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辉煌70载 一路“建”证】今天,从71年前成立的这个特殊兵种说起

八一,

向老铁道兵致敬!

这支队伍,在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中诞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展壮大,在市场大潮中接受洗礼淬炼……

70年来,他们见证了共和国发展的波澜壮阔,更“建”证了一座座南征北战的大地丰碑。

70年来,“铁道兵——中国铁建”这块金字招牌,更彰显出厚重的分量、沉雄的品质。

70年来,“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的铁道兵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铁建人拼搏奋进,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在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之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2周年的今天,集团公司官微推出【辉煌70载 一路“建”证】专题栏目,用珍贵的历史图片,回顾我们这支队伍从“兵”到“工”的历史,回望70年来的历史瞬间,讲述企业改革发展、与祖国共成长的故事,感受英模榜样的勇气与精神,塑造新时代中国铁建文化,凝聚打造“品质铁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在硝烟中诞生】1945年8月,东北民主联军成立第一支护路部队,以此为基础,1946年东北人民解放军护路军成立,维护接收后的东北铁路交通秩序,保障铁路畅通。1948年7月5日,以东北人民解放军护路军为主要成员的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也称铁路修复工程局)正式组建,黄逸峰任局长,从此,人民解放军序列出现了一支新型的特种兵部队

1948年7月5日,铁道纵队在哈尔滨市极乐寺正式成立。

1948年8月15日,根据东北战场形势发展的需要,以东北人民解放军护路军步兵第一、二、三团,牡丹江军区独三营,辽吉军区独三团第一、三营及独立六团和护路军教导大队的一部分为主,分别在东北三岔河、梅河口组建铁道纵队第三、四支队(中国铁建大桥局前身)。彭敏任第三支队队长、徐斌任第三支队政治委员,龙桂林任第四支队队长、郭延林任第四支队政治委员。组建后,7600多名战士立即投入到战时铁路抢修中。

【修通辽沈战役的胜利之路】

根据东北野战军的战略意图,铁道纵队冒着战火硝烟,沿着锦州、长春、沈阳三个方向前进,抢修战争中遭受破坏的战区铁路,保障了辽沈战役的铁路运输,并迅速把东北主要城市之间的铁路连成一片,使列车直达关内,保证了东北野战军入关作战。

陶赖昭松花江大桥,是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第三支队抢修的第一座大桥。1948年10月24日,时任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陈云在铁道纵队修复哈长线陶赖昭松花江大桥通车典礼上说,这座大桥的修复,“为东北人民修通了一条胜利之路”。

东北大门锦州解放后,抢修部队迅速向山海关挺进。山海关解放的第二天,火车的汽笛就在古老的长城脚下响起。

【助攻解放全中国】

1949年5月,中央军委正式发布命令将铁道纵队扩编为铁道兵团。从此,“野战军打到哪里,就把铁路修到哪里”,保障了大兵团作战的部队调动、粮弹供给和重型装备的运送,保证了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战略追击等战役战斗的胜利。

滦河大桥是北宁铁路关内段的特大桥和咽喉,有新旧两座大桥被国民党军队炸毁。第四支队根据前线需要和桥梁破坏情况,决定抢修旧桥,并于1949年1月4日正式开工。

1949年7月,第三支队第3桥梁大队打桩立排架,抢建陇海线洛河大桥便桥。

便桥被洪水冲毁后,战士们与洪水顽强搏斗,在湍流中打捞钢材。第三支队战士们欢庆洛河大桥胜利通车。

1949年7月1日, 第三支队抢修战士苦战两个月,抢通一座半永久性500米长的铁路便桥,横跨淮河两岸,中断12年的津浦铁路全线通车。抢修战士高唱胜利凯歌,开赴新的战场。

铁道兵团第三支队第3桥梁大队和桥工队于1949年11月25日开始抢修衡阳湘江大桥。图为战士们在波涛滚滚的湘江中组立钢架墩。

全国解放后,铁道兵团又一鼓作气投入到北宁、京汉、粤汉、陇海、北同蒲等铁路的永久复旧和宝成、来睦等部分铁路的改建、续建工程。至1950年8月,全国铁路复旧工程基本完成

1950年9月18日,中央军委发布通令,确定铁道兵团为中央军委建制。

 未完待续…… 

编辑策划: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

部分资料来源:铁道兵纪念馆(中国铁建展览馆)

主办单位: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

猜你喜欢

不散的军魂!八一,倾听老铁道兵的心声~

喜欢就点亮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