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随笔 | 就好这一口,就得这个病

2016-10-30 王国华 肖遥 阿紫 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小提示:在微信最新版本中点开“中国新闻周刊杂志”公众号,设置“置顶公众号”,就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更新。


插画|向朝晖


就好这一口,就得这个病文 | 王国华


我有个大学同学,四川人,毕业后到重庆工作。单位附近有一排火锅店,他发了工资,几乎每天都去吃一顿火锅。我问,你就那么喜欢吃火锅?他答,对啊,火锅是人间至美之味,你这北方人怎么能够理解?后来,同学说,他连吃一个月又麻又辣的火锅,终于得了胃病。


在我的想象里,喜欢某一种食物,应该对某种食物的弊端产生抗体。怎么还会得病?不知道胃病是否在川渝一带很普及,反正我在成都碰到几个吃货,多多少少都有点胃病。


另外倒有一个鲜明的例子。中国的口味分布,前人已经简单粗暴地归纳为八个字:“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东辣西酸属于生拉硬套,南甜北咸似乎还算靠谱。我老家在河北,后又在东北生活多年,深刻感受到北方人对“咸”的热爱。其他地方的瓜子是五香的、原味的,我老家的瓜子都煮成咸的。其实我小时候并不喜欢“咸”,但除了咸菜,也没其他食物可以选择啊。时间一长,养成了对“咸”的依赖。所以,很多所谓的特色地域口味,首先是原料易得,说到底就是穷,有什么吃什么。这样一辈辈传下来,就成了特色。人是有惰性的,长期食用一种物品,就懒得再去寻找其他食材了。


正因如此,北方人得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特别多。我的大舅二舅都得了脑血栓,长期卧床,最后还是凄惨离世。此外也经常听说村子里的某某某被“栓”住了。这种地方病跟他们长期食咸肯定有关系。


广东潮汕一带的人喜欢喝喝茶,而且花样繁多,下午茶啦,功夫茶啦。条件好的,买个几千几万块钱的大茶台;条件一般的,因陋就简,随便摆一个桌子,放几个茶盅也可以。但无论怎样,茶一定滚热,烫喉咙才好。我试过几次,那种感觉确实不一样。闷热的天气里,浑身是汗,知觉近乎麻木。唯独喉咙一烫一烫,仿佛一跳一跳,很舒服,也间接转移了身上的热。这跟川渝男人喜欢夏天光着膀子吃火锅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潮汕人得喉癌的人特别多,喉癌是这个地方的通病。病人吃不下东西喝不下东西,很痛苦。既然知道这些癖好会带来无穷的后患,戒掉行不行?好像也不容易办到。大家都有从众心理,反正在得病之前,谁都不相信得病的概率会跑到自己身上来。于是就好这一口,就得这个病。


你变成了谁的菜文 | 肖遥


我从前公司有一位工程师,我们都叫她“王木匠”,本来依据她的设计才华和DIY能力叫她王鲁班也不过分。但是这个高大上的外号被她坚决抵制,她说,作为一个代号“木匠”的手艺人,不被公司的“嘴子哥”们喷死都算好了。每次图纸会审的时候,王木匠都恨不得穿上软肋甲,提上打狗棍,跟这些光说不干的妖孽决一死战。


话说A妖是公司副总,任务是协调各部门关系,虽然每次经他调节过的关系都会更加剑拔弩张。他的特长是打断别人的讲话并总结,总结内容就是把刚才打断的人说的话再重复一遍。B妖是成本部的,平时不太说话,一开口就没好话,在王木匠印象里,他从来没有肯定过任何人,口头禅是:“啥嘛!咋能把活儿干成这个样子?!”C妖和王木匠一个部门,特长是将叹息、抱怨、嘟嘟囔囔等语气词用到炉火纯青,无论他看到的是图纸、样板、模型还是工地,都像看到车祸现场一样绝望。


评审会上一般发生的桥段是这样子的,王工将图纸放大到投影仪上,图纸是一张室内设计立面展开图,王木匠将每个拐角都画了个90°的符号,B看不懂,先发难:“我觉得你这样处理有问题。”C和王木匠一个部门,按常理该帮着王木匠说话才是,可是这个猪队友忙着撇清自己:“唉!我当时就觉得不对劲嘛!你看你,咋弄的!?”接下来,王木匠给这群外行讲解这些立面符号的意思,还没讲完,实在听不懂的A就开始打哈欠,打断了王木匠的话头并总结,会议草草结束……


王木匠知道自己和A的过节在哪里,王木匠刚到公司的时候,文秘做了个公司流程图给老板审阅,老板批示说,“拿去让王工改改,改好看些。”改完后文秘拿去给老板看,老板不在,文秘就拿去给A副总看,说这是王工改过的,小心眼的A犯病了,他觉得工程部工程师染指公司行政流程制定方案是越级,勃然大怒,质问文秘说,“你觉得这好看吗?给我改回去!”


