等等,还隔三岔五把有文艺专长的士兵从三个阵地轮番抽上来演唱。

为了保持高度警惕性,防止意外,每到夜深人静战士们的神经极易麻痹的凌晨,我们的阵地音乐会准时开播。我先是利用前沿指挥所四通八达的通讯工具,呼叫“左1、140、左2、1号、2号……”“听到后,吹口气(许多哨位距敌太近,不能言语,只能用吹气的方法表示听见)。”于是,在一片吹气声中,战地音乐会“隆重”开始,哨位上的士兵头戴电台的耳机,边听边警觉地注视周围的敌情。不过,这一招还真灵,在乐融融地说笑中,大家忘却了孤寂,没有了想家的痛苦,杜绝了误岗、睡岗的现象。

在距敌最近的左1阵地1号哨位上,有一个名为王光庆的年仅17岁的小战士,山东齐河县人,参军时年龄不够,是瞒了岁数入伍的,一开始在营部干勤务员,部队接到参战命令后坚决要求到三连来,赵树铁营长经不住他的软缠硬磨,下放至我连。

由于我连作为团队的尖子连坚守在全团的最主要的140防御方向,战斗的激烈和艰苦是可想而知的。当兵不足半年就要上战场,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残酷的,我们连队领导经过研究决定把王光庆等几个年龄小、兵龄短的安排到阵地稍稍靠后一点的连预备队。

王光庆知道后,坚决要求到第一线,他说:“我是想杀敌立功才到大功连来的,不上最前沿怎么打越寇!我要亲手打死几个越南兵!”在他的再三表决心、请战下,把他放至左2阵地,他又要求坚守最前出的1号哨位。

1号哨位距敌仅数米,作为全团防御的尖兵发挥了预警、先期触敌、为炮兵指示目标等重要作用。由于1号哨位出色的表现,三个月后,坚守左2的九班被记集体一等功。

再后来,是我们完成防御任务下阵地。不过,就像冥冥之中的预感一样,临下阵地前,一发突如其来的炮弹击中了1号哨位,九班长负伤,王光庆同志当场牺牲,一句话也未留下。

为这,我很是伤心,专门写了一首诗表示深深的怀念。

 2016年11月,我们开展了为烈士王光庆母亲房屋修缮的捐款活动,共筹集资金近8万元。其中,战友及社会各界朋友捐款近5万元,齐河县民政局捐款2万元,200旅大功三连老部队捐款1万元。

2017年5月6日,赵树铁、陈保平、赵宽、王洪林、赵国利等战友组织了给王光庆烈士的母亲房屋修缮的开工仪式。

读王光庆烈士家书有感

1985年12月17日,处在老山前线最前沿,距敌阵地仅8米,年轻的小战士王光庆,在越军一次突然的炮火偷袭中,被弹片击中头部,英勇献身。

牺牲后两个月,全然不知详情的烈士父亲在连续的几封来信中,仍不断地询问和叮嘱:同期入伍上战场的老乡,有的寄回立功喜报,有的火线入党、提干,吾儿怎样?要英勇杀敌,报效祖国,为家乡亲人争光!……

笔者读后,泪雨潸下,感慨万分,始有下文:

“伴着冲天氤氲

悲壮地离去

那般仓促 那般轻盈

十七个春秋

适才还一路高歌奢谈人生

恍惚间春泥留芳

身后

残阳如泣 刀光血影

家父襁褓里种植

万笔眷眷 千行铮铮

慈母乳汁滚热

托起连绵的憧憬

邻家女痴心编织

密麻麻的期等

岂不知年轻的魂灵

早已 悄然远行

对饱浸涟涟泪水的声声抚爱

对亲人的魂牵梦萦

对载满山盟海誓的眼睛

虽酣眠边关

也不该沉寂 懵懂

死神 消磁戍边的誓言

浇灭青春的火辣

抹不去焱焱激情

家乡的亲人

莫再丝竹寄爱 殷殷叮咛

跳动的烂漫

已融在攀枝花丛

追寻圆满 培育忠诚

来自天际幽幽呼声

将唤起更多十七岁的花季

锻铸鸷鹰”


不少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和留言、分享、转发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分享和转发,以示鼓励。
原创不易,需要坚持,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坚持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