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深圳司机晕菜的排阵式交通控制是啥东西?看完本文,可别再晕了!
记者昨日从市交警局获悉,为了有效缓解交通拥堵,9月中旬后海海德一路北口和南海东滨路口将实施“排阵式交通控制”。目前路口已经安装了设备,预计在本月12日-15日之间将开始试行。深圳交警提醒,驾车经过路口时无需多想,只要跟着动态箭头指示路线行驶即可。(深圳商报)
“排阵式交通控制”是由深圳市南山区交警大队政委杨绍鹏研制开发,在世界范围内属首创(这个名号牛!)。这套交通控制系统彷如桌游,当庄家牌满之后需要向闲家分牌。早在2012年,该项技术已应用于深圳市南山区学府路上。在首1个月的试用期中,超过80%的车主对这个新的通过方式感到束手无策,众多的违章陷进使得驾驶者防不胜防。即使到现在,当众多深圳的司机朋友们看到这些技术的讲解,脑子里基本都一团浆糊,当深圳司机咋这么难!!!
那么,小交不禁问:这个“排阵式交通控制”到底是咋控制的?有这么难理解吗?效果会很好吗?今日,小交特查询众多文献资料,为大家来聊聊这个让深圳司机朋友们头大的“排阵式交通控制”。
“排阵式交通控制”是什么?
根据该项技术发明者杨绍鹏的介绍,“排阵式”是建立了一整套能最大限度利用道路空间,对分向车流提前诱导,多车道排列后,再依次放行的多级控制系统。也就是说,该项技术主要从空间资源利用的角度来提升交叉口的通行效率。这个空间资源利用的角度比较好理解,比如我们拓宽一条进口道、增加某个方向的车道数,都是这种思路。
那排阵式控制技术是怎么进行空间资源利用的呢?其实小交认为它也就是一种进口道重新分配组合的改造形式。比如,这个进口道同时出现左转车道、直行车道数都不够或没空间增加车道数的情况下,怎么办?这时排阵式就出现了,车道数不够是吧,那我先把进口道的车流在停车线上游一段距离先拦截下来(也就是在交叉口停止线上游再划一条停车线),左转、直行、右转的车流各行其道(可以一切照以前的形式排队)。而在两条停止线之间的这个空间,就是所谓的排阵空间了,也就是可变车道。比如,某个绿灯时间,它是左转放行(或待行),如图3所示,在排阵区域启动3条左转车道灯亮,在上游停止线停车的左转车流就可以自由选择排阵区域的3条左转车道排队通过交叉口。这样一来,是不是左转车道由原来的1条增加至3条了?这就在不增加车道数的情况下无形中实现了左转车道数的增加,进而增加了该方向的通行能力。
图1 排阵式交通控制实施前交叉口进口道
图2 排阵式交通控制原理示意图
图3 左转车道实施排阵式交通控制示意图
直行车道也是同理。如图4所示,在直行放行(或待行),排阵空间启动4条直行车道灯亮,那么上游停止线停车的2条直行车流就可以自由选择排阵区域的4条直行车道排队通过交叉口了,这是不是从直观上就可发现直行车道数由原来的2条增加至4条了,车道数翻倍了!
图4 直行车道实施排阵式交通控制示意图
这么一说,大家都比较明白了吧!小交觉得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排阵式交通控制方式。如果复杂点,比如图5所示,在左转车辆放行时,排阵区域内可能只需要2条左转车道就够了,那还剩下2条车道怎么办,总不能闲置吧。那要不设置1直行和1条右转怎么样?如果这样的话,那就必须告诉上游停止线停车的直行、右转车道该怎么走了。直行车道走3号车道,右转车辆走4号车道,左转车道走1、2号车道。这不就是现在排阵式宣传里的按车道数字择道而行了吗?明白了吧。
图5 车道组合型排阵式交通控制示意图
排阵式交通控制的效果怎么样?
从上面的简单分析,不难发现,排阵式交通控制实施后,通过排阵区域可变车道的变化组合,能从无形中增加进口车道数的规模,提高进口道的通行能力与通行效率。这是我们直观上感觉是这样的。
据这套系统的开发者杨绍鹏表示,一个绿灯时间内,如果三条车道完全放行需要18+18+18=54秒,如果提前都排成3排的方块车队,每排3辆,再按同样次序放行,则共需要3辆*2秒+3*2+3*2=18秒,就是说绿灯放行时间缩短为原来的1/3,那么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数提高到3倍。
那实际上呢。深圳交警也对南山区前海路-学府路交叉口的试验效果进行了监测分析。根据监测,排阵后前海路通行能力提高约66%,整个交叉口通行能力提高约47%。看来效果还是可以的嘛!
“排阵式交通控制”的几点隐忧
首先,小交认为是治堵效果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排阵式交通控制需要将原来的停车排队前移,也就是为了腾挪出足够的排阵区域,需要压缩原来进口道的排队空间。那压缩原来进口道排队空间后,进口道排队会不会溢出到上游交叉口?打个比方说,在实施排阵式交通控制前,假设停止线到上游交叉口的距离有200米,那么进口道排队长度最大可能达到200米(逼近上游交叉口,处于溢出的边缘状态),实施排阵式交通控制后,假设排阵区域需要50米,那提供给进口道排队长度只有150米。如果司机朋友在排阵通行时思考下人生(怎么个走法)或搞个擦碰啥的,通行效率不及预期,那在进口道同等车流规模下,因进口道排队长度缩短,可能迅速导致进口道拥堵并发生车辆溢出至上游交叉口。当然,如果像现在深圳来个严查“闯绿灯”,那至少还能保证上游交叉口不溢出。但这是一个冲击波,上游交叉口不溢出,那上上游、上上上游呢?
其次,是交通控制方案的问题。要实现排阵式交通控制,对进口道两个停止线的信号控制及排阵区域车道配置方案要求非常高,如何能根据进口道各转向车流规模,动态制定排阵区域的车道配置和信号配时方案,小交认为是最大发挥排阵式交通控制作用的难点所在。如果仅仅是固定的排阵方案,效果可能大打折扣。
第三,是如何让广大司机朋友认知、接受、认可的问题?经过2012年的试点,目前深圳交警已将排阵式升级为2.0版本,对控制模式和方案进行了调整升级,智能化更高;并对在路面显示的设备升级,由上方的车道指示牌、下方的诱导屏组成,同时信号灯也改成了国标当中的车道指示,视觉上更为直观、易懂。但从目前司机朋友的反映来看,晕蒙是共识。如何让司机朋友的晕蒙转化为叫好,这还需要在宣传形式和引导方面下更大的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