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可持续设计|双新食物森林生态水系统改造

东方亮 绿屏自然
2024-08-29
自两年前参加完贵州侗寨美德村生态村屋改造,我的可持续理论知识更新缓慢了,一直没有实战。得知绿屏自然团队计划在4月对天津双新食物森林的生态水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并由我期待已久的嘉成老师主导(由于之前嘉成老师的PDC课程因故未能开设,这次改造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实践机会),自然不能错过。
嘉成老师提前两天到达的现场,考察后决定将原先的雨水收集系统与生态池塘改造,拓展至四个各具特色的水系统改造:生态池塘、雨水收集系统、昆虫屋及螺旋花园的水系统,这无疑提升了任务难度,但也增添了更多期待和乐趣。通过图文记录下两天内超额完成的改造成果,便于日后参照和改进。

△ 改造前的池塘


生态池塘的改造是本次改造工程的重中之重,也是第一天的主要任务。在课前,绿屏自然的伙伴们已经将原先的池塘清理干净,学员们可以直接开始搭建,节省了不少时间。我们重新修整了池塘轮廓,清理碎石夯实土壤,铺上防水膜,在底部和边缘垒上大石块,凹出池塘基础造型,再用小型鹅卵石、火山岩以及淤泥混搭填充石块缝隙,剪去多余的膜料,最后再放入原池塘保留下来的,以及新增的水生动植物。

整个过程最考验的并非是搭建技术,而是设计思路。食物森林中的生态池塘一端挨着雨水收集系统,负责承接溢出的雨水;另一端连接着水稻田,我们埋入了一根可活动的L型连通管,通过转动管口方向,来控制进入水稻田的水量,实现了雨水的高效利用。通过设计深浅不一的水域,为不同水生动植物提供最佳的生活环境:浅水区适合供氧的挺水植物生长,深水区温差小,适合鱼虾类生存,同时也对调节整个池塘水温起到关键作用。那么在水生植物的选择上,则可以考虑冬季仍能继续“搬砖”的小伙伴,如睡莲、香蒲等。

生态池塘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样的,需要因地制宜,从实际需求出发,通过一系列设计来确保池内水生动植物和谐共生、避免水体恶化,最终实现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和自然平衡的水生环境。



原先的雨水收集系统在设计上存在缺陷,导致本应作为储水装置的水塔却成了过滤装置,即雨水在屋顶汇集后,没有经过适当的过滤直接流入水塔。水质不达标,外加遮光和密封不到位,水塔内藻类滋生,难以长久储存。因此改造的核心就是重新设计雨水管道的结构,让干净的雨水进入水塔,使水塔回归储水的功能。

我们需要先清理已经用了四年之久的水塔,脑补着难以描述的画面,小心翼翼打开水塔盖子,只见水塔底部墨绿色一片,漂浮着些许油膜,竟没有一丝恶臭,散发着藻类特有的味道。从用水口接了一小瓶水,在阳光下清澈透明,闻起来有一丝宝矿力的清新味,小伙伴准备带回去进行水质检测。

原先的雨水管道自然是无法再使用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先设计好雨水的路径走向,确定每个拼接口的位置,测量每一段管道的长度,再进行切割和最后的组装,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当雨水在屋顶汇集后,会先经过第一道过滤口,筛走较大的杂质,如树叶和漂浮的大块垃圾。雨水在垂直的管道内水位上升,水中较重的杂质下沉(最后可通过阀门排出),较轻的杂质上浮,取较为干净的中段水进行储存。此外,我们还在水塔内设置了浮力球,当内储存到足够的水量即浮力球随着水位上升而抬升,直至关闭进水口,多余的雨水则从溢水口流出,最终进入池塘。整个过程实现雨水收集、过滤、储存、外溢的顺畅循环,完美实现雨水收集。








昆虫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传粉、分解有机物和控制害虫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天然材料搭建而成的昆虫屋,通过模拟昆虫的自然栖息地,为昆虫提供了安全的庇护所。如果能在昆虫屋周围就近提供水源,则更有利于它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所以针对昆虫屋的改造,我们的重点就是增设一个小型水系统。

雨水是这个小型水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水来源,为了尽可能收集到更多的雨水,我们扩大了屋顶面积并铺上天然的树皮,美化屋顶的同时,雨水也能顺着树皮纵向的纹理顺理成章地汇入竹片导水槽。在靠近昆虫屋的地面,开挖了一个小型水坑,同样铺设了防水膜,垒石做了造型。为确保雨水能更精准地滴入水坑,利用绳索和小石块进行引流。这里也可以有更多的小创意,例如可以用铃铛替换小石块,这样水流下落的时候会有更丰富的造型,添加更多的趣味性,本次改造现成物料有限,以后有机会准备试一试。最后在小水坑中增添几根树枝,用于小型鸟类的停留。

2.0版本的“小别野”,多了一个私人尊享泳池。浅浅的水源不仅为昆虫提供了生存繁衍的便利,同时也为鸟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停留嬉戏场所,我们笑称这是昆虫界小户型的汤臣一品,虫均值得拥有一套!

△ 1.0版本的浅水坑      2.0版本的浅水坑
起初我们铺设的时候,最上层的土工布超出中间防水膜过多,多余的布料和土壤接触面积过大,水分沿着土工布都渗入了土壤,水坑留不住水。几天后小伙伴回去重新做了铺设,最后得以成功留住水,小水坑也变得比之前更加精美。





螺旋花园是刚接触可持续设计时让我最感兴趣的设计之一,根据种植的高度不同,日照情况和空气湿度都会有所不同,可以种植适合不同气候喜好的植物。多品种种植体现“多样性”,充分利用狭小空间符合“小规模集约型方式”,都遵循着永续设计的理念。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螺旋花园地势高的地方土壤干燥,地势低的地方土壤潮湿,依据此特征来选择品种和决定种植的位置既能提高存活率,又能节省占地面积。

食物森林原先的螺旋花园,除了植物需要微调外,最大的问题是坡度过大,水容易流失过快,并且带走大量有机质,需要增加一些障碍物来改善。我们将改造生态池塘时拆除的木桩再次”废物“利用,根据合理间隔打入木桩,以此增加阻挡物,延长水流从螺旋花园高处到低处的流经距离,减缓水流的速度,留住土壤有机质。同样,在最底部,我们新挖了一个小水坑,保存多余的水资源避免浪费的同时,也能够为喜欢湿润土壤的植物提供生长环境,还有利于吸引捕杀害虫的青蛙光顾,增加生物多样性。

可持续改造并不能一蹴而就,也无法尽善尽美每一次改造的完成,并非是终点,而是一个的开始,正是其不断迭代、持续优化的特点赋予了它神秘的魅力。我们只是完成了初步的创作,接下来交给大自然,任由其以独特的方式去雕琢、去创作,给它一点时间,相信能够为我们呈现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

绿屏自然的小伙伴们前期的充分准备,课程过程中细心、耐心且负责地提供协助,使得学员们能够在有序、温馨的氛围中沉浸式学习嘉成老师严谨的设计思路与幽默的讲解相得益彰,让大自然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在我们大脑中变得清晰而生动进一步体会到自然所蕴含的科学与智慧,也对可持续设计的理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日后,相信双新食物森林将在大家共同的呵护下愈发生机勃勃,成为社区居民学习、实践和体验可持续发展的宝贵场所。



THE 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绿屏自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