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浴血南疆(之九)报国,要有一腔热血和过硬的技能

2017-06-05 书剑飘香 铁血湘军第一师

书剑飘香专栏012


那是一段难以述说的悲壮,

那是一段激情似火的岁月,

那里澎湃着我们血性张扬的青春,

那里流淌着今生今世对战友永恒的爱,

那里有抹不掉的人生豪迈!

作为一个连续两次参加中越边境之战、两次担任过突击队成员而幸存下来的老兵,愿将尘封30多年的战火记忆奉献给朋友们!

浴血南疆(之九)报国,要有一腔热血和过硬的技能


1984年的8月17日,我们第一批见习学员来到南京军区赴南疆的轮战部队,我和济南陆院的郑守根、孙万华一起来到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实习的连队——陆军1军1师2团1营2连,我任1排见习排长(我的排长是秦鸣鸣),他俩分别任2排、3排见习(2排长是陈保平、3排长是赵宽)排长。

1军1师是一支有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我所在的2团是个红军团,有两个红军营,十个红军连,是开国元帅贺龙在1927年打游击时创建的,曾参加过百团大战、保卫延安等著名的战斗,解放后,参加过抗美援朝和1962年的抗击蒋帮入侵的战斗。

我所在的2团1营2连更是一个英雄的部队,曾在全师军事六项比武中获得五项第一。

来到的当天晚上,恰巧一排进行夜间射击,我就随着排里的战士到驻地附近的临时靶场进行实弹射击。

荧火虫般的小灯泡在靶纸上隐隐闪闪,忽灭忽现,大家要抓住闪动的瞬间快速击发,反之,将失去机会。不过,大多数士兵都打得不理想,尤其是刚补充进来的新兵。最后,大家把目光集中到我的身上,都想看看我这个科班出身“学生官”的含金量。我二话没说,端起枪瞄向目标,在微光闪烁的刹那间,“叭、叭、叭!”灯泡灭了几个,顿时,博得这些士兵的一片喝彩声。

其实,这些射击技能和成效的取得,来自在济南陆军军校一年来积极的钻研、刻苦的训练和技巧的拼搏。

陆军1师2团2连1排战友在老山前线打进攻战前合影。


1983年的8月,济南陆军学院新组建的学员7队,82名学员来自山东省内的几十所院校。当时的队领导都是军校首长从整个陆军学校各部门选调最出色的、带兵经验丰富的教官、学员队干部组成,且职务上高配的。时任队长安绍连(副团职)、教导员徐友勤(正团职)、副队长侯振勇,一区队长龚宗俊、二区队长李万国、三区队长王继洲。

我们这些学员,既有毕业于山东大学、青岛海洋学院、山东医学院等名牌大学的,也有像我们一样,来自淄博师专、青岛师专等三类学校的。但是,射击、队列、兵种、战术等20多个新课目使大家处在竞争的同一起跑线上。

实弹射击是军人的基本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军事课,是打造军人良好心理素质的,是对个人心态、耐力、技巧、应变等综合能力的检验。

9月的一天,连绵的秋雨把大地滋润的氤氲缭绕,雾气茫茫。学员深一脚、浅一脚踩着泥泞的小道,来到实弹射击的靶场,高高的靶台下,一溜竖着9个靶子,场内外一片肃静,只有射击教员最后一次讲解着动作和要领。

  “叭!”“叭!”“叭!”伴随一阵阵清脆的枪声,真正的实弹射击开始了。“7环!”“9环!”“光头!”……随着报靶员对场上正在射击学员成绩的通报,场下的学员心情骤然紧张起来,每个人都像怀抱着一个焦灼不安,随时准备腾越而出的小兔,普遍的感觉就是内急、内频,有的不到十分钟就去小解一次,来缓解泛涨起来的无形压力。

轮到我上场了,抖擞精神,一跃而起,站在射击台边,竭力排除干扰,压抑内心的紧张,集中思想地等待教官发出的命令。

“卧姿装子弹!”一声令下后,我快速地卧到,出枪,然后,将枪拖稳稳抵在肩窝的肉厚处,按照三点成一线的原理据好枪,瞄向百米处的胸环靶。

“射击!”我压抑住内心深处的“砰”、“砰”直跳,左眼闭,右眼睁,透过缺口看准星,瞄好白靶心的三分之二处,然后,稳稳地扣动着扳机。

“砰!”“叭!”“砰!”“叭!”身边传来性急学员的枪响声。一阵心悸,我紧扣扳机的手又松下来,喘了一大口气,又缓缓扣动起枪机。这时,准星、缺口、白靶心这条线已不像刚才那么清晰,在眼前渐渐漂乎了起来。就在这时,“砰!”一声,肩膀被猛烈抵动了一下,眼前泛出一串金星,哦!不知不觉中,我打出了第一枪。好像是打了个7环。再往下,自己就沉下心来,瞄着靶心,看着弹着点,一发一发的打,到最后,我们这一组九人中其他的学员都打完了,我还有两发子弹没有打,但是我一点也不着急,仍就慢悠悠地发射出去。