王木匠也知道自己和B的过节在哪里,B有一次组织各部门去工地,给王木匠通知的时候,王木匠说:“明天我去不了,和甲方约好了。”王木匠虽然说的是实话,但在B听上去就是藐视他的权威,第二天在工地,当着各部门负责人的面儿,针对王木匠,B有意识地说:“让这么多人等着她,她还不来,是在摆谱吗?”


对王木匠这样的手艺人来说,职场最可怕的还不是“看的看干的干”,而是“看的给干的提意见”。王木匠觉得,如果干活是炒菜,那么在她专注于怎样烹饪菜品的色香味的时候,她已经变成了他们的菜,他们用铲子把她翻来翻去,如果实在翻不出什么油水,看到你不开心他们也是开心的。


插画|向朝晖


烟雾弹文 | 阿紫


同学聚会,聊起那些尘封往事,不禁感慨校园也非象牙塔,年少时的我们并不那么纯真。比如每回考试前,大家都会渲染自己毫无准备。“这几天,天天都在看电视,一点都没复习……”类似的话在教室、寝室里密集飘荡,像烟雾弹般弥漫着,让人产生一种幻觉:素质教育难道早已悄悄来到?家长们都开明到大考前允许孩子随意玩耍了?这些比纸钱做工还粗糙的鬼话,估计哄鬼都哄不过去。然而明知效果可能不太好,但大家还是喜欢这样互相欺骗。或许内心存有一丝侥幸,傻子总会有的,万一真有人信呢?


据说“我没复习”这句常用语代代相传,至今在校园里仍未过时。有人以小人之心分析,得出结论:中国人心理阴暗,从小喜欢玩计谋,麻痹竞争对手。其实不能一概而论,相当一部分人放烟幕弹并非为了击败对手,而只是出于自我保护。“万一考砸了,可以归咎于不用功,总比被别人理解成智商差好得多!”同学大宝解密了当年他的那点小心思,引起不少学习成绩中下的同学共鸣。


“这孩子其实不笨,就是不用功。”这是老师常常对家长说的一句话,可见再粗糙的谎言总会有人中招。而老师中招后,学生和家长的脸面就都保住了,家族遗传基因不会被质疑,祖坟也该冒点青烟以示万幸。从某种角度理解,放烟雾弹也算是一种孝心。


随着孩子们长大成人,放烟雾弹的传统依旧会延续下去。亲戚小丽大龄未婚,已经快要获得“齐天大剩”这一单身狗最高职称了。然而伊并不慌乱,面对周围人与日俱增的关心,端的任凭风吹啊吹,也吹不掉她的骄傲放纵。“月薪不到两万,我怎么可能接受?”这是她如今的口头禅,然而在我们这座内地省城,月薪两万的男人如果三十好几还没有结婚,难免会让人怀疑取向比较别致。


“其实她只是怕别人说她找不到男朋友,用高条件来为自己攒面子……”世上总不缺少直男癌,有人如此评价小丽的傲娇。好在那人还没到直男癌晚期,只是背后说说,要是当面揭穿,场面会很尴尬。


非但人类,如今真正的单身狗似乎也学会了傲娇。我们小区一条从没配过种的母金毛,遇到任何公狗都爱答不理,敢于过去闻它气味的公狗,都会被咬上一口。想必是和人类相处久了,狗狗的思想也越来越复杂了。


作为武器,烟雾弹常常被用于掩护己方逃跑。而生活中放烟雾弹,则是为了掩饰内心的某些怯懦。宁可让别人觉得自己虚伪,甚至宁可背负“心机婊”的恶名,也不愿被贴上“可怜”的标签,如此心态,焉能不累?


点击图片浏览过往【随笔】修成正果的不是劳动,是战斗


点击图片浏览过往【随笔】 吃的格调:“当喝一口好汤时,也不妨啜唇作响”


点击图片浏览过往【随笔】每一个领导都会打岔


点击图片浏览过往随笔】吃瓜群众的自我修养

版权声明
1、本公号刊载的全部文章图片包括原创、翻译、改编等内容,版权一律归原作者以及出版单位所有。2、本公号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转载:1)提前与本公号后台联系。2)保持文章图片完整性; 
3)不得以之盈利; 
4)完整标注文章版权信息。 
5)完整标注,来自微信公号:中国新闻周刊杂志(china-newsweek)。


   china-newsweek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总第778期《中国新闻周刊》现已上市
关键词目录
人物
  候孝贤
刘德华范伟谭维维
黄怒波毛大庆陆琪倪超冯小刚
李岚清郑钧陆川
贾樟柯俞可平……
调查

  外滩踩踏聂树斌
留学作假
东方之星五常大米
信访销号
电梯危情
天津爆炸贪二代
白雪山假法王传媒大学毒跑道电信诈骗……
特稿

故宫
南水北调
MH370
同志圈
巅峰救援
冥王星
性别决定
活佛
复旦投毒
单身
贫穷
小三劝退师80后离婚虚拟饭局……
回复“人物目录”  “调查目录”  “特稿目录”  “往事目录”提取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