实弹射击第一练习,是半自动步枪打固定目标,属于精度射击,除了掌握动作要领外,眼睛还要好,由于我的视力不算好,右眼0.8,左眼1.0,所以成绩总上不去,五发子弹最好打到45环。

但是,对其他的第二、三、四、五练习,包括抵近射击、轻机枪连发射击,只要不是打精度,我都打得很好,成绩都是优秀。

手枪射击,更是我拿手的好戏。其射击的技巧是有意击发无意响,动中瞄准,动中击发。倘若你认为什么时候瞄准了再扣扳机,这时候保准脱靶。而许多性急的学员往往掌握不住要领,将子弹打飞了。而我呢,总在教练员“边晃边瞄,边瞄边扣”的口诀中,打的多是10环,很少打9环。

3连突击队成员拔点训练时合影。


直到20多年后的一天,我到军营的一个靶场,与部队许多官兵进行手枪比赛,虽然久不闻枪声,但面对着那么多现役军官,我还是有条不紊地打了好多的10环,令那些现役军人们好生羡慕。

多年的从军实践,使我得出:成熟的心理,战斗中的清醒,才能面对战场各种复杂问题,以不变应万变。

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不会有好成绩、好结果,甚至会闹出许多笑话。在我们学员七队就暴出过“手枪打连发”和40火箭筒“验筒”的笑料。

一般人都知道手枪射击只能打单发,没有打连发的功能。但是,我队一名学员由于心情紧张,打完一枪后,手指一哆嗦,出现连击,另一发子弹又打了出去,且不知飞向哪里,于是,大家就调侃道:该学员发明了“连发手枪”。

在部队,“验枪”是动用枪械前后的必要程序。因为各种枪械在射击前后,都有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将子弹残留膛内,在尔后的演习、训练时会因不防备造成人员伤亡。而40火箭筒作为打坦克或其它固定目标的重要火器,只有在射击时才会把炮弹装上,不存在“验筒”的可能。而我们的一个学员,在被教练员从队列喊出让他讲解使用火箭筒的要领时,他突然讲出,第一步就是要“验筒”,并加以表演,令整个学员队一片哗然,笑声一片。

其实,信心、自信是在不断的锤炼、击打、培养中造就的。

到部队基层任职后,我对射击技巧的探索和实践,从入门逐渐成为连队的最高技术权威。在1985年8月第二次赴云南前线临战训练时,我作为副连长兼射击技术教练,带领班长们,把所有战士们的枪一一校对好。

当上级从对越作战的丛林山地特点出发,为每个连队配发带瞄准镜的两只狙击步枪,大家都不知使用方法时,我带着几个射击好的战士,摸索、调校出如何用狙击步枪射击越军单个目标的有效方法。

老山作战时指战员使用过的冲锋枪、头盔


1985年2月下旬,我第一次参战撤下阵地后,当时,全军所有军校赴云南前线的实习学员都云集春城昆明休整。

闲暇时,我们济南军区的见习官,三三俩俩到周围市区的商业街游逛。在一个大市场的侧旁,一个摆气枪摊子的生意人向我们招手,让我们试试身手,说打中了不要钱,还有奖励。刚刚从前线下来,见了枪,很兴奋,手也发痒。再说,什么枪、炮都操过,就这气枪不知什么滋味,于是,我就端起枪,朝着十多米外的气球打去。第一枪,偏了!

怎么回事?从操枪击发到看到弹着点,我都很规范,问题是出在摆摊人把气枪的准星扭到一边去了。修正弹着点不正是自己的绝活嘛!

所以,正当摆枪摊子的人高兴得要命,认为这钱有得赚了的时候,我从第二枪开始,就一枪击一个气球,一会儿,四、五十个气球全打爆了,直打得摆摊人脸色越来越难看,最后一个劲直恳求道:同志,累了吧,歇歇吧!

其实,射击中准确地瞄准、击中目标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根据枪的缺口、准星位置修正好弹着点,一般来说,我在第一枪没有打中目标的情况下,经过测距、估算,从第二枪开始,就能迅速、准确地击中目标了,这算是多年的军旅实弹射击打出来的收获和自信吧!

从听到枪声心就发颤,到举枪时豪情迸发,最后成为在老山前线的最前沿阵地,率领连队战士用无情的枪弹还击越南侵略者的排长、副连长,这就是一个部队基层指挥员对单科军事课目理解、掌用的心路历程。

报效国家不是喊出来的,是拼搏出来的,是用热血、信心、勇敢和过硬的技能来实现的。


 不少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和留言、分享、转发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分享和转发,以示鼓励。

原创不易,需要坚持,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坚持的动力!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  